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中医阴阳学说论文2022/8/6 0:00:00

中医阴阳学说论文./8/6 0:00:00

中医学基础论文《阴阳学说的现代科学依据》学院药学院中医药学院专业药学班级 2013级3班姓名何英学号 22251.阴阳学说1.1.概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与阳,既可以标示自然界相互关联而又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对概念、运动变化、相互转化。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的哲学范畴,中医学借以说明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并指导诊断与治疗。1.2.基本内容2.阴阳学说相互对立概括说明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对立的两个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制约。阴阳之间的相互对立制约关系,是促进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且其对立制约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太过或者不及,都是属于异常,在于人体则会发生疾病。3.阴阳学说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的存在为前提。相互依存是对立双方统一的内在条件。他们的相互依存关系包含三个方面:阴阳互藏、阴阳互根、阴阳互用。4.阴阳学说相互消长对立双方在一定限度范围内相互演变,并维持着动态平衡,是量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阴阳的相互消长和阴阳的协调平衡两个方面。5.阴阳学说相互转化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彼此可想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

即“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6.阴阳学说的现代科学依据7.阴阳学说的科学原理8.相关性所谓阴阳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统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只有相关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才可以用阴阳加以解释和分析。9.普遍性所谓普遍性,也就是广泛性。俗话说:天无阴阳,日月不分;地无阴阳,昼夜不分;兽无阴阳,雌雄不分;人无阴阳,男女不分。阴阳现象,既存在于天地之间,也存在于人体之内,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这一普遍性也正是阴阳学所据以解释整个客观世界的基础。10.相对性所谓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主要体现在:11.阴阳的可分性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原来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12.规定性A、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B、中医学根据自身的需要,将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阳,而将人体内具有滋润、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阴。12.1.2、阴阳学说的科学依据中医的阴阳学说有时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实际上它是以自发的辩证观为基础的,是对疾病的性质不断进行分析的一种有效手段。

阴证与阳证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同样虚实、寒热、标本、表里、气血、脏腑、先后、缓急、动静、邪正等等都是属于不同性质的两个方面。由于我们的祖先不断地临床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致使阴阳学说具有丰富的科学内容、精湛的临床经验、深刻的辩证内容。阴阳学说长期被算命术、占卦术、风水术等所引用,因而长期以来被蒙上一种神秘、玄乎及至迷信的印象,许多人于朦胧之中会对之带上缺乏科学性之类的印象。由于它并不与近代实证科学相衔接,也就是它并不和以分子、原子、电子、细胞之类微观现象为基础的精确的科学思想同出一辙,所以许多搞精确科学的大学者、名人精英常常对之持不屑一顾的心态,而一些人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的观点,穷根究底,都会发现他们认为以阴阳学说作为理论根基,正是中医之“伪”的根本原因。殊不知阴阳学说与精确科学所依据的微观粒子理论一样,既具有强烈的科学性,也具有构筑许多科学理论的“微观物理学”般的基础功能。论证阴阳学说科学性的理论并非是实证科学,而是作为科学最高原则的哲学,是哲学理论中的矛盾律(对立统一规律)。因为阴阳学说并不为实证科学服务,所以依照实证科学的思路来寻求阴阳学说科学性的答案,这个思路本身就不对!13.三、阴阳学说在现代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实际上是中医“辩证”的基础,阴阳六经辨证是按疾病的进程及机体抗病力的强弱分为阴证和阳证。

阳证群为太阳、少阳、阳明,阴证群为太阴、少阴、厥阴;阴阳八钢辩证把机体动态分为以阴阳为总纲,表、热、实为阳,里、寒、虚为阴的辩证群;阴阳五行辩证是按机体内环境的动态解剖位置及功能代偿特点,把机体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各子系统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各子系统内按阴阳、虚实、气血等辩证措施把机体的动态再加以分辨。中医的这些辩证方法都是围绕着阴阳的辩证关系。13.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躯壳为阳、内脏为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13.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功能为阳、物质为阴。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主要是以阴阳相互依存的消长平衡方式进行。生命活动就在这种彼此不断消长过程中维持着动态平衡。13.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14.阴阳偏盛阴阳偏盛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偏亢过盛,对另一方制约太过所导致的病理变化。阴盛则寒、阳盛则热。15.阴阳偏衰阴阳偏衰是指阴气或阳气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无论是阴或阳不足,无力制约对立的一方,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对偏亢。阳虚则寒、阴虚则热。16.阴阳互损阴阳互损,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而引起另一方逐渐不足的病理变化。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16.1.指导疾病的诊断1)发热,颜色鲜明,声音洪亮,脉浮、数、洪、滑,疮肿——阳证、热证、实证2)怕冷,颜色晦暗,声音低微,脉沉、迟、细、涩,疮塌——阴证、寒证、虚证16.2.指导疾病的防治17.指导养身防病18.确定治则治法阴阳偏盛(实证)的治则——实者泻之,损其有余阴阳偏衰(虚证)的治则——虚者补之,补其不足18.1.1.归纳药物的性能中医学对药物的性能,主要从气、味和升降沉浮等方面加以分辨,而气、味、升降沉浮都可用阴阳学说加以归纳和认识。药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气”。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药味:指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五味,有些药物还具有涩味、淡味。其中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涩味属阴。升降沉浮:指药物的升、降、浮、沉,药物进入人体内的作用趋势。具有升、浮作用的药物属阳,具有降、沉作用的药物属阴。参考文献:《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试述中医理论的部分科学依据》施诚《医药资料》《试述中医理论的部份科学依据2》施诚博文《阴阳学说及其科学性》老丁说中医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