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第19课 辛亥革命课件(41张PPT)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1866-1925)狭义上讲,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广义上讲,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1919世纪末世纪末年年33月月年年1010月月1010日日狭义的辛亥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战争名称时间条约对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1856—186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辛丑条约》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双半社会的?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程度加深大大加深完全沦为在中国沦为双半社会的过程中,近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一直在积极地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与实践: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革命派:孙中山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19教学目标1.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894年兴中会成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2.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三民主义,清政府“预备立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明确历史解释研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立足唯物史观认知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及局限性。5.渗透家国情怀感悟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与奋斗精神。教学内容:19社会根源(政治)(1)外因:(2)内因: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政治方面: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矛盾尖锐。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经济(阶级)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章炳麟(1869-1936)邹容(1885-1905)“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舒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邹容“要革命的,这时候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一刻千金,时乎时乎不再来,我亲爱的同胞,快醒!快醒!不要再睡了!”——陈天华思想方面: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政治: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来挽救其统治危机。主要措施:政治: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整顿吏治。经济:奖励实业,振兴农业,1903年设立商部军事: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教育:1905年废科举,广建学堂,鼓励留学。风俗:禁缠足、鸦片;满汉通婚督办政务处(新政)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背景: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打击,加剧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清末新政(1901—1905)主要措施:政治: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整顿吏治。经济:奖励实业,振兴农业,1903年设立商部军事: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教育:1905年废科举,广建学堂,鼓励留学。风俗:禁缠足、鸦片;满汉通婚督办政务处(新政)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新政(1901—1905)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预备立宪(1906—1911)3、历程:1906年成立预备立宪公会;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2、目的:遏制民主革命形势发展,维护清政府专制统治(皇位永固内乱可弭外患渐轻)4、影响:认识到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是中国封建专制向“宪制”的和平过渡尝试。

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庆亲王,宗室)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汉)民政部大臣善耆(肃亲王,宗室)度支部大臣载泽(镇国公,宗室)海军部大臣载洵(郡王,宗室)农工商部大臣溥伦(贝勒,宗室)理藩部大臣寿耆(宗室)陆军部大臣法部司法大臣绍昌(宗室)外务部大臣邮传部大臣盛宣怀(汉)责任内阁“皇族内阁”清廷的改革失效,自身更加孤立,社会矛盾进一步被激化。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895年领导了广州起义。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从事革命实践活动。社会根源(政治)(1)外因:甲午战败,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2)内因: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失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经济基础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思想基础1、组织准备——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2、思想准备——宣传革命理论3、军事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鼓舞革命斗志名称时间地点性质其他兴中会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20世纪初中国最先进的政治思想和革命纲领,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思想准备——宣传革命理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核心性质: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材料一: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材料二: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评价三民主义3、军事准备——系列武装起义鼓舞革命斗志起义黄花岗起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孙中山.黄兴1911年5月9日清廷宣布“铁路国有”1911年6月17日四川保路运动1911年5月8日清廷颁布责任内阁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革命的导火线:1、武昌首义——革命的爆发1911年10月10日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革命扩大到全国,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1)时间:(2)主力:(3)结果:(4)影响: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时间 国号 国都 国旗 纪元 临时大总统 ((11))孙中山被迫对 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 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 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 为临时大总统。 (2)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 治宣告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 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 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 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 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 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 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 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自由平等 自由平等 4.巩固政权巩固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版光荣革命——清帝退位政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共和政体。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称帝:83天 张勋复辟:12天 “过去专制主 义是正统,神 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 成了正统,同 样取得了神圣 不可侵犯的地 思想: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 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自由尽是新风尚”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性质: 作用: 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 (政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 共和政体。 (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际)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比较 在双半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 背景: 过程 评价 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根源 组织准备、思想准备、军事准备 导火线: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革命高潮: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结果:革命的果实被窃取。 成功: 失败: 课堂小结: 民国三年(1914),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 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 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 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描述的“人血馒头”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普通民众的国民意识 尚未觉醒。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具体:缺少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发动广大人 民群众;没有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领导。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方案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