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当代社会最残忍的行为,莫过于把一个人按住,在他面前大声的朗读他QQ空间里写的说说。
今天看QQ空间时留下的泪,都是是当初脑子里进过的水。
就算多年以来,靠着在夜店里找妹子要微信练就了刀枪不入的厚脸皮,可是在我不小心点开自己QQ空间的时候,还是觉得老脸一红。
我如果能回到过去,绝对会选择给那时的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不好好‘偷菜’、‘抢车位’、NTM没事发啥非主流说说呢???”
若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很难相信原来我以前是一个冷酷到让人有些害怕的人。就连QQ空间的名字都带着一股子杀气。
“死榊↘阻擊手”
说真的,看到这个名字,我觉得我需要去和“死榊”解释一下。真的很担心他会误会我和他是同行,或者是一个想要让他再死一次的“阻擊手”。
如此高冷且神秘的网名,配上几句伤感的话语,一种浓郁的“贵族”气质扑面而来。
“莈冇迩のㄖ孒,莪濄の幷卟ぬ”“眼瞳裡滁ㄋ罙邃の兂萘,還冇兂烬の蕜哀”
并且最让人觉得自闭的是,竟然时过多年,我竟然还能看得懂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那个时候,“非主流”甚至在年轻人的眼里已然是主流,类似的文字占据了我QQ空间的每一个板块,同龄人之间都是用一种现在看起来相当怪异的方式进行着交流。
每个人的头像都是“陈珂”、“毒药郑宸”,空间里的背景音乐基本上不是《飞向别人的床》就是《摩天轮》,如果不会点代码搞个葬爱家族同款“QQ空间”,你留言板里没有个上万条的留言,都不配加别人的好友。
如果说“QQ空间”里的那些伤感非主流说说只是让人觉得羞愧,那相册里保存着的照片,绝对能够让你吐血三升。
剪刀手和嘟嘴成了非主流贵族的入门技能,无论男女都要用厚重的斜刘海遮盖住自己的一只眼睛。
大直径的美瞳、像是要把彩虹穿在身上的衣着风格,加上90度的死亡拍照角度。一切的一切,都在极力塑造着一种伤感颓废的形象,用着一种夸张的方式掩盖着自己青春期时的迷茫。
QQ空间中的自己仿佛拥有全世界最失败的感情,最悲惨的过往,每一件让自己不开心的小事都会被记录在其中。
那时候的说说还只能发纯文字,要发个图片都要先上传到相册里,即便如此,当时说说里发的文字,都是自己说给那个人的悄悄话,。
十年前的自己心里藏不住秘密,所有的情绪都在“说说”和个性签名里,要是今天感慨颇多就写一篇晦涩的“日志”给自己看,那些想让别人看见的秘密,全部都被自己写在了留言板里。
那时候校园中青涩的恋爱不存在于自行车的后座,而是存在于QQ空间中。
点进对方的QQ空间就好像今天老友之间互相串门,总是得在对方的空间里留下点什么。
看到对方发了条说说,写了篇日志,都会在下面留下点自己的鼓励或是看法,就算实在没办法理解,也会评论“踩踩”两个字。
两个人在一起以后,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打开空间,看下访客记录里面有没有那个人的来过的痕迹,如果他来了,那就能高兴一整天,如果那天他没来,可能就意味着又是一个失眠夜。
想要去他的空间里看下他的动态,又害怕对方觉得自己特别在意,把对方抓的太紧。因为这种事情,甚至特地用了自己一个星期的零用钱冲了个空间黄钻会员。
那个时候没法像微博那样@自己想要告诉的人,想要让自己的朋友知道对方在自己心里有多重要,全靠空间里的那一片片点名日志。
回答完一连串八卦的问题,在最后点名十个好友。在文末甚至还不忘附上,如果收到了点名没有写的话,就会受到各种奇奇怪怪的诅咒。
以前在写这种日志的时候,经常会抱怨为什么只有十个点名名额,那些昔日的朋友不仅会在意我点了谁,甚至还会在意自己的名字被排在了第几位。
然而到了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则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消息,却不知道可以@谁,原本在QQ空间中互相刷留言的朋友,都一个个断了联系。
那时候有些人说,一个人长大的标志,是从他开始用微信开始的。
其实二者都作为一种社交平台,或许在内容的分享方面有些许不同,但是终归还是大同小异。
人们从QQ空间朝微信朋友圈的迁徙,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社交方式的出现,同时一代人新生活的开始。
微信和朋友圈逐渐取代了QQ空间,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社交平台,已经长大的我们不再敢肆意的在其中发泄着自己的情绪。
就像80后已经逐渐消失于朋友圈一样,90后也已经消失在了QQ空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