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篇文章《打通你的玄学视角,如何科学理解天数地数、天干、地支?》中,已经稍有提及十二地支、十二生肖产生的原因,马上就要过虎年了,本文欲分析十二生肖排序背后的道理,带大家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以及“玄学”中的道理。
十二地支
要说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就要先讲十二地支(子、丑、寅......酉、戌、亥),其创造时间太早,至少公元前1800~1900年前的殷商先王王亥时期就完全成熟,殷商时期已经和天干配合形成了完整的60甲子表。现代研究者对照古代的天空星象和一些文献资料研究认为,十二地支对应的12个汉字,来自于赤道附近12个星象图形(郭沫若、郑文光、陆星原等):
12地支的名字与星象对应(刘宁,2020)
西方把黄道平分为12星座(或称黄道12宫,百度百科说来自于公元前190~120年希腊的天文学家,约为西汉打通陆上丝绸之路的时间——公元前202年左右,而学术上所谓的泥版证据也不过在公元前419年左右),而中华文化是把赤道附近分为12星座(或叫十二辰,时间至少公元前2400年,而上图中的刘宁根据星象反推,认为是5600-6500年前)。
一年之中,我们可以观测到赤道的十二辰分别当值,对应农历中的12节(24节气中有12节12气);一天之中,星空也会围绕我们转一圈,因此一天定为12时辰,时辰两字表示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辰确定时间。随着十二辰的继续深入民用和文化,又总结物候,如12节、24节气、72候的物候,以定农时:
十二生肖
人民从12节(月)中各选择出其中比较有行为特点的动物,而不是从美国和印第安人那里借来的动物崇拜或图腾。民间用十二种动物表示十二地支和十二节,也更方便记忆,东汉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的论衡中已经记录有“十二辰禽”,即我们熟悉的“子鼠、丑牛......戌狗、亥豕”。首先看下十二地支与节气、生肖、阳历时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十二地支与24节气完全对应,而非阳历的12个月,两者稍有差异,如“子”月对应冬至前后的一个月,即从大雪(阳历12月8号左右)到小寒(阳历1月6号左右)的一个月时间,对应生肖是老鼠,这也是老鼠活跃的一个月,又比如前一段时间“野猪泛滥”突然上新闻,大家想想是在几月份,正是亥月的正中,即小雪节气附近。其他的动物物候,大家不妨自己去观察一下。
另外在一天之中,划分为十二时辰,不同的时辰也对应了这些动物的活动特性,如属于子时的23~01点,正是老鼠频繁活动之时,21点~23点为亥时,猪的活跃期,养猪也有"无夜食不肥"的说法,晚上10点需要喂一次夜食(当然,吃夜食的还有其他生肖动物)。
龙到底是什么动物?
我们说我们是龙的传人,但是却从来不见真龙,不知其真实存在与否,是神话生物还是什么真切存在过的生物。十二生肖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从动物在一天之中和一年不同节气之中来推测“龙”这种未知生物的特性。辰时为7~9点,辰月为清明到立夏这段时间,即阳历4月5日到5月5日左右。再将十二生肖连贯起来看,“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其中“蛇”也称“小龙”,蛇是最特殊的,其为冷血动物,需要温度适宜时才能有行动能力,温度过低则懒洋洋或者直接冬眠,而兔为热血动物,现代著名中医徐文兵曾经根据生肖一天之中表现,猜测“龙”可能是介于热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之间的动物,这一点个人也觉得颇为有道理!
再看不同民族的生肖以作参考(大致按照主体民族所在纬度从高到低排列):
其中发现不同民族用鱼、穿山甲、大蛇代替龙这一生肖,4月初是河鱼繁殖的季节,也是穿山甲活跃的季节,大蛇由于体积与表面积比值更大,比小蛇的保温性更好,也会比小蛇更早进入活跃期,这几种替代动物在物候上都是能够说通的。另外就是恐龙,大众普遍认为恐龙是爬行动物,所以应该是冷血动物,但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恐龙有很强的自主调节体温的能力,甚至已经有一部分就是热血动物了。
虽然,最终我们也没能确定“龙”是哪种动物,但我们通过十二生肖内在的关联性、逻辑性推测出了其一部分特征,一定程度上否认了其为虚构生物、神话生物的观点,否则为何要将其放置在十二生肖的第5个位置,以及不同民族还能找出其替代的动物。
十二生肖中为何没有猫?
这个问题还真是大家了解的,因为老虎和猫都属于猫科动物,活动规律也大体相同,都是在早上3~5点和晚上太阳下山之后一段时间。
一些推广应用
我们中国的时间系统,借鉴十二地支,不仅设置一年有12份,一天有12时辰,且用十二生肖纪年,形成12年为一轮,一轮在天上对应木星视运动的12.01年周期运动,后由于80多年会积累误差,产生超辰现象,因此不再使用木星做参考,我们现在用的生肖纪年其实存在一定问题,与天文的关联较弱(但最近的20多年基本符合,放心,明年确实是虎年),以后涉及时我们再讲。
另外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背后的道理还涉及到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自然灾害、中医、疾病的许多问题,包括疫病,包括老人常说的“逢子必灾”完全是错的吗?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深入剖析,加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