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耳朵痒却又掏不出东西?暗示5个健康问题!

很多人有过这情况,正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突然间感觉耳朵发痒难耐。本以为是耳屎多,没想到掏过之后,什么东西都没掏到。为什么啥也没有,耳朵还会发痒?想要耳朵清净,一定要揪出背后的推手!

耳朵痒可能暗示这5个问题

1 上火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不就是耳朵痒吗,怎么还和上火扯上关系了呢?因为有种耳朵痒是上火造成的,当你突然耳朵痒的时候,可以想想自己最近是不是吃了太多上火的东西,或者最近频繁的熬夜。如果是的话,尽量 饮食清淡、保持睡眠充足,慢慢的耳朵发痒的情况就会得到缓解。2 外耳道炎或外耳道湿疹一旦外耳道进水后,会造成耳壁变潮湿,如果再因掏耳朵而损伤了外耳道皮肤,就会让霉菌与真菌易于侵入,进而导致 外耳道发炎,使得耳内不适、出现闷胀和轻微疼痛等感觉。3 不良习惯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和不良习惯有关。有些人不良的掏耳朵习惯,可能会引发耳朵瘙痒,比如喜欢用棉签、手指甲,甚至小木棍等掏耳朵。而且有些人不掏干净不罢休,一直用力往耳朵内部掏,这很容易 破坏耳朵皮下组织,耳屎挖的太干净,外界的有害物质更容易进入耳朵,也会造成外耳道干燥,从而引发耳朵瘙痒。4 螨虫很多人耳朵很痒,但是却掏不出什么东西,可能是耳朵里面有螨虫导致的。螨虫就会趁着我们睡觉的时候跑到身体上,如果说跑到了耳朵里,我们就会感到耳朵很痒,会不自觉的想去掏一下。5 过敏其实耳朵也会过敏,生活中有无数的过敏源,会引起人体出现过敏的可能。但 每个人的过敏原都不一样,有的在生活中很少见,比较常见,如:海鲜、鸡蛋、花粉、甲醛等,有的人甚至对水和大米过敏。当我们有过敏症状时,有时也会引起外耳道瘙痒。

关于耳朵里的那些秘密

很多人因为耳屎带有一个“屎”字,就将其与大便等同起来: ① 没有任何作用; ② 掏得越干净越好。于是,总是认为掏掏更健康。其实才不是!对于耳朵来说, 耳屎其实是耳朵的保护伞,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疑惑:耳垢都是"垃圾"吗?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明知掏耳朵有风险却难抵一时痛快,但你是否知道,那些随时被清理出来的耳垢存在的意义恰恰是 防止疾病侵袭。说到耳朵里的秘密,我们不了解的还有很多。 耳朵:是"自净"小能手看似耳朵只有我们手动清洁它的份,殊不知耳朵仿佛内置一条传送带,它 善于自我清洁,能将灰尘等物打包形成块状片状或屑状的耳垢,一部分在说话、咀嚼时自行排出,还有些需要耳科医生集中、彻底清理。 耳垢:耳朵中的天然保湿霜如果你说耳垢只是一堆垃圾,耳垢表示不服。静静地附着在耳道里的它们还是天然的抗菌保湿霜, 保护娇嫩耳道防止干裂。在维多利亚时期,还有人推荐使用耳垢做润唇膏的原料。

掏耳朵:为细菌打开入耳大门耳朵里并不是无菌净土,这个“小社会”自有一套生态环境和适合此地的 混合菌群,掏耳勺等工具带着多种细菌入侵,耳道的自净功能被破坏、抗菌保湿的耳垢被掏走,那些初来乍到的细菌一言不合就会制造感染。

掏耳方式不对:耳垢堆成山即使并没有人蓄意破坏耳朵内部生态环境,但只要非耳科医生使用专业工具,手艺再高超的采耳匠(或自己、亲友)都难保侵入耳道的小工具会 导致耳垢阻塞,这种堆积缓慢且不易察觉,待到发觉之时可能已经出现了耳聋耳鸣、异味等症。

那么问题来了:耳屎好处那么多,但是有时候耳朵痒,感觉耳屎很多,所以要不要掏呢?

耳朵痒却又掏不出东西?暗示5个健康问题!

平常该不该掏耳屎?

不管你是干性还是湿性耳屎,除非有不适症状,否则不需要处理。

耳道本来就有天然的自净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能够自行排出。比如在我们说话、吃饭、打呵欠时,耳屎会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悄悄地从耳道里掉出来。其次,频繁掏耳朵坏处多。比如: ● 划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 ●外耳道受刺激,引起病毒感染,发生 外耳道乳头状瘤。虽说一般情况下,这种肿瘤都属于良性,但是其实也有2%的恶变率。 ●频繁掏耳朵,会加快“耳朵死皮”脱落,会让耳屎越掏越多,耳朵越掏越痒。 ●不小心捅破耳膜,导致听力下降,甚至是 丧失听力。

耳朵痒却又掏不出东西?暗示5个健康问题!

所以,别不要有事儿没事就去掏耳朵。但是,若平时耳朵痒了、耳屎多了,那掏掏倒也无妨。不过要注意以下5点:①不要频繁挖耳,一周最多一次。 ②掏的时候不要太深入,尽量做到 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③如果影响听力,不要强行取出。可到医院由医生清理。 ④已有外耳道炎症者,或取出困难者,最好到医院请医生帮忙解决问题,以免造成耳道损伤。 ⑤可以 用清洗代替掏,洗澡的时候在莲蓬头下清洗耳道就够了,同时注意控制水温和水流速度。此外,在这里要提醒各位家长们,不要随便给小孩子掏耳朵。小孩子外耳道的皮肤娇嫩,不易操作,用棉签或牙签去掏易致外耳道的皮肤受损引起炎症。更有甚者可 损伤鼓膜,使听力下降。如果想清洁耳朵,可以用湿毛巾简单地给孩子擦擦外耳就可以了。

为了保护耳朵,大家还是减少掏耳朵这个“销魂”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