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毁掉晋献公成就晋文公的“红颜祸水”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春秋左传》

这个故事要从晋献公,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老爸讲起,这晋献公其实原本也是一位能人,他们本来是晋国的旁支,封地在曲沃,后来鸠占鹊巢灭了嫡系,等于篡夺,还把原来的都城迁到新都绛,并开始四面出击,奠定了后来晋文公称霸诸侯的千秋大业,所以,这个故事或这一系列的故事打一开始,就有点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味道,按照笃信天命的古人看法,多行不义必自毙,不吉利。

毁掉晋献公成就晋文公的“红颜祸水”

晋献公

先从一道有名的占卜说起,让我们翻开《左转》僖公四年: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

——这里是说,当初,晋献公打败了骊戎,俘获了漂亮的骊姬准备迎娶她为夫人,古人凡遇婚丧嫁娶等大事,都要占卜看是否吉利,何况还是晋献公这样的大国国君。

在古代占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龟甲骨叫"卜";一种是用蓍草或小竹棍小木棍为工具,这个叫"筮",当筮与卜发生矛盾的时候,"筮短龟长",一般以卜之结果为最后判断之标准,但是晋献公贪恋骊姬的美色居然传统也不要了,于是——从筮。

卜人要坚持真理,于是当然强烈反对,但反对无效,枪杆子里面不但出政权,也出权威,晋献公说他正确,他就是正确的。

这样一来,就害死了太子申生。

晋献公有八个儿子,但真正有点本事只有三个,太子申生,母亲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他妹妹后来又嫁给了秦穆公,所以太子申生既是"原配"的儿子,是嫡长子,世子,又与大国齐国还有秦国都有姻亲关系,按说他继承大位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但坏就坏在晋献公爱上了骊姬。

毁掉晋献公成就晋文公的“红颜祸水”

老年人爱上了年轻貌美,等于钱钟书先生所说老房子着了火,没救的。

老爸有了漂亮的后老婆当我的继母,于是太子申生就悲催了,看来,那位卜者还是有先见之明滴。

何况,这位骊姬还是先前仇人的女儿,好比西施亡吴,或者慈禧亡清(这个叶赫那拉氏复仇的传说好比西施,严格讲都是不经之谈,这里不过一调侃),骊姬后来制造的一系列的悲剧,仿佛是要为她们被灭的骊戎复仇似的,这么一看,骊姬就好比妲己,而且她似乎还拥有狐狸精一样的狡黠与智慧,因为当晋献公猪油蒙了心想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时,她还很能装呢:

奈何以贱妾之故,废嫡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

大王啊,不要为了我而废嫡立庶啊,如果你非要立奚齐为太子,我就只好自杀了。

这情怀,多高尚啊,在晋献公这个老朽看来,也许比蛮夷野味骊姬的床上功夫更给力,虽然有人说晋国也逃不了蛮夷之风的熏陶:

哼,我说从筮吧,看,我爱人骊姬多贤惠,大吉大利。

骊姬的这招,是跟老子学的,学名叫"欲擒故纵",没过多久,她就开始做梦了,梦中说到申生的母亲死去的齐姜托梦对她说——不,对他老公也就是申生的爸爸晋献公说,我在下面没有东西吃啊,赶快给我送点吧:

君梦齐姜诉曰:"苦饥无食",必速祭之。

骊姬把这个也许是"白日梦"的梦,以后母的身份给太子申生说了,申生是孝子,二话不说便起身跑到齐姜的祠庙去拜,祭祀以后,便把祭祀后的供品有酒有肉的献给父亲晋献公。

骊姬悄悄在酒里下了毒,晋献公狩猎回来后正要吃,骊姬一旁提醒道:

曲沃离这里很远,还是试一试再吃吧。

于是把酒洒地上,地上隆起个包;肉喂狗,狗死;喂小臣,小臣死。

骊姬这下就施展可拿金鸡百花奖的漂亮演技,说太子居然这样残忍,要谋害生父,哎呀看来是容不下我们母子了,请大王准许我们出国吧——要不赐以自尽也可以。

结果可想而知,肾上腺冲动蒙蔽了脑神经活动的晋献公,自然大怒,吓得太子申生听说后立马逃往新城,晋献公只好先杀了太子的老师然后逼着太子申生自尽。

申生的性格很像扶苏,有人好比蒙恬劝他逃命,或对老爸申辩要与骊姬对质,但申生仁孝啊,大意说:

老爸一生辛苦,先母早亡,如今只有这么一个心爱的女人,我怎么忍心让他伤心难过呢.......

