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吉之概念与范围,民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
我国社会,自春秋、战国(甚至更早)以来就形成了先择吉日而后行事的行为模式。不论是农牧工商、婚丧嫁娶等大小俗务,都要先选择吉祥日时而后施行。即如王充《论衡?i几日篇》所说世俗既信岁时,而又信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触犯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是以世人举事,不考于心,而合于日,不参于义,而致于时。”不仅汉代,推之中国整个封建时代,乃至近代、现代,都是如此。即便是到了现在,从20世纪80年代人们不惜用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巨款去购买一个吉祥号码(电话号码或汽车号码)的狂热,从90年代各地青年男女因为赶在同一个“四个双”或“五个双”的吉祥日子结婚而导致不少城市中档以上饭店无席可订的不正常盛况(1990年11月23日《北京日报》及1991年3月13日《生活报》,记载了结婚大潮狂卷北京、大庆城的盛况。据记者调查.两地青年男女都是冲着1990年10月14日和1991年2月10日“五个双”的大吉之日而结婚的),从整个社会对选择吉日操办婚丧嫁娶、修造动土、开业人宅等人生大事的热衷,我们依然感到:择吉办事之炽热世风,依旧未变。
可以说,择吉是中国民俗中的民俗,是至今依然活跃着的民俗,也是中国民俗最有特色、最典型、最本质的一种行为模式。
然则何为择吉?
所谓择吉,就是选择吉祥日子。《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曰:“即便送女到寿春,另居別馆,然后择吉成亲。”民间称之为“看日子”、“选日子”、“捡日子”,古代又称其为“选择”、“涓吉”、“诹吉”。
选择与择吉,几乎可以互换。择吉通书大多被称为“选择通书”。《协纪辨方书?序》云钦天监旧有选择通书刻于康熙二十三年。”
所谓涓吉,涓犹选择,涓吉就是选择吉利的日子。《聊斋志异?潍水狐》曰我将久居是,所以迟迟者,以涓吉在十日之后耳。”
所谓诹吉,《仪礼?特牲馈食礼》闩:“不诹日。”郑注:“诹,谋也”,即选择吉日之意。所以后世亦称择吉为“诹吉”。清人张祖同所作择吉专著即取名曰《诹吉述正》。
择吉有广义与狭义之不同。
从广义上说,一切追求吉祥、选择吉祥及避免凶祸的信息和行为,都可被称为择吉。它包括:
1.周易八卦、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禽星、丛辰、建除、堪舆、风角、占星、星命、测字、相术、孤虚等数术,以及各种民间占卜,都可统称为择吉术。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给人们提供关于吉凶的信息的。清人姚承舆的《择吉会要》、张祖同的《诹吉述正》等,都是既有择日选方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又包括奇门遁甲、六壬、风水术等内容的,使用的就是广义上的择吉概念。
2.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关趋吉避凶的民俗事项,其中尤以禁忌为大端,比如语言禁忌、服饰禁忌、饮食禁忌、时令禁忌、行为禁忌,以及各种行业禁忌等。许多民俗研究者认为,民俗的实质就在于趋吉避凶。因此,民俗学又可被称为广义的择吉学。
3.巫术。在巫术世界中,除了少部分专以害人利己为目的黑巫术,如蛊术、厌镇、诅咒等;绝大多数都是教人如何趋吉避凶的“白巫术”,如祈禳、符录、咒语、厌镇(厌镇既有害人者,亦有为了驱邪避凶者)、驱邪、祓傩、扶乩,以及各种法术等;而且在择吉术中,往往配合使用一些符咒和厌镇手段。因此,广义的择吉也包括巫术。
狭义上的择吉,是以干支历法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根据年、月、日、时所值吉凶神煞进行推算,综合判断,选择吉日、吉时、吉方,确定趋避的一种方法。本书所讨论的,主要是这一层面的择吉,兼及广义的择吉。
《国语?晋语》载:重耳是晋国的公子,被赶出晋国达19年之久。秦穆公准备派兵帮助重耳回国夺取政权,但不知时机是否成熟。为预测吉凶,董因给重耳占了一卦,得“泰”卦。董因根据卦象说是谓天地配”。泰卦是坤(地)在上,乾(天)在下,有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通、万物生之象,正乃得国得民的大好时机,吉。于是,秦穆公欣然出兵,重耳果然获得政权,史称晋文公。
卜筮的目的,在于判断吉凶、指导行事。古人在操办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不知道所办事情将会有何结果而犹豫疑惑时,就求诸卜筮,以便获得吉凶祸福的价值启示。不论哪一种形式的卜筮,大多是给人一种价值判断,告诉人们应不应该做,能不能够做,做了吉还是凶。但它不会告诉你何时去做、从何方去做最为有利。而择吉,就是给人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当人们决定要干某件事情的时候,择吉术就给人提供一个能够帮助他获取成功的吉日良辰和吉祥方位。就像秦穆公在得知出兵帮助重耳回国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之后,如果他需要,择吉术就可以告诉他:何时出兵最吉,走何门(方)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