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捡菌子的美好时光

《捡菌子的美好时光》

图/文 雪玉

周末应“掌阅富民”之约,到位于罗免的仑禾季生态果园摘苹果,品尝农家生态菜肴,在饱尝了早熟的智慧之果后,意犹未尽的主人提议带我们到果园的后山捡菌子。

生长在深山的我,从小就喜欢捡菌子,出菌子的天,一阵太阳一阵阵雨,阴晴交替的天气,往往有彩虹出现在天空,小时候,我觉得这些美丽的菌子们,是从彩虹里生长出来的,想像自己,像童话中采蘑菇的小女孩,篮子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美丽的菌子。即使是现在身处远离家乡的都市喧嚣之中,每当夏天第一场雨飘落在我那遥远的小山村,空气中就会湿漉漉地飘满菌子的味道,妈妈就会打来电话,叫我赶快回去捡菌子,而我也从未失约过家乡的菌子时光。

我们云南有山就有菌子,我们老家的菌子,与昆明菜市场上所见到的有些是一样的,而有些则不相同。像青头菌、谷熟菌和牛肝菌等等都是一样的,只是而有的叫法不同,昆明的铜绿菌,我们那儿也有,只不过名叫铜锅菌。我对有一种菌子有着特别的情节,我们叫它嗑松菌,一般会生长在嗑松树下,它的菌帽上有着深红褐色的凸起的斑点,有些像小鹿身上的花纹,用开水漂过,炒熟了吃,口感滑爽而有弹性,朋友吃过盛赞不绝,说滋味感觉赛过牛肝菌。奇怪的是,这种菌子很少有人捡,因为少有人买,卖不了好价钱。

此次富民罗免之行,我看到漫山皆是的嗑松菌,感到意外的惊喜,当地人对它同样不感兴趣,没人捡拾,这正好让我捡个够,当地人把它叫做红松茸,却没有对松茸一样的兴趣,想一想这名字也很形象,它的样子的确有些像松茸,可惜没有松茸的身价。另外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是,这里的胭脂菌竟然是可食的,当地人对它似乎情有独钟,当地人告诉我们,下了山,胭脂菌就是有毒的不可吃。

我居然在这陌生的山野林间,平生头一回捡到了稀有的虎掌菌。

捡菌子除了要熟悉山的地形,还要知道菌子喜爱生长的环境特点,半阴半阳的山林或坡地,才适宜出菌子,捡菌子要的只是耐性和耐力,靠的是眼神,不论松树下或杂木林里,还有草丛中,都可能有菌子。眼睛大的人,菌子在你脚下被你踢飞踩碎了都看不见,而细心的人,哪怕菌子覆盖在落叶里松针丛,都能嗅到它独特的芳香,我老家对此的说法是,捡不捡得到菌子,看的是你的土财份,菌子只垂青于有缘人,只有有缘人,才捡得到菌子。捡菌子的工具很简单,一根树木棍子,一个篮子。用棍子在林中树根下草丛里探索,发现菌子,轻轻从根部一撬,一朵菌子就归你所有,再把它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子里,篮子的部要铺上一层厚厚的蕨叶,呵护娇嫩的菌子,不让它在磕磕碰碰中破碎,更让它透气,让它湿润地呼吸。要不然,菌子带回家就是蔫蔫的无精打采。

菌子鲜,菌汤甜,满篮子的菌子带回家,煮汤烩汁或用香油炒,还可以晾晒后炸菌子油,以便长时间的保存,在冬春之际,依然存留着菌子的芳香。这一回,我们在仑禾季生态园吃上了自己捡的菌子,其中多有胭脂菌,当地人叫它大红菌,另外还掺杂了青头菌和铜绿菌等等,各种菌子一锅煮,最后的汤色红红的,非常奇特,但味道很鲜美。为保险起见,仑禾季专门请了当地做菌的“专家”做当天的大厨,为的是让大家一百二十个地放心食用。

菌子鲜美,但吃菌子也是有风险的,同一锅里做的菌子品种杂了,或没有炒熟煮透,或者吃得过多,都有可能中毒,见小人人儿,据说吃菌子中毒的人都有着神奇的体验,会看见满屋满天空的小小人儿。听来让人又恐惧又好奇,甚至还有些“羡慕”,我听过一个令人惊异而感人的故事说,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在悲伤过度之余,不幸吃菌子中毒,在幻觉中见到了自己的女儿,此后,这位母亲每年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求再度食菌子中毒,为的是在幻境中再度见到自己的女儿……

一年一度雨季,一年一度的的菌子时节,从夏到秋,从第一场雨开始,这些可爱的山珍小精灵们,随着阳光和雨水,争先恐后地纷纷从地底冒出来,带给我们无尽的美味和快乐享受。

劳累而快乐的一天,让我在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许许多多的美丽的菌子,惊吓中醒来,打开灯,我定睛狠劲儿地看了看屋顶,没有见小人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