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阴阳五行说之来历 梁启超

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 今当辞而辟之,故考其来历如次。

一 阴阳二字语意之变迁

阴阳两字义之见于《说文》者,《阜部》云:“陰,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 H 声。”“陽,高明也。从乓,昜声。”然阜旁乃孳乳后起,其原字实为条昜。《雲 部》云:“勢,云覆日也。从雲,今声。垒,古文。”《勿部》公:“昜,开也。从日,一. 勿。一曰飞扬,一曰长也,一曰彊者众兒。”玄字所从之“云”,即古雲字。舎为云 覆日,此其本义。引申为凡覆蔽之义。覆蔽必闇,因又引申为闇义。背日之地必 闇,城市多倚北而背日,因又引申为背面、或里面、或北方之义。此“陰”字字义变 迁之大凡也。昜从日从一者,日在地上,即日出之意。从勿者,《说文》云:••勿.州 里所建旗象。……”日出地上而建旗焉,气象极发扬,此其本义。引申以表日之 光彩,故日称太陽,朝日称朝陽,夕日称夕陽。日出则暖,故又引申谓和暖之气为 陽气。向日乃能见陽光,故又引申为正面、或表面、或南方之义。此陽字字义变 迁之大凡也。南北向背相对待,故阴阳二字连用,常以表南北或表里之义。

阴阳两字相连属成一名辞,表示无形无象之两种对待的性质,盖自孔子或老 子始。孑L、老以前之书确实可信者,一曰《诗经》,二曰《书经》,三曰《仪礼》,四曰 《易经》之卦辞爻辞。《仪礼》全书中无阴阳二字,可置勿论°其他三经所有阴字、 阳字之文句及意义,列举诠释如下:

《诗经》:

um 其阴,虺虺其雷。”(《卫风•终风)m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卫风•谷风》)&

签续。”(《秦风•小戎》)

“苴苴黍苗,阴雨膏之。”(《曹风•下泉》)

“迨天之未阴雨。”(《豳风•暗号鸟》)

“三之日,纳于凌阴。”(《豳风•七月》)

“又窘阴雨。”〈《小雅•正月》)

“既之阴女,反我来赫七”(《大雅•桑柔》)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周南•殷其雷》)⑥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王风•君子扬扬》)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秦风•渭阳》)

“春日载阳。”(《豳风•七月》)

“载立载黄©,我朱孔阳。”(同上)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小雅•湛露》)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小雅•釆薇》)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小雅•林杜》)

“在洽之阳。”(《大雅•大明》)

“居岐之阳。”(《大雅•皇矣》)

“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大雅•公刘》)

“桐梧生矣,于彼朝阳。”(《大雅•卷阿》)

“龙旃阳阳。”(《周颂•载见》)

“居岐之阳。'‘(《鲁颂•闔宫》)

“既景乃冈,相其阴阳。'‘(《大雅•公刘》)

《书经》:

“阳鸟攸居。”(《禹贡》)

“华阳黑水惟梁州。”(同上)

“岷山之阳。‘'(同上)

,'南至于华阴。”(同上)

"惟天阴鹫下民。”(《洪范》)

秋风寒通灵诡医^^^阴阳鬼探^^^遵命,女鬼大人^^^阴阳鬼_学阴阳术的后果_阴阳学

“乃或亮阴.三年不言。”(《无逸》)

《易》爻辞: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中孚》九二)

右《诗经》言阴者八,言阳者十四,言阴阳者一。《书经》言阴言阳各三。最奇 者《易经》一书,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者,卦辞爻辞中,仅有此“中孚九二”之 一条,单举一阴字。右所列皆临时,繙检不审.有无凳漏,希读者指正。

右列诸文中阴字,《谷风》、《下泉》、《鸦号鸟》、《正月》之“阴雨”及《终风》之“BS 噎其阴”,皆用“云覆日”之义,即最初本义也。《桑柔》之“既之阴女”,孔疏云:“往 阴覆汝《洪范》之“惟天阴鹫下民",马注云:'‘阴,覆也。‘'《吕氏春秋.君守篇》引《洪 危》此文,高注云广言天覆生下民,皆用覆蔽之引申义。"阴靭姿续",《毛诗》云:"阴觀, 掩轨也。”掩亦覆义。《无逸》之“亮阴”.《尚书大传》作“梁闇",言凶庐之阴闇也。 即《说文》以闇释阴之义。《七月》之“纳于凌阴”,《毛诗》云:“凌阴,冰室也。”盖深 邃黑暗之室。《中孚》之“鹤鸣在阴”,谓鹤鸣于其子所不及见之处,而其子能和之 也,亦覆蔽之引申义。《禹贡》之“华阴”,谓华山之背面.亦从闇覆义引申来。凡 三经所有阴字,意义尽于此。

