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20,从微博到朋友圈全都散发着齁人的甜腻。在现代男女的爱情故事里,星座占有重要地位。
吃瓜群众,也乐于用星座为爱恨纠葛的故事找乐趣。
但星座的渗透还不止于此。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找对象看星座,解决尬聊靠星座,连出个门都要查个星座,看看是不是水逆。
星座,不仅可以预测运势,还帮我们定义了对一个人最初的印象...
但其实,我们都被骗了。星座最开始研究出来,根本和性格、占卜无关。
那么,星座的真相是什么?又为何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呢?
夜观星象的由来
今天我们来聊聊“星座”。
其实,星座这东西,最早的时候,是从古巴比伦人那里来的。他们最初研究这个,可不是用来算命算水逆的。
只不过是农民伯伯们为了更好的收成,总结的一套“务农观星大法”。
在四千年前的晚上,没有灯,也没有wifi,人们啪完后就瘫在地上看星星,那时候又没有雾霾,尤其适合夜观星象。
像这样
▲ 《午睡》
看着看着,他们发现了一些奇妙的事情...
他们发现,天上的星星,会隔一段时间重复出现,而且这个重复的周期还是固定的,那个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转的,于是就给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这个轨道取了个名,叫“黄道”。
他们又发现黄道附近,有一群不怎么移动的小星星。
于是他们把黄道带等分为十二部分,叫做黄道带十二宫,就是太阳所经的行宫的意思。
每个宫三十度,各用一个横跨着黄道的星群作为标识,每个星群取一个名字,合起来就叫“黄道带十二星座。”
之后呢,古巴比伦人还特别浪漫,给星星想象出对应的故事和图案,除了少数几个以外,基本都是萌萌的小动物,什么小螃蟹啦,小羊小牛之类的。
这是十二星座的概念最早的产生。
▲ 《十二宫图》公元6世纪
他们在观星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太阳运行的轨迹和规律,用这样的方式来推算时间,定下时岁季节,甚至是制定原始的历法,通过这样来知道时间、历法和季节变化,于是夜观星象,成了农民伯伯们都必备的技能之一。
所以其实最开始,星座根本就和性格运势没有半毛线关系。
星座“升级”为占卜工具
那么问题来了,好好的“务农观星大法”,怎么就变成今天我们口中的神神叨叨、可以预测命运的十二星座呢?
其实主要是因为两个脑洞特别大的民族,一个是古希腊人民。
古巴比伦的这一套体系,传入了古希腊,被这群航海民族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他们为星座yy出了各种各样的故事。
比如说:摩羯座。
摩羯座的由来,在希腊的星座神话中是这么讲的:
有个名叫“潘”的牧羊神,长得尤其丑,样貌古怪,头上有两只角,脚上还是山羊蹄子。长得丑就算了,命还特别不好。
▲ 电影里的《潘神》形象
有一次宙斯宴请诸神,百眼怪兽突然来袭,诸神仓皇而逃。
潘看着眼前的溪水,想变成鱼游走,可是又犹豫不决,结果变成了一个上半身是羊,下半身是鱼的怪物。
宙斯看到这个形象,觉得特别有意思,便把它升到天空,从此就有了摩羯座。
本来长得就丑,这下更丑了。所以从出生来讲,摩羯座就有种纠结命苦的感觉。
经过古希腊人的大脑洞,十二星座突然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了,而且每个星座仿佛自带一个性格。大概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星座才慢慢跟后来的性格分析挂上钩的。
另一群大脑洞的人,是我们...中国人。
十二星座到了古希腊之后,又到了古印度,再后来,它就跟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了中国。
▲ 宣化张世卿墓壁画 辽代
一进入中国,就在一群喜欢看星星的社群里,火了起来。
这个社群,就是:道士,也是中国第一批星座迷。
中国的道士其实对星象非常熟悉。
在道教里面,本来就有“星宿”的讲法,道教常常把天上的星星比作神仙,举个例子来讲,你一定在古装剧里听过“紫微星”这种东西,紫薇星其实在古代中国人那里, 叫做“紫薇垣(yuán)”,它是一个星群。
在晴朗的天气里,当我们面向北方,在天空的中央就可以看见它。人们就把紫薇垣想象成天宫,是天上皇帝住的地方,然后想象在这个宫里,哪颗星代表天帝、哪颗星是妃子,哪颗星是公主等等。
比如:故宫叫做“紫禁城”,这个紫其实指的就是“紫薇垣”。
▲《敦煌卷紫薇垣星图》局部
要知道,在中国,星象是有占卜的作用的,加上十二星座自带故事和性格,道士们一看,把十二星座用来对应各种中国的五行、天干地支、还有中国的二十八星宿,全都对上了。
就这样,在中国道士们的帮助下,星座慢慢成了古代版的“本周星座运势分析”,来占卜、预测运势的小工具。
星座走进人们的生活
从唐代开始,十二星座便频频出现在典籍文物之中,从莫高窟到西夏王宫,都能找到其踪迹到了宋代时,十二星座就成为了大家吃饭唠嗑的常备话题了。不懂点星座,都不好意思在圈儿里混。
▲ 《清明上河图》里“看命”的小摊子
后来,星座不仅成为了古代文人写作题材,还成为了他们自己宣泄情绪的工具。
比如:唐代大文人韩愈就特别喜欢用星座自黑。
某天夜里,韩愈仰望星空,突然整个人都不好了,发了条朋友圈:
“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牛不见服箱,斗不挹酒浆。箕独有神灵,无时停簸扬。”