于是,自杀。

这样一来,骊姬的障碍就剩下公子重耳与夷吾,人生啊,好比占卜之后,往往一个错误的抉择,就会遗下无穷的祸害,她对晋献公说,申生下毒的事情,其实重耳与夷吾也是知道的。

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他是晋献公的老二,他的母亲狐姬是狄人,与老三夷吾即后来的晋惠公的母亲为两姊妹。

毁掉晋献公成就晋文公的“红颜祸水”

面对这种险恶的形势,重耳的选择是立即逃跑,而夷吾呢,回到他的封地屈城,用武力与晋献公对抗,经过一番曲折后,重耳跑到母亲的故国狄人那,而弟弟夷吾也在第二次无效抵抗之后,跑到梁地。

重耳从狄人那开始流亡,那一年,他四十三岁,在外整整漂流了十九年,直到六十二岁的时候才在大舅子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

在这十九年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公元前651年九月,晋献公死,骊姬貌似如愿以偿,她儿子奚齐当了晋国的大王,但他这个大王只当了一个月就嗝屁了,晋献公种下的孽,自然只有晋献公的后代来偿还,特别是他钟爱的骊姬以及骊姬的儿子奚齐,被大臣里克干掉了。

我们要记住,依附而非自身的强大,一般不会有好结果,晋献公在呢,你骊姬好比依附皇帝的太监,还能作威作福,他一死,你骊姬算个屁。

至少,握有实权的晋国大臣比如里克,肯定当你是个屁,尽管你晋献公临终前还托付给了有名的忠臣荀息。

荀息做到了他的承诺,奚齐死后他本来也想死,但好比死了老公的母亲还有一个儿子,人生还有希望,还没有彻底绝望,于是荀息又把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立为国君。

里克一不做二不休,再接再厉,当年十月杀了奚齐后,你立卓子,我再杀,当年十一月,里克又在朝堂上杀了卓子。

荀息啊,只有自杀以报"先帝厚恩"一路可走。

骊姬的结局呢,史书上没有说,只有后来《列女传》中说她被里克鞭死,事不可考,但我想即使活着恐怕也是生不如死吧,还不如自杀,或者,真自杀了。

里克连杀两位所谓的国君后,本来想让当时还在狄人那的重耳回国即位,但重耳的仁义纯孝只弱于乃兄申生而远强于三弟夷吾,认为自己违背父命而出逃,不好意思回来继承大位,当然,也可能是觉得根基还不稳固,想先观望一下也未可知。

毁掉晋献公成就晋文公的“红颜祸水”

于是里克没有办法,只好请夷吾回国,但是夷吾即位后,为了赖掉他当初答应里克汾阳之地的赏赐,或者行鸟尽弓藏之策,找了个借口说里克害死了两位国君,一位大夫,现在我夷吾来当先生的人君,难度有点大,很尴尬啊。

里克拔剑自杀前,为我们中华民族或华夏子孙又诞生了一个千古流传的好成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妈妈的,我不杀他们你如何能登位?又要马跑又要马不吃草,混蛋——我不杀他们能有你的存在,现在你在我这刷什么存在感。

这就是夷吾的无耻了。

夷吾,就是今天流行的一个词:老赖。

他当初无依无靠,就靠着秦穆公派兵帮助他回国即位,当初答应秦穆公说事成后把河西之地作为秦国的辛苦费,后来居然相当无耻地派使者对秦穆公说:

