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据说是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所作。《易传·系辞传》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说起八卦图,人们大多认为是古人发明的用于算卦的封建迷信,充满神秘感。其实,在中华远古时代,八卦图是远古先民在生存劳动中最早发明的记录方位和时间的工具。由于伏羲时代相去久远,缺乏史料记载,后人对八卦的由来产生很多猜想,如河图洛书说、地形说、生殖崇拜说、术数说等,各说各理,难以形成统一认识。其实,如果我们置身于古人当时的环境中,八卦的形成过程是可以想象的。
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从动物中分离出来,他们因血缘关系形成部落,以狩猎为生,有自己的活动地盘。为了生存发展,它们需要提高组织效率,以猎取更多的猎物。于是,它们建立了部落活动中心,用土垒起平整的圆台(圭),在台中竖起高高的竿子(表),这既是部落首领发布号令的地方,也是猎手出发和凯旋的地方。
出去打猎首先要解决方向辨认问题,因为没有方向就难以返回。怎么确定方向?太阳清晨从一个方向升起,傍晚又从另一个方向落下,升起的方向称为“东”,甲骨文象形为木中有日,日落的方向称为“西”,甲骨文象形为鸟儿归巢。然而一年之内太阳升落的地方不是固定的。古人很聪明,他们发现圭台上的竿影不管是太阳从何处升落,每天中午影子最短时总是指向一个固定的方向(缘于我们地处北半球),于是北方确定了,那么东、西、南三个方向也就确定了。为了固定下来,古人将四个方向刻在了圭台上。显然,仅四个方向还不够用,于是在四个正向之间又分出了四隅向,也就是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这样,在以木杆为中心的圆台上便刻下了八个方向,解决了古人方向判断问题,由此也产生了八卦的原形。
伴随着方向问题的解决,古人也发现竿影由最短到最长再回到最短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周期,同时也是一个寒暑循环变化的周期,这个周期就是一个回归年。经过长期的观察测量,他们找出了竿影最短的夏至和竿影最长的冬至,又在冬至到夏至的中分点和夏至到冬至的中分点找出了春分和秋分,之后又在两至和两分相邻两点之间确定了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于是形成了八个节气,也就是四时八节太阳历。古人为了便于分辨记忆,将八个时间节点赋予土台上的八个方向(如图)。至此,就像《易传·系辞传》所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原始的八卦图式便基本形成了。
在还没有形成文字的远古时期,图形是记录文明的主要方式。现代考古出土的四、五千年前的陶器、骨器、玉器上屡有八角类的图形,据专家分析,极有可能是远古时期的八卦图形。这些八卦图形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和判断时间和方位的。为了用着方便或利于传承,古人往往将八卦图刻在陶器、玉器或者龟甲上,《尚书·顾命》提到的“河图”很可能就是这种器物。
那么后来的八卦图怎么有了八个由阴阳爻组成的卦符呢?
最初的八卦图主要是为部落日常活动提供时间和方向的。如:什么时候去什么方向打猎?收获如何?每次打猎都要记录下来。那时候还没有文字,古人采取的是结绳记事,在土台的八个方向竖起八个架子,每个架子挂上几条绳子,分别记录不同的事项,通过打结来记事,如:打了几只猎物就在表示收获的绳子上打几个结,用了几天时间就在表示时间的绳子上打几个结,这种记事方法被称为八索。经过长期观察,古人发现在不同时间、不同方向去打猎,收获是不一样的,于是他们开始思考:怎么安排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呢?在无法找到根本原因的远古时代,他们只能祈求神灵的明示了。
前文我们讲过,为了便于神灵明示,古人利用归纳分类法,将繁杂的事物和现象从有利于生存的角度归类为吉和凶,用符号表示为 “—”和“- -”。每当做一件事时便通过祭祀神灵,让神灵判断是“- -”还是“—”,以此判定该做不该做。但时间长了,古人发现这并不是很灵验,凡事还是需要自己去观察和总结规律和经验,以获得有利于生存的判断。
通过长时间总结,古人发现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打猎收获是不一样的。如东、南方向水丰林茂猎物多,而东、北方向山高地险收获少,于是将代表吉凶的“—”和“- -”刻在圭台的东、南和西、北四个方位上作为经验提示。
后来又发现,当太阳从东南方位升起,从西南方位落下的时候,天气最冷,也就是冬至,冬至过后天气开始转暖。对衣不蔽体的古人来讲,冷为凶,暖为吉,天气由凶转吉,于是将代表凶和吉的“- -”和“—”分别刻在东南和西南方位上。同样道理,夏至时,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从西北方落下,天气最热,之后天气开始变得凉爽。酷热难耐也是凶,凉爽为吉,于是,古人在东北和西北方位分别刻上“- -”和“—”,意为由凶转吉。
这样,在圭台的八个方位上从北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便有了“- -、- -、—、- -、—、—、- -、—”八个符号,就形成了先天八卦图卦爻的最外圈。
后来,古人对一个昼夜的气候温度变化也进行了总结。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后气温渐渐变暖,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气温渐渐变冷,于是按顺时针方向,在圭台的东南、南、西南、西的四个方位上刻上代表吉的“—”符,代表太阳在白天的运行,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而在西北、北、东北、东四个方位刻上代表凶的“- -”符,代表寒冷的夜晚。
于是,在圭台的八个方位上,从东南方位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又有了“—、—、—、—、- -、- -、- -、- -”八个符号,形成了一个昼夜气温吉凶的变化周期,这就形成了先天八卦图卦爻的第二圈。
再后来,古人又详细总结了一个回归年的气候冷暖变化规律。从冬至到夏至,太阳升降方位由南到北,暖风逐渐由东南方向吹来,气候由冷转热,所以按顺时针在圭台的东北、东、东南、南四个方位卦爻的第二圈分别刻上代表吉的“—”。同理,夏至后,天气由热转冷,于是按顺时针在圭台的西南、西、西北、北四个方位卦爻的第二圈分别刻上代表凶的“- -”。
于是,在圭台的八个方位的第三圈上,从北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便有了“- -、—、—、—、—、- -、- -、- -”八个符号。
至此,先天八卦图就形成了。由于当时文字还未完善,主要靠卦爻符号记录气候冷暖和吉凶,至于“乾、坤、巽、兑、艮、震、离、坎”这些名称则是后来文字丰富后由后人加上去的。
由此可见,先天八卦图并没有后人想象的那么神秘,它就是远古祖先当时记录节气变化和方位的实用工具而已,是远古祖先在狩猎时代的历法图,虽然它与后来的五行十日太阳历、四季十二月太阴历和干支阴阳合历相比还很粗略,但已经基本满足当时的狩猎生活需求了。
至于时至周代形成的后天八卦图也不玄奥,实际上是周文王在监狱里观星记时、打发时光而形成的时间记录图罢了,只是周公添加了爻辞后才彻底变成了算卦的工具,这个我们后面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