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详解夏至之“三候”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在我国古代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一“七十二候”中对夏至有此解释:“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用鹿角、蝉鸣和半夏解释了夏至的三个阶段。

详解夏至之“三候”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鹿角解古时候,人们发现动物兽类中的“鹿”,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映,特别是对节气变化的反映,亦比较突出,即每年一到夏季农历五月“夏至”节气就会出现鹿角脱落的现氛“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它是属于“夏至一阳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所以,从古时候开始,动物兽类中的“鹿”,就被列入了“七十二候”,作为夏季农历五月“夏至”节气一候的“候应”,归纳概括叫做“鹿角解”。如同麋,属阴,角支向后生长,冬至感阳气而解,归纳概括叫做“麋鹿角解”。

详解夏至之“三候”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蜩始鸣昆虫中的“蜩”,俗名为“知了”,昆虫学名为“蝉”,亦称之为“蜩”。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对这种昆虫的认识亦比较早,如奴隶制社会时期,反映西周社会状况的名作《诗经·豳风·七月》篇里记载:每年一到夏季,农历“五月鸣蜩”雄者能鸣,雌者无声……鸣于夏者曰蜩。”就是说,“蜩”这种昆虫,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亦比较突出,即每年一到农历五月,天气开始炎热,就会出现知了鸣。所以昆虫中的“蜩”被列入了4七十二候”,作为“夏至”节气二候的“候应”,归纳概括叫做蜩始鸣”。

详解夏至之“三候”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半夏生植物中的“半夏”,属于多年生有毒的草木,地下生有块茎。产于我国北部西南和长江流域一带,日本亦有分布。我国中医学上,则多用经过炮制的“制半夏”,性温、昧辛,功能燥温化痰、和胃止咳,主治痰湿水饮、胸膈胀满、呕吐、咳喘等症。

不仅如此,植物中的“半夏”,古时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它生长的规律性,亦比较突出,其特征为:每年一到农历夏季五月“夏至”节气,才开始生。然而,“夏至”这个节气,从时间上来说,恰恰为“夏季九十天”时间的一半,故得名为“半夏生”。所以,古时社会生活实践中,植物中的“半夏”,就被列入了“七十二候”,作为夏季农历五月“夏至”节气三候的“候应”,归纳概括叫做“半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