我啊,本来是愿意兑现当初的承诺的,可是我的大臣们不同意啊,说什么你虽然现在是我们晋国的国君,但我们晋国的土地却是属于死去的先君的,你不过是一个流亡回来的公子,对于晋国的土地有使用权但肯定没有买卖权或产权,我拗不过我手下的这些一根筋,所以,sorry了。

秦穆公虽然恼火,但还是没有很明显的太生气,一般讲到这个事都说秦穆公的大度,但实际上也是他自作自受,这就好比长孙无忌希望李治继位,当初秦穆公在保重耳或夷吾这个问题上,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的,是仔细反复考察过的。

他的如意算盘本来是,重耳相对仁义,这种人日后一定勤政爱民,怕以后成为晋国的劲敌;而夷吾"老实巴交",本又无依无靠,貌似智商也不会高于一百,最利于日后控制,谁想到,夷吾的老实好比周星驰《食神》里最先看起来老实巴交的那位大胖子唐sir,让他大跌眼镜。

原来,人不可貌相,有的人也许面带猪像,但心头嘹亮。

这还不止,"老实人"还要再接再厉,这就是很多书上都讲到的,夷吾也就是晋惠公赖账三年后,国内发生大饥荒,于是厚颜无耻找秦国借粮,秦国出于易中天所谓"人道主义"救援考量,借了,但是第二年秦国也发生大饥荒后找晋国借粮,居然遭到晋国的拒绝。

而且晋国君臣的讨论结果居然是,又贡献一个成语: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河西之地都赖掉了,这是"皮",上面的"毛"也就是借粮,反正借粮给秦国也不能消除河西之地未得到的怨恨,何必呢,干脆不借了,因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一下,新仇旧恨,秦穆公彻底火了,发兵进攻晋国,不小心还俘虏了晋惠公,这一来,我们就只有引出本文的第二个主题也就是第二道上了经典教科书的占卜记录,而这道占卜记录不仅决定了一个女人的命运,同时这个女人也决定了晋惠公们的人生,无论结果如何。

这个女人就是晋献公的女人伯姬,她是重耳与夷吾的姐姐。

当初晋献公打算嫁女儿于秦穆公的时候,用蓍草卜了一卦,得雷泽归妹卦变为火泽睽卦,当时的史官史苏说,不吉利。

史苏的根据是雷泽归妹的上六爻辞:

男子割羊而未见出血,女子提着筐子中没有东西。

并且,雷泽归妹卦上六动而没有对应,等于所追求的没有得到,所以向下刺羊而未出血,向上提筐而未盛任何东西,这些都是不吉利的征兆。

还有雷泽归妹卦是女子出嫁的意思,但火泽睽卦的睽,有乖异、隔离的意思,睽者,暌违也。本来是要嫁女儿结秦晋之好的,结果却可能使两家反目成仇,完全是无用功嘛,既然是无用功,为什么还要做?

这就是史苏的意见,这一组卦还可以有其他的解释,这里先不讲,我们只需要知道,晋献公晚年基本上就是一个糊涂蛋,在很多重大事情上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过去骊姬如此,现在的嫁女儿也是如此,但是有趣的一点在于,这一组卦尽管不吉利,但也要看是对谁,并在什么时间段来予以综合判断,总之,好比前面所引楚成王对臣下所说的话: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一切的一切,冥冥中早已经有了安排。

这晋献公的女儿伯姬,后来就嫁到了秦国成为秦穆公的夫人,夷吾背信弃义被秦国俘虏后,本来是要让他消失或祭旗的,这时候他嫁到秦国的姐姐一身丧服出现了,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当着秦穆公哭诉,为自己的亲弟弟求情。

夷吾最终被放回了晋国,但是他的儿子太子圉,必须立刻送到秦国当人质。

公元前637年晋惠公与有名的妇人之仁宋襄公同年去世,即位的是他的儿子晋怀公。

晋怀公是谁?——就是太子圉。

他不在秦国当人质吗?