其阳字,《闘宫》之“龙旗阳阳”,正昜字从勿之本义,谓旃在日下飞扬也。“君 子阳阳”者,《史记•晏子传》:“意气阳阳甚自得。‘'今本作扬扬,此据《毛诗》孔疏引。亦 如日下旗,神气飞扬也。此皆最初之义。《湛露》之“匪阳不晞”,《卷阿》之“于彼 朝阳”,《公刘》之“度其夕阳”,皆节彼日在地上之义,直以阳为日。《七月》之,'我 朱孔阳”,言朱色之光如日,亦同前解。《七月》之“春日载阳”,《采薇》之“岁亦阳 止”,《林杜》之''日月阳止”,《禹贡》之“阳鸟攸居",皆用向日和暖之引申义。《殷 其雷》之“南山之阳",《渭阳》之''曰至渭阳”,《大明》之“在洽之阳”,《皇矣》、《閔 宫》之“居岐之阳”,《禹贡》之“华阳”、“岷山之阳”,皆言某山某水之正面、或表面、 或南方,盖从向日之一面得名也。凡三经所有阳字意义尽于此。

阴阳二字连用者,惟《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阴阳”一语,谓在山冈上测日影. 察其向背云尔,与后世所谓阴阳之义迥别。

由此观之,商周以前所谓阴阳者,不过自然界中一种粗浅微末之现象,绝不 含有何等深邃之意义。阴阳二字意义之剧变,盖自老子始。老子曰:

“万物负阴而抱阳。”

此语当作何解,未易断言,抑固有以异于古所云矣。虽然,五千言中,言阴阳 者只此一句,且亦非书中重要语。故谓老子与阴阳说有何等关系,吾未敢承。

庄子言“《易》以道阴阳”,《易》卦辞、爻辞皆未尝言阴阳,既如前述。然则此 语只能作孔子所赞之《易》解耳。今所传《十翼》,其确出孔子手著最可信者,莫如 《彖传》、《象传》,然此两传中,惟《乾》初九《象传》云:“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坤》 初六《象传》云:“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彖》、《象》两传中,刚柔、内外、上下、大小 等对待名词,几于无卦不有,独阴阳二字,仅于此两卦各一见,可谓大奇。至《系 辞》、《说卦》、《文言》诸传,则言之较多。今列举其文如下: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以上《系辞传》)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上 《说卦传》)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阴虽有美含之。"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以上《文言传》)

《系辞》、《文言》诸传,不敢遽认为直接出孔子手。因传中多有“子曰”字样, 论体例应为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姑置不论,即将以上诸条全认为孔子学说.其 所谓阴阳者亦不过如此。盖孔子之哲学,谓宇宙间有两种力如电气之有正负相对 待,相摩荡,斯为万有之缘起。此两种力难于表示,故以种种对待名辞形容之,如 刚柔、动静、消息、屈伸、往来、进退、翕辟等皆是,而阴阳亦其一也。就中言阴阳 者,远不如言刚柔、消息、往来者之多,与其谓《易》以道阴阳,母宁谓:《易》以道 刚柔,道消息也。要之阴阳两字.不过孔子“二元哲学”之一种符号,而其所用符 号,又并不止此一种,其中并不含有何等神秘意味,与矫诬之术数更相远。故谓 后世之阴阳说导源于孔子,吾亦未敢承。

二 五行二字语意之变迁

五行二字最初见于经典者,则《尚书•甘誓》,云:“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二 正。”此语作何解,颇难臆断。后世注家,多指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三正为建 子、建丑、建寅。然据彼辈所信,子、丑、寅三建,分配周、商、夏。《甘誓》为夏书, 则时无子、丑二建,何得云三正?且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何得言威侮,又何从 而威侮者?窃疑此文应解为威侮五种应行之道,怠弃二种正义。其何者为五,何 者为三,固无可考。然与后世五行说绝不相蒙,盖无疑。

次则为《洪范》。自汉人作《洪范五行传》后,于是言五行者必联想《洪范》,此 两名词几成不可离之关系。虽然,实际上《洪范》所谓五行果有何等神秘意味否 耶?请勘视原文:

“我闻在昔,蘇埋洪水,汩陈其五行。”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 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穡。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穡 作甘。”

