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这一经济作物,从1980年到2000年是我们家乡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是78年初中毕业后回家当的农民,这一年还是生产队集体劳动,干一天记一天工分。到79年生产队开始可以承包土地了,承包土地可以种棉花,拾了后交给生产队,生产队按斤给钱和小麦。我母亲也承包了几亩地种棉花,我有时帮助去拾,然后交给生产队。
大概是1980年全部分田到户了,刚分地那时家家的日子都很困难,人们急于找到一个能快速脱贫致富的农作物,国家也正大量需求棉花,并且鲁西北是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贫瘠,盐碱地很多正适合棉花生长,所以人们开始大量种植棉花!
棉花我们老家叫(娘火),棉花是一年生作物,种时是谷雨前后,有句农谣〈枣树发芽种棉花〉,是指物候。
种棉花很费工夫,从出苗后间苗开始几乎一天也离不开人管理了,刚开始长出几小片叶子芽虫(蜜虫)就有了,就要开始打农药了,要不几天时间(蜜虫)就把棉苗吃成蛤蜊状了,有地邻也告诉你:快去家后地里打药吧,你家娘火蜜成蛤蜊了!然后就是拾掇娘火,打枝杈,打边心,打顶心……,几天不拾掇娘火就疯长了,光长枝杈,不坐桃子……!
从种到拾大概近5个月工夫,一般农历八月十五前就能卖棉花了,也正好下来钱过一个好中秋节,刚分地那时家里只有一辆手推车,卖棉花时去德平棉厂,来回2o里路,并且手推车平衡不好掌握,必须是车天桥两边各放一包才行,后来买了小拉车,卖棉花时用人拉着去卖,再后来买了头小毛驴,用驴拉车去卖,我那头毛驴特别听话,什么样的路去一次它就能记住,卖完棉花自己坐车上,它一路个跑就赶回家来,养了十来年,现在有时还梦到它!那时家家种棉花,刚开始那几年棉花地也没什么病菌(后来有了枯萎病,黄萎病),虫害也很少,一般亩产都在500斤以上,有的户一种十几亩,并且当时当地只有德平棉厂收购棉花,所以造成了卖棉难,到了棉花收获的时候,棉厂门口卖棉花的车辆能排出几里地去,有时卖一次棉花要排2,3天,记得我村有几个人去卖棉正赶上中秋节,几拉车的棉花放那里又不能离人,所以八月十五只能在德平过了,我记得最长的一次是早上天不亮去排队,然后验潮湿,验级,完了后拿上条子去德平西边(现邮局西南角)一大院子交售,回家时己夜里十二点了,那时卖棉花如棉厂有认识的人,就方便多了,排队时可以先进,棉花潮点也能通过,验级时也可升级,比如229,可以说成129。129级前面1代表是1级,29代表是棉绒长度。算账时也可加塞等等。我棉厂没认识的人,我也不愿求人办事,所以每次卖棉花都按程序走,一步近道也没有,不过我每次卖棉大多都是129,一是我晒的干,二是我拾棉花时特别仔细,不让碎叶和杂物混入棉花中,刚开始头几年棉厂验潮湿和验级也没什么仪器,全凭验级员的感觉,验干湿时也和交公粮时一样,拿点棉花放入嘴里,用牙一咬,干时棉种子是脆的,湿时棉种子是软的。他说好就是好,他说不好就是不好!那时我想我宁愿和县长,乡长没亲戚,和这个验级员有亲戚该多好呀!
后来收购棉花的地方多了起来,三里庄也建起了棉厂,卖棉花就离我家更近了,除了棉厂收购外,很多地方也有了收棉点,记得还到过北边华楼的北郭桥村卖过棉,听说那里高就去那!去北郭桥时我村一块去了几辆小拉车,那里也是卖棉的很多,排到下午才排上,一验人家说潮,不收!这咋办?再拉回来吧,十几里路,再说那时到那卖也是很费劲,所以决定不回家了,等明天接着卖,拉车的毛驴不让进棉厂,正好有个村里的姐嫁那里了,我们几个把毛驴存放在人家那里,姐看我们几个大老远的来了,非要管饭,我们几个都说棉花车子放那里不放心要去看着,也没在姐家吃,那晚吃没吃?吃的啥?现全忘了!夜里就扒在车上的棉包上迷糊会,半夜还下起了雨,幸亏那时出门车上都带着大塑料布,把车盖好,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天腈了,验级的来看后,大家都说夜里雨闹的棉花有点潮,收棉花的也觉得有道理就都全收下下,这一次卖棉花正出去了二天一夜!
在棉花种植的那近20年中,人们把生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棉花丰收上了。丰收了,日子好过!欠收了,日子紧巴!很多的事都指望棉花。从春天开始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等下来娘火钱呵,干啥,干啥!
盖房子的材料先赊着:和卖建材的说等下来娘火钱再来跟你结账啊!
地里的肥料先赊着:和卖化肥的说等下来娘火钱再来给你吧!
再后来棉花价格低落,人们出门打工,慢慢人们也放弃了种棉花,曾经火热的棉厂也倒闭,当年卖棉时牛气哄哄的职工也不知去了那里?人们再也不为卖棉发难了…………!
您好,我是老赵,欢迎您来到“老赵的一亩三分地”。吾本布衣,籍出德平,年逾半百,已知天命。早年躬耕于田亩,当下务工于京城。碌碌奔波中,不忘文学旧梦。于网络空间,辟一处田园,忆往昔峥嵘岁月,看当今陆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