对,是人质,但听说老爸夷吾去了,他偷跑回来,还遗弃了自己的老婆怀嬴,看来,龙生龙凤生凤,老鳖的儿子是龟公,老子儿子,都不是个东西。

太子圉从秦国偷跑的事情,在上面那一组卦中其实早有预示,他的老爸夷吾在韩原宗丘之地的失败也一样,只不过你不是高人未必看得出来,我们再看看这组卦:

雷泽归妹变为火泽睽,互卦为水火既济。

雷泽归妹卦上卦为震,火泽睽卦上卦为离卦,在古人看来,二卦动变而卦气互通,震卦变为离卦,同时也是离卦变为震卦,震为雷,为火,也为木,震木生离火为泄气,同时离火旺盛了反过来也将震木烧焦,等于为害其母,也就是嫁出去的女儿伯姬不但对于晋国这个母家没有帮助,反而会损害娘家晋国。

同时震卦本来可喻为车,动嘛,震卦变为离卦即是无车,而离卦为火反灼伤其车,等于烈火焚烧晋国的旗帜,离火烧震母,也就等于危害就在晋国本土,本土为母,所以夷吾大败于韩原宗邑之地,即宗丘。

再说太子圉从秦国逃跑的破事。

震卦属木,离卦属火,火从木生,离为中女,震为长男,则离为震之妹,于火则称姑,这是说太子圉在秦国做人质,六年之后逃了出来,逃回自己的属国,抛弃了自己的家属,并在他老爸晋惠公死后的第二年,被返国的晋文公杀死在高粱之地。

这是注解《春秋左传》的晋朝大学者杜预的解释,有的解释有点道理,有的呢,却绕来绕去很不好理解,这主要是早期解卦,不太像后来讲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往往只从爻辞或卦象本身做文章,有时候就不免牵强附会,不像后来比如宋朝邵康节梅花易数的体用之别,然后生克制化那么一目了然。

对于这一组卦,清儒毛奇龄还有何楷也有解释,毛奇龄的解释说离卦为拖着兵器,戴着盔甲,把我方的震木变为彼方的兵器盔甲,有利于彼而无利于我,其他的,也有点或繁琐无聊,或附会牵强。

倒是何楷的有些意思,他说,无论雷泽归妹卦还是火泽睽,下卦都是兑卦,兑卦主西方,秦国就在西方,兑金克震木,所以秦国胜利而晋国失败。

何楷还说了很多,我拣选有点道理且一目了然的说说,震为长男为兄,兑为少女为妹,震木变为离火,火由木生,震为木,则兑金为离火之姑。

震木既然已被兑金克制,则离火之侄女已无依靠,所以有侄女依从其姑之象,这是解太子圉偷跑回国,把老婆怀嬴也就是伯姬的侄媳妇抛弃在秦国,让她只能跟自己的姑姑伯姬来个相依为命了。

何楷的解释,有人以为是神解。

神解不神解我们先不管,还是把故事讲完吧。

当初晋惠公夷吾被释放回国后,重耳还在母国狄人哪,说起来他已经在那个蛮夷之地整整待了十二年了,但是夷吾不放心他,觉得自己的这位哥哥一天不死,他这晋国国君的位置就不稳固。

于是,夷吾准备派刺客去杀掉哥哥重耳。

重耳听到风声,立即离开狄人那跑到齐国,这时的他 ,已经五十五岁了。

五十五岁啊,对于比如某位七十岁才学画画后来居然成为名家的人来说,也许还年轻,来日方长,但是对于春秋时期的古人来说,这辈子基本上——就这样了。

但是重耳是什么人,楚成王所谓"天命难违"的人,他对前往齐国充满了期待,他觉得自己是人才,跟随的一帮晋国重臣如赵衰、咎犯都是人才,咎犯还是他的亲舅舅。

他到了齐国,齐桓公本身也有流亡经历,对他惺惺相惜,还把公室的女子嫁给他,这一待,就是五年,差不多已经六十岁了,他渐渐习惯了齐国的优裕生活,不想走了。

但是,这位齐国的宫女不像骊姬,属于"男人成功的另一半",漂不漂亮我不清楚,但很励志是肯定的。

她看劝说重耳奔赴他也许辉煌人生的职场不成功,于是伙同重耳的家臣赵衰等,把他灌醉,然后悄悄送离齐国。

重耳醒来后,非常生气,抓起戈就恨不得刺死舅舅咎犯。

咎犯说:如果杀了我你能成功,我无怨无悔。

重耳说:如果不成功,我就要吃掉舅舅的肉。

咎犯说:如果不成功,我的肉已经腐烂了,吃又何益?!