此不过将物质区分为五类,言其功用及性质耳,何尝有丝毫哲学的或术数的 意味? “頰湮洪水,汩陈其五行”者,言因湮水之故,致一切物质不能供人用。若 谓汨乱五行原理,则与埋水何关耶?《洪范》本为政治书,其九畴先列五行者,因 其为物质的要素,人与经济所攸正命耳。《左传》所谓••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即 此义也。然则《洪范》本意,并非以此一畴统贯生八畴甚明,后世愚儒,欲取凡百 事物皆纳入五行中,于是首将第二畴之五事 —— 貌、言、视、听、思分配水、火、木、 金、土。试问第四畴之五纪,第九畴之五福,数固同为五,然有法分配否?第三畴 之八政,第六畴之三德,数不止五,或不及五者,又有法分配否?第五畴之皇极, 第七畴之稽疑,第八畴之庶徵,并无数目者,又有法分配否?以一贯八,而所贯者 亦仅一而止。愚儒之心劳日拙,大可怜也。

除《书经》此两文外,《诗经》、《仪礼》、《易》经传乃至《老子》、《论语》、《孟子》, 皆不见有以五行二字连文者。此凭吾记忆所及耳,读者如有所发见,望指正.惟《墨子•经 下》及《经说下》云:“五行毋常胜,说在宜。”“五合,水火土,火离然。火烁金,火多 也。金靡炭,金多也。合之府水,木离木。……”此确与《洪范》所言五行为同物, 且其言“无常胜”之义,注家或以后世五行生尅说解之。实则胜训贵,意谓此五种

物质无常贵,但适宜应需则为贵。其说甚平实.不待穿凿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其非子思、孟轲也,有颇奇异之数语。曰:

“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 辞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

此五行不知作何解,若谓即《洪范》之五行耶?子思、孟轲书中只字未尝道 及。《中庸》以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者为天下之达道,道有行义,五行或 指此耶?然此为儒家常言,非思、轲所创,且无所谓“僻违、幽隐、闭约”。杨惊注 释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常,或者近是。然子思说虽无可考.或《中庸》外尚有著述。 孟子则恒言仁义礼智,未尝以信与之并列也。此文何指.姑勿深论.但决非如后 世之五行说,则可断言耳。

古籍中可信者,其言五行之说,以吾记忆所及,尽于是矣。此外,尚有应怀疑 者一段,则《左传》昭二十五年记郑子大叔与晋赵简子问答语:

学阴阳术的后果_阴阳学_秋风寒通灵诡医^^^阴阳鬼探^^^遵命,女鬼大人^^^阴阳鬼

“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用其五行,气为五 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

此与后世所谓"《洪范》五行”者甚相类。此文如可信,则是孔子之先辈子产 时已有此说矣。然《左传》真伪,在学界久成问题。藉日非全伪,然其作者最早应 为战国时人,且最少有一部分为汉人窜乱,此殆无可讳者。谓子产有是言,吾以 当时所有学说旁证之,不能置信也。

五行说之极怪诞而有组织者,始见于《吕氏春秋》之十二览。其后《小戴礼 记》采之,即《月令篇》。《淮南子》又釆之,其说略如下:

“孟春之月,……其日甲乙,其帝太峰,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其味 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天子居青阳左个,驾苍龙,载青措,衣青衣.服 青玉,食麦与羊。……”

如此将一年四季分配五行:春木、夏火、秋金、冬水,所余之土无可归,则于夏 秋交界时为拓一位置。于是五方之东、西、南、北、中,五色之青、赤、黄、白、黑,五 声之宫、商、角、徵、羽,五味之酸、苦、咸、辛、甘,五虫之毛、介、鳞、羽、保,五祀之 井、灶、行、户、中雷,五谷之黍、稷、稻、麦、菽,五畜之马、牛、羊、犬、豕,五脏之心、 肝、肺、脾、肾,五帝之太峰、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五神之句芒、祝融、后土、暮 收、玄冥,皆一一如法分配。《洪范》五事抑未编入.乃至如十天干、六律、六吕等数目 不与五符者,亦割裂以隶之。如是将宇宙间无量无数之物象事理,皆硬分为五 类,而以纳诸所谓五行者之中。此种诡异之组织,遂二千年蟠据全国人之心理. 且支配全国人之行事。嘻!吾辈死生关系之医药,皆此种观念之产物,吾辈最爱 敬之中华民国国旗,实为此种观念最显著之表象,他更何论也。