大致是说,我出生的日子(摩羯月),天上有牵牛星、有斗宿、箕宿,但是都没卵用。“牵牛星”不拉豪车,“斗宿”不装美酒,唯独这“箕宿”显灵,让我过着颠沛流离的一生。
韩愈只是简单地暗示了自己出生的那天,星象不好,难怪受苦受难。而把韩愈当作“男神”的苏轼看了这条说说后,心生感慨,于是也写了一条朋友圈:
“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直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他的意思是,我看了韩愈的朋友圈,我和他同病相怜,就因为我们都是摩羯,生下来就注定受苦。
苏轼不止用摩羯自嘲,还要黑下同是摩羯的朋友。
“马梦得与仆同岁月生,少仆八日,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得为穷之冠;即吾二人而观之,当推梦得为首。”
他说,我和马梦得同年同月生,但他比我小八天。据我观察,这时出生的都是穷逼。而我和梦得是穷逼中的穷逼。不过我俩相比,梦得更厉害,他是穷逼中的战斗机。
就这样,古人们开始用星座刮起了一整自黑的旋风。他们也会说些丧丧的话,也会借用星座运势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小情绪。
因为这样,星座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 《星占图》唐代 已流失德国
你会发现,我们现在的星座,其实就是古代的“天文”。
人们抬头仰望天空,看太阳,看星星,看月亮,是为了找到了一种记录时间的方式,人们会根据星象判断方位、时节气候,慢慢地,人类越来越浪漫,他们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给星星们取了名字,编了故事,甚至用它们预测吉凶。
这形成了人类最早期的“天文”知识体系,“天文”给古人的时序观念塑了形,也是之后的历法、礼仪、哲学思想甚至宫室建筑,都有古代天文知识的渗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上面讲到的这些知识,都是来自于一本奇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这本书的主编是曾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的王力先生——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左数第三位为王力先生
王力先生师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等民国文化大师。他们所学和立场各不相同,但全都收王力为徒,并对他倾囊传授。
这本书,最初是王力先生所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一部分。
之后50余年,历经四代学者,四次精心修订,才终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这些编者中,有低调专注于教学的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马汉麟,有出任《汉语大词典》顾问的国学大师姜亮夫,有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还是一本通识教育的经典书,那么什么是通识教育呢?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曾有这样一所大学。
它存于战乱,饱受炮火袭击。它清贫穷困,连一座完整校舍都无法建造。
但就是这样一所只存在30年、毕业生不足四千人的大学,却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还有100多位人文大师。
这所大学的全名,叫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的成就,至今仍然是教育史上的不可超越的高峰。而产生这种奇迹的土壤,就是校长梅贻琦所说的“通才教育”——“打好‘博’的基础,才易于求专求精。”
这种能够打造博学基础的通才教育,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通识教育。
课程大纲
为了把这本经典通识教育的内容传播给更多人,
2017年,意外艺术联合北大、中传、人大等近十位名校教授及后浪出版社,
对这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书籍,进行了内容拆解和趣味解读,
共同打造了一套线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音频课。
意外团队与后浪图书编辑团队、高校博士导师等,翻阅大量古籍文献,花费400多个日夜。
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本书的干货知识点,整理成58期音频课程。
保证内容专业的同时,用意外艺术擅长的趣味解读,对书中从天文地理到礼乐诗书,覆盖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知识的延展。
帮助打通你的知识脉络,提升认知格局。
21日意外课堂会员日,24点前购买,可私聊课代表,领取超级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