这些当然都是反话,气话,但生动鲜明地表现了春秋时人的真实与风趣,或者说,这是司马迁这个作者的风趣。

好了,重耳到了曹国,受气,而且这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巴骨紧密地连在一起,所谓"骈肋",看上去像整整的一大块,不知道这是后来的"九五之尊"晋文公的生有异相,像个同志癖般趁他洗澡搞偷看,气得死人,还是姬姓同族呢。

到了宋国,宋襄公在毛主席都调侃过的泓之战后身负重伤,正处于调养期,陈舜臣所谓"战败后的困难时期",但并非姬族同姓的这个商朝人所谓的迂腐后裔宋襄公,却热情地接待了他,让他感觉好温暖,后来宋国受了欺负,重耳也施以援手,为的呢,就是当初人称妇人之仁的宋襄公这份深情厚谊。

郑国,差点被挑事的大臣杀掉,好险。

后来到了楚国,楚成王以对待诸侯之礼接待他,我们只能这样揣测,要么楚成王本来就是个仁义人,喜欢同情落水狗;要么呢,他精通相术会看人,认为重耳是个人才,日后必能大器晚成,于是就特别青眼有加。

重耳在楚国呆了几个月,溜走时楚成王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

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

——你如果回国掌了权,拿什么报答我呢?

重耳回答也很机智艺术:

金银财宝美女土地你都有,所以,经过我反复认真的考虑——我还没想好。

楚成王当然是希望他能割让点土地什么的,于是继续紧逼:

虽然,何以报不谷?

——尽管是这样,总要给点什么报答寡人吧,不顾与孤、寡人同意,都是没德行所以没后人而孤家寡人的谦称,也称"不榖"。

这一下重耳就必须要有所表示了:

好吧,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两国在战场上相遇,我愿意退避三舍。

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舍"是那时军队一天行军的距离,定为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周代的九十里每里四百零五米,一舍等于现在的十二公里,退避三舍,就是后退三十六公里。

重耳的回答其实很有水平,因为当时的春秋时代,既要里子也要面子,有时候一点小小的尊重,都可以拿命来交换,何况整整九十里,该是晋国一国之君对楚国这个昔日的蛮夷之邦多么大多么长多么迂回的尊重啊。

可惜一旁的粗人令尹子玉不懂,说这个像野狗一样到处流窜的落难王孙出言不逊,劝楚成王,要不杀了他!

这就是境界问题了,你看别人楚成王的回答多有领导艺术:

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

这话不用我翻译了吧,《左传》对于楚成王这段话的结尾就是我一开始引用的话: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最后的最后,在外流亡十九年的公子重耳,在大舅子秦穆公的帮助下,拥兵回到阔别多年的晋国,这就是春秋五霸中,其实最名副其实的晋文公。

而晋惠公夷吾呢,也还算过了十多年的九五之尊瘾。

他的儿子晋怀公原来的太子圉呢,重耳启程一回国,还在路上他就逃出了国都,很明显大家都不太支持他,他后来只能是被谋杀,也算过了几个月的九五至尊瘾吧。

不被上自臣子下到老百姓喜欢拥护,就是命中没有嘛 ,还强求个什么。

天命就在晋文公这,虽然这个天命也有他姐姐伯姬的一份功劳,秦穆公当然也是希望借着重耳,两家来个更深层次更多维度更全方位的秦晋之好,但你能说秦穆公的夫人不在老公面前吹点枕头风,自己的弟弟在母国坐镇,是不是对于自己在秦国的地位多少有点帮助呢,是吧。

积德修仁,不为已甚,再来一个"雷泽归妹",你就不必"火泽睽"了,重耳先生,这就是你的天命而是夷吾们太子圉们的宿命。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世上的许多事情,谁知道呢?

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