三 阴阳家之成立及阴阳五行说之传播

由此观之,春秋战国以前,所谓阴阳,所谓五行,其语甚希见,其义极平淡,且 此二事从未尝并为一谈。诸经及孔、老、墨、孟、荀、韩诸大哲,皆未尝齿及。然则 造此邪说以惑世诬民者谁耶?其始盖起于燕、齐方士。而其建设之,传播之.宜 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邹衍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终始》、 《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又云:“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 若兹。”又《封禅书》云:“齐威、宣之时,验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齐 人奏之。”《文选•魏都赋》注引《七略》云:“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土德后木 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邹衍之书,见于《汉书•艺文志》者有 《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今虽已佚,然据《史记》及《七略》所说, 可知其概。妖言之作俑者,实此人也。

衍倡此妖言,乘秦、汉间学术颓废之隙,遂以万斛狂澜之势,横领思想界之全 部。司马谈作《六家要旨》,以阴阳家与儒、道、墨、名、法并列,其势力可想。今将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此类书,照录如下:书目下括弧中文字皆《汉书》原注。

《宋司星子韦》三篇(景公之史)

《公椿生终始》十四篇(传邹爽终始书)

《公孙发》二十二篇(六国时)

《邹子》四十九篇(名衍,齐人,为燕昭王师,居稷下,号“谈天衍”)

《邹子终始》五十六篇

《乘丘子》五篇(六国时)

《杜文公》五篇(六国时)

《黄帝泰素》二十篇(六国时,韩诸公子所作)

《南公》三十一篇(六国时)

《容成子》十四篇

《张苍》十六篇〈承相北平侯)

《邹爽子》十二篇(齐人,号曰“雕龙爽”)

《闾丘子》十三篇(名快,魏人,在南公前)

《冯促》十三篇(郑人)

《将巨子》五篇(六国时,先南公,南公称之)

《五曹官制》五篇(汉制,似贾谊所条)

《周伯》十一篇(齐人,六国时)

《卫侯官》十二篇(近世,不知作者)

《于长天下忠臣》九篇(平阴人,近世)

《公孙浑邪》十五篇(平曲侯)

《杂阴阳》三十八篇(不知作者)

右《诸子略》阴阳家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 《太壹兵法》一篇

《天一兵法》三十五篇

《神农兵法》一篇

学阴阳术的后果_秋风寒通灵诡医^^^阴阳鬼探^^^遵命,女鬼大人^^^阴阳鬼_阴阳学

《黄帝》十六篇(图三卷)

《封胡》五篇(黄帝臣,依浅也)

《风后》十三篇(图二卷,黄帝臣,依证也)

《力牧》十五篇(黄帝臣,依注也)

《鵬冶子》一篇(图一卷)

《鬼容区》三篇(图一卷,黄帝臣,依此也)

《地典》六篇

《孟子》一篇

《东父》三十一篇

《师旷》八篇(晋平公臣)

《芸弘》十五篇(周史)

《别成子望军气》六篇(图三卷)

《辟兵威胜方》七十篇

右《兵书略》阴阳家十六家二百四十九篇

《泰一阴阳》二十三卷

《黄帝阴阳》二十五卷

《黄帝诸子论阴阳》二十五卷

《诸王子论阴阳》二十五卷

《大元阴阳》二十六卷

《三典阴阳谈论》二十七卷

《神农大幽五行》二十七卷

《四时五行经》二十六卷

《猛子闾昭》二十五卷

《阴阳五行时令》十九卷

《堪舆金匮》十四卷

《务成子灾异应》十四卷 《十二典灾异应》十二卷

《钟律灾异》二十六卷

《钟律丛辰日苑》二十三卷

《钟律消息》二十九卷

《黄钟》七卷

《天一》六卷

《泰一》二十九卷

《刑德》七卷

阴阳学_学阴阳术的后果_秋风寒通灵诡医^^^阴阳鬼探^^^遵命,女鬼大人^^^阴阳鬼

《风鼓六甲》二十四卷

《风后孤虛》二十卷

《六合随典》二十五卷

《转位十二神》二十五卷

《羡门式法》二十卷

《羡门式》二十卷

《文解六甲》十八卷

《文解二十八宿》二十八卷

《五音奇肢用兵》二十三卷

《五音奇肢刑德》二十一卷

《五音定名》十五卷

右《数术略》五行家三十一家六百五十二卷

此外,如《数术略》医经、房中两门,亦大抵属此类,观今所传《黄帝内经》可知 也。即以此三门论,为书一千三百余篇,对于《艺文志》总数万三千二百六十九 卷,已占I•分一而强。其实细绎全志目录,揣度其与此等书同性质者,恐占四分 之一乃至二分之一。嘻!学术界之耻辱,莫此为甚矣。

