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学到「曜日」这个词的时候疑惑了好久,对它和「星期」的关系很感兴趣。
以下是资料搬运整理结果:
「曜日」对应星期几,的确是从西方传入的。现代的「一周」最早来源于古巴比伦,后来包括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都接受了「周」的概念。 如拉丁文,各个星期几对应一位神祗。
dies solis,对应「太阳神」,基督教盛行后改为 dies Dominica(主之日),英文:Sunday
dies lunae,对应「月之神」,英文采用了从古日耳曼语变化而来的「Moon」:Monday
dies Martis,对应「火星之神」,英文采用了古日耳曼神话战神提尔的名字:Tuesday
dies Mercurii,对应「水星之神」,英文采用了古日耳曼神话主神奥丁的名字:Wednesday
dies Jovis,对应「木星之神」,英文采用了古日耳曼神话雷神索尔的名字:Thursday
dies Veneris,对应「金星之神」,英文采用了古日耳曼神话女神弗丽佳的名字:Friday
dies Saturni,对应「土星之神」,基督教盛行后改为 dies Sabbat(安息日),英文:Saturda
我推测另外一条传播方向就是往东传播到波斯、印度,然后才通过上面说到的途径传入中国,随后传入日本韩国。但是它是怎样传到印度的,没有找到资料。
「七曜」的说法中国古而有之,此词首现于东晋范宁的《春秋穀梁传序》:「阴阳为之愆度,七曜为之盈缩。」但唐代之前并不用来表示一周七日。「七曜」开始与西方以七星命名的七天相对应,大约是在唐代。如唐代的印度佛经《宿曜历经·七曜直日历品第八》:
夫七曜者,所谓日月五星,下直人间。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复始。……故今列诸国人呼七曜如后:
日曜太阳,胡名蜜,波斯名曜森勿,天竺名阿儞(泥以反)底耶(二合)。
月曜太阴,胡名莫,波斯名娄祸森勿,天竺名苏上摩。
火曜荧惑,胡名云汉,波斯名势森勿,天竺名粪盎声哦啰迦盎。
水曜辰星,胡名咥(丁逸反),波斯名掣森勿,天竺名部(引)陀。
木曜岁星,胡名鹘勿,波斯名本森勿,天竺名勿哩诃娑跛底(丁以反)。
金曜太白,胡名那歇,波斯名数森勿,天竺名戌羯罗。
土曜镇星,胡名枳院,波斯名翕森勿,天竺名赊乃以室折啰。
右件七曜,上运行于天,下直于人间。其精灵神验、内外典籍,具备自南西北三方诸国。
七曜纪日制度则被认为是唐代由摩尼教带入中国的。当时北天竺沙门不空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759年),在此经中就有七曜日的名称,这些名称均为 康居语的音译:
「密」或「蜜」即「Mir」(日曜日)
「莫」即「Maq」(月曜日)
「云汉」即「Wnqan」(火曜日)
「咥」即「Tir」(水曜日)
「温没斯」即「Wrmzt」(木曜日)
「那颉」即「Naqit」(金曜日)
「鸡缓」即「Kewan」(土曜日)
不空的弟子杨景风在为《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作注(764年)时,就七曜日有如下说明:
夫七曜者,所为日月五星下直人间,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复始,其所用各各于事有宜者,不宜者,请细详用之。忽不记得,但当问胡及波斯并五天竺人总知。尼乾子 、末摩尼以蜜日持斋,亦事此日为大日,此等事持不忘,故今列诸国人呼七曜如后。
也是在唐朝,「七曜」和二十八宿结合生成「曜日」。《宿曜经下》曰:
太阳直日(日曜日也),月与尾合。太阴直日(月曜日也),月与心合。火曜直日,月与壁合。水曜直日,月与昴合。木曜直日,月与井合。金曜直日,月与张合。土曜直日,月与亢合。已上名金刚峰日。
二十八宿及其对应的动物与七曜相配,组成值日星君。老黄历上的「曜日」,即源于此。到宋代「一周七日」的概念已经形成了。《应天历》曰「推定朔、弦、望日辰七直」,其中「七直」指「七值」或「星值」,即日月五星七曜值日之意。
现代日语中使用的「曜日」,几乎完全可以与西方的一周七日相对应。据说「七曜」就是9世纪由空海传播到日本的但此时「七曜」并不像现在表示「一周七天」,而是跟中国相似,标示天上七颗星而作出的「七曜」。日本关于「曜日」的最古老的记录,是后来藤原道长在他的日记中用「曜日」来作记录。而官方关于「曜日」的颁布是1876年3月太政官下达的第27号令:「同年4月1日上、日曜休暇、土曜半日休暇。」自1876年4月1日开始至今日本用「曜日」表示星期几。
「星期」原是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相会之期,现代意义的「星期」是个旧词新义词。中国「星期」代替「曜日」,据说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袁嘉谷所制定,当时清朝廷废除了乡试、会试,设立「学部」。袁嘉谷任首任部长,主要负责编写「统一国之用」的官定各种教材。在编制过程中制定了很多统一的名称,其中就把七日一周制定为「星期」。但是也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认为到1912年2月10日的《南京临时政府公报》正式颁布才第一次出现,有人认为19世纪末就出现了,如1889年邹弢《益智会弁言》:「益智者何?明格致以增见识也。会者何?聚众人以互求至理也。泰西博学家向有聚会之举。或星期休沐,或政事余闲。订相会之时,定相会之地。凡明理通达者,至期均至。彼此探讨,各抒己见。」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