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
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
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
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m×365.2422= 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
例如第六个分数式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
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
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
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
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
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农历是我国广泛使用的历法, 又称阴历、夏历,是因为它的纪月法以月相为标准,以月亮从朔到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推算农历先推算二十四节气和定朔(推算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朔), 朔所在某日,即为初一,从朔到朔为一个月,相距29日的为小月,30日为大月,月从中气得名,月内有某中气的即为某月份,如含有中气"雨水"即为农历正月, 无中气为闰月,闰月无名,取用前月名,如四月后的闰月为"闰四月",如此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的差距随时得到调正,在农历中,平年12个月,日数为354或355日;闰年13个月,日数为383或384日。
这就是我国自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代起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止,一直在使用的"十九年七闰(加七个闰)月" 的历法。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由太阳的视置决定的,因此农历合适的称呼应是"阴阳历",從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农历的推算基础是以24节气为基础的,在传统的八字中也是用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作为新年的开始来推算的,如果以二十四节气为准,而不是以初一三十或二十九为月的交届点。
换一句话说,不论你闰多少个月,还是闰哪个月,一切以节气轮回为准,因为节气一年永远是二十四个的,不会重复,也不会回头。
比如二十四节气中芒种开始就是农历五月,历经夏至,到小暑为止,为真正命理学上五月的干支庚午。那么闰五月的干支是什么呢?
也很简单,不论你什么时候开始闰,只要交了小暑,就是农历六月的开始,虽然日历上显示还是闰五月,但命理学上,其实已经暗里交了六月,也即是说,小暑一旦到,便是命理学上六月的开始,那么其月柱就是辛未,因为庚午的下一个柱就是辛未。
比如今年公历7月7日辰时交小暑,也即农历闰五月十五交小暑。
这样很清楚地就可以划分:闰五月初一至闰五月十五当天辰时仍是属于农历五月,因为还没有交小暑。而闰五月十五辰时开始直至立秋前就其实已经是命理学上的农历六月了。
因此,很明显,闰月的干支并没有重复。只要将农历时间以二十四节气交节点压着数着轮下去,一定不会错,就什么都清楚明白了。
月份节气换算表
月份节气换算表
月份 节气(节) 中气(气)
正月(寅) 立春 雨水
二月(卯) 惊蛰 春分
三月(辰) 清明 谷雨
四月(巳) 立夏 小满
五月(午) 芒种 夏至
六月(未) 小暑 大暑
七月(申) 立秋 处暑
八月(酉) 白露 秋分
九月(戌) 寒露 霜降
十月(亥) 立冬 小雪
十一月(子) 大雪 冬至
十二月(丑) 小寒 大寒
比如说出生时间是今年农历5月初十(公历6月2日) 查万年历可知是在立夏之后,芒种之前。故算命依四月算(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