邹衍书及他诸书皆不可见,可见者有董仲舒之《春秋繁露》。仲舒二千年来 受醇儒之徽号,然其书祖述阴阳家言者几居半。今无暇一一胪列内容,但举其 篇目:

《五行对》第三十八

《五行之义》第四十二

《阴尊阳卑》第四十三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夭辨在人》第四十六

《阴阳位》第四十七

《阴阳终始》第四十八

《阴阳义》第四十九

《阴阳出入》第五十

《夭道无二》第五十一

《暖煥孰多》第五十二

《基义》第五十三

《同类相动》第五十七

《五行相生》第五十八

《五行相胜》第五十九

《五行逆顺》第六十

《治水五行》第六十一

《治乱五行》第六十二

《五行变救》第六十三

秋风寒通灵诡医^^^阴阳鬼探^^^遵命,女鬼大人^^^阴阳鬼_阴阳学_学阴阳术的后果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

《如天之为》第八十

《天地阴阳》第八十一

以上二十三篇,皆言阴阳五行,殆占全书之半。其中,所含精深之哲理固甚 多,要之半袭阴阳家言,最少亦受其影响。而绝非孔、孟、荀以来之学术,则可断言 也。仲舒以儒家大师,而态度如此,故一时经学家皆从风而靡。仲舒自以此术治 《春秋》,京房、焦赣之徒以此术治《易》,夏侯胜、李寻之徒以此术治《书》,翼奉、畦 孟之徒以此术治《诗》,王史氏之徒以此术治《礼》。于是庄严纯洁之六经,被邹衍 余毒所蹂踽,无复完肤矣。《艺文志•六艺略》所著录之书,其属于此类者,以吾 所推度,最少有如下之各种:

《易》《古五子》十八篇(自甲子至壬子说《易》阴阳)

《淮南道训》二篇(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说)

《杂灾异》三十五篇

《神输》五篇(师古曰,刘向《别录》云,神输者,王道失则灾害生,

得则四海输之祥瑞)

《孟氏京房》十一篇

《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

《京氏段嘉》十二篇

《书》 刘向《五行传记》十一卷

许商《五行传记》一卷

《诗》 《齐后氏传》三十九卷

《齐孙氏传》二十八卷

《齐杂记》十八卷

《礼》 《明堂阴阳》三十三篇

《王史氏》二十一篇(?)

《明堂阴阳说》五篇

《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

《封禅议对》十九篇

《汉封禅群祀》三十六篇

• 3286 •饮冰室文集点校

《春秋》《公羊外传》五十篇(?)

《谷梁外传》二十篇(?) 《公羊杂记》八十三篇(?)

《诸子略》儒家《董仲舒》百二十三篇(?)

右诸书虽什九已佚.然经近人辑出,尚多能得其梗概。要之,两汉所谓今文家经 说,其能脱阴阳五行臭味者,什无二二.大率自仲舒启之。

《汉书•五行志》云:“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 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世,刘向治《谷梁春秋》,数其祸福,傅以《洪 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言《五行传》,又颇不同。是以揽仲舒别向、 歆……所陈行事,……著于篇。”据此,知汉儒阴阳五行之学,开于仲舒而成于向、 歆父子。《五行志》所载,大抵即刘向《洪范五行传》之言也。吾侪试一籀读,当审 其内容为何如。而后此所谓正史者,大率皆列此一篇,千余年莫之易。.呜呼!機 祥灾複之迷信,深中于士大夫,智日以昏.而志日以偷,谁之咎也。吾故略疏证其 来历如右,俾诵法孔子之君子得省览焉。

注释

本文写于1921年。《卫风•终风》.误。《卫风》当作《那风》。《卫风•谷风》,误。《卫风》当作《邢风》。

①“既之阴女,反我来赫我''字,朱嘉《诗集传》卷七《大雅•桑柔》作“予”。中国书店 1985年版《四书五经》中册《诗经》第一四二页。

《周南•殷其雷》,误。《周南》当作《召南》。“载立载黄立"当为“玄”之误。朱熹《诗集传》卷三《国风•豳》作''载玄载黄中国 书店1985年版《四书五经》中册《诗经》第六一页。“母宁谓”,疑为“毋宁谓”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