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牛年从哪天算起?生肖到底是以春节还是以立春为标准?

每年快到春节的时候,

我们都要小纠结一下!

这的确是个的问题,

而学术界也分两派~

立春是哪天_冬至到立春多少天_今年二十六立春是几点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天文专家表示,即将到来的农历辛丑年没有闰月,是一个平年,全年共有354天。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中国农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来确定日期和月份,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一年的长度。由于12个农历月的天数不够二十四节气的年长,13个月又超过了,故而采用适时增加闰月的办法来调节。有闰月的年份称为农历闰年,包含13个农历月,一年有383天至385天,而没有闰月的年份则称为农历平年,包含12个农历月,一年有353天至355天。

赵之珩指出,即将到来的农历辛丑年从2021年2月12日开始,到2022年1月31日结束,是一个平年,共354天。而行将结束的农历庚子年则是一个闰年,有个“闰四月”,全年共有384天。

中国古代采用“干支纪年法”,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两个字搭配,来表示年、月、日的序号,60年一循环。为了便于民间百姓记忆,古人还专门设计了12种动物(即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互相搭配。辛丑为干支之一,“丑”对应的十二生肖为“牛”。

中国人对十二生肖情有独钟,是出生的一种证明。赵之珩提醒说,不管是平年还是闰年,属相都是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算起的,具体到即将到来的农历辛丑年,在2021年2月12日至2022年1月31日之间出生的小孩都属牛。公众千万不要将立春或是元旦作为生肖的开始。

农历算法:牛年从初一开始

以除夕为分界点,也就是我们说的农历新年(大年初一)为起点计算生肖的方法出现比较晚,最早记载出现在北宋,现在很多人比较认同这个。民俗专家们认为,属相不应该按二十四节气来算,毕竟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农历生肖年的开始,属相自然应从正月初一算起。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也认同该观点。

干支纪年法:应从立春算起

相对于民俗专家以及王思潮的说法,江苏省天文学会秘书长李旻认为,生肖应该从立春开始算起。据介绍,生肖以立春为标准的方法起始于商周时代,当前黄历、传统的命理学、占卜学等民俗学均以“立春”作为生肖计算的依据。

“现在人很少记得老黄历,也自然记不得老派生肖算法。”李旻说,在中国古代,还用天干地支来记录年月日。十二生肖的说法,就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才有的。“不仅有十二生肖,还有十二时辰,这套系统和农历不一样。”李旻说,干支纪年法是以太阳为参照,天干地支的交替以每年的立春为开始,比如马年是甲午年,而羊年是乙未年,而且按照干支纪年法,每一年的长度都在365.25天左右。

如果要看一个人的生辰八字,李旻说:“这就要严格地从立春日算起。”

绝大多数人赞同从年初一算起

究竟从哪一天算起?现代快报记者发现,百度的万年历中是从“春节”开始算起的;而绝大多数年轻父母们则不知生肖还有从立春算起的说法,都认为应该是从春节算起。有趣的是,如果从春节算起,就出现了有的年份“无春”,有的年份“两头春”。

关于生肖和年首的不同说词

立春 - 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认为生肖不以新年为界而以立春为界的说词

立春过去的确是叫'春节’,只是在民初时期,立春被农历新年夺走了“春节”的称谓而已,并不表示立春才是新年,看过史书的人都知道这个常识,只是有些不懂的人以讹传讹,又反变成立春才是新年,真正的新年一直就是大年初一。但是,生肖却不是以新年为界的,而是以立春为界,因立春是农历天干地支纪年里每年的第一天,是每年干支进入下一年干支的一天,而动物生肖只是十二个地支的代称而已。

认为立春是年首的说词

立春是24节气之首,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阴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1913年(民国二年)7月,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一直相沿至今。故属相应当从立春开始计算,而不是以正月初一为界。

认为正月初一是年首的说词

“立春”只能说春天来了,不能代表新年的第一天,元旦(大年初一)才是新年的第一天。中国古代“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到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