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百度有关资料整理了以下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解析:亦写作"襁緥"、"襁保"、"襁緥"、"襁葆",葆,通" 褓 "。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旧说长一尺二寸至二尺,阔八寸左右。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解析: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 《说文解字》;提,是指小儿可以提抱,指其小。就是刚刚知道笑的小孩子,而且大人可以轻松抱起的孩子,所以指2-3岁。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总角”)。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相当于现在幼儿园至小学这个阶段的儿童。
4、黄口:10岁以下儿童。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儿童。
5、舞勺之年。指13岁。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6、豆蔻:13岁至15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相当于初中生。
7、束发:男子15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 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归有光 《 项脊轩志 》)。束发一般15岁,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
男孩子初中毕业,要出去做事了。
8、及笄:女子15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笄,发簪。
女孩子初中毕业就可以出嫁了。
15岁开始,应该男女授受不亲了。
9、碧玉之年、破瓜之年。女子16岁。瓜字分拆为二个八,即16岁。
10、舞象之年。男子15-20岁,原本是古代武舞的名字,就是可以学习射箭骑马等武术了,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11、弱冠: 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也是弱冠的时候取字,用于朋友间的称呼,表示在社会上可以独立了。名只能被长辈称呼。
12、桃李年华,女子20岁。比喻女子正值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候。
13、而立:男子30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人在30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立德、立言、立身"。
14、不惑:男子40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遇事能明辨不疑
15、知命之年:男子50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天命、半百、知非,意思是认识天命或命运。
16、花甲、耳顺之年: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耳顺,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17、古稀:70岁。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8、中寿:80岁。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庄子·盗跖(有争议)
19、耄耋(mào dié):80、90岁。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ào dié。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20、期颐:100岁。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