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有在这一天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故又被俗称为“鬼节”。其实,中元节并不只是一个烧纸祭祖的“鬼节”,还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在民间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你都知道吗?
中元节的来历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七月十五是秋后第一个月圆夜,此时暑热刚褪,金风正在霏微潜入,夜凉如水。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温州著名的民俗专家金文平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下关于“中元节”的文化内涵以及我们温州过“中元节”的一些文化内涵和习俗。
点击观看
中元节习俗
1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传说中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2
做节
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即“做节”。七月半前后,温州人都会为过世的亲人做节,烧一桌简单的酒菜,祭拜先祖。
3
做道场
在温州民间,还有在中元节做“道场”的习俗,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4
汤和信俗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温州地区有举行汤和信俗活动的习俗。这是温州地区特有的以祭祀汤和为主题的汉族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已经传承了400多年,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2008年6月,汤和信俗还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龙湾宁村的汤和信俗活动已成为温州地区最具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文化节日之一,也是我国古老的中元节习俗中最具特殊性、典型性的个案之一。
(图为目连为了拯救母亲,由释迦指点救济的方法救出母亲)
以上的这些习俗
都是在我们温州地区
比较盛行的几种祭祀“中元节”的方式
然而“中元节”源于“孝子救母”的故事
所以围绕着“孝道”这个主题
在我国各地还有许多丰富的纪念方式
下面生哥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戏
目连戏
中国老百姓对于“孝道”一向非常重视,后来还把它排成戏在农历7月15前后演出。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乡里看社戏,也提到过这出《目连戏》: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我费尽思量,才疑心她或者是目连的母亲......那个“点火的纸捻子”,应该是在演食物临到母亲嘴边时,都会在一瞬间着火化灰而不得食的境况,听着倒也是惟妙惟肖。
吃
吃鸭、做茄饼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在江苏省部分地区,很多人还会在中元节当天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此外,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关于中元节习俗,剔除掉一些迷信色彩,我们会发
现其中蕴藏的东西,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祖先的尊敬,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