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文娟
同事和我说了件让她心情复杂的事。
前几天看女儿写的作文,是一篇国庆假期游记里面有句话:
「和好朋友一起去游乐场挑战鬼屋,本以为鬼屋会有多可怕,进去以后发现也没什么嘛,还没有妈妈对我发火时的模样可怕。」
同事郁闷不已,每次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没想到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竟然如此面目狰狞了。
这让我想起教小学语文的表姐,曾和我说过,一次语文作业要求孩子们写家人和哪些动物比较像?很多孩子描述的妈妈都是「炸毛的猫」「老虎」……
可见妈妈发脾气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
深有感触,做妈妈确实很辛苦,当然可以有情绪,但要学会在接纳自己情绪的基础上,觉察情绪的来源,最好能找到不伤害自己和孩子的理性的情绪表达方式。
有时候,情绪就像魔鬼,伤人伤己,不能控制情绪的妈妈,会给孩子带来想不到的伤害。
千万不要估计情绪对孩子的杀伤力
因为女儿搅乱课堂纪律,和其他孩子发生了矛盾,妈妈气不过,在马路边不断地用自行车撞女儿,又伸手扇巴掌。
疯狂的举动让网友都不敢相信,这是孩子的亲妈。
孩子一直打游戏不写作业,与孩子发生争吵后冲动地跑去跳江。
万幸妈妈被及时救上岸挽回了生命。
妈妈的这些行为只会让孩子觉得,妈妈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我听话,妈妈才会要我,我不听话,妈妈就不要我了。甚至连生命也可以随意放弃。
不仅给孩子传递了情绪管理方面错误的示范,更给了孩子错误的生命观。
可以想象,父母的这些行为,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理阴影和心灵上的创伤。
我们总是抱怨孩子太叛逆,不服管教,或者觉得孩子胆子小、唯唯诺诺。其实,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家庭密不可分,不会控制情绪的父母,长此以往,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
武志红曾说: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当父母不安时,孩子就会立即警觉。当父母放松时,孩子立即感到愉悦。
那些父母从来不以为然的情绪,也许正如一颗种子,在不经意间就种进了孩子的内心,生根发芽。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我的妈妈总是发脾气,不知道原因,我真的很难受。
我读书成绩不好,我妈会骂;成绩好点,她会在外人面前说我好,但还是会在我面前骂。
我不喜欢做家务,甚至非常讨厌,因为我妈妈经常叫我做家务,我做不好或是做不对,她都会骂我。
妈妈的坏情绪导致我怯弱、不敢反抗,初中时总是被同学当面嘲笑。
我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别人说我不好,不会也不敢在不太熟悉的人面前说多话。
我总是自卑,觉得自己很失败。
总之,我讨厌回家,不想见到我妈,我渴望经济独立离开家,又害怕步入社会。
《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一书中说: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父母的情绪暴力,对一个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所以父母不好的家庭氛围和失控的情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会终身难以愈合,一辈子为父母的情绪买单。
妈妈的情绪,决定家庭的温度
海清也曾因为脾气不好被儿子嫌弃。
儿子送了海清一幅画祝她秋安,海清好奇儿子怎么突然这么讲究?
没想到儿子竟然说:「你最近脾气不好,看看画念念经,听听音乐,喝喝茶,对你身体好。」
还说了句戳心的话:「妈妈,你好我就好,你安全家安。」
当妈妈情绪不好时,孩子不仅能触摸到,还能感受到妈妈的情绪会影响全家。
所以,有个情绪稳定的妈妈对全家来说非常重要。
前段时间我因为刚怀了二胎,孕反严重,心情不好,只要孩子没有按照我说的话去做,就忍不住大发雷霆。
那天陪孩子上线上美术课,老师教画三角形后要求画出大小一致的三角形排排队,看到孩子画第二个三角形明显比第一个小不说,还有点倒了,我的脾气瞬间被点燃,冲着孩子大吼:
「没听见老师说大小一致吗?你画这么小干什么?不知道画直线吗?画得什么玩意?」
听到吼声,孩子眼泪刷刷往下掉,不敢吭气。
看到他哭我更恼火:「哭!就知道哭!连这么简单的画都画不了,你能干啥?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要你干什么!」
老公看到情形不对,适时把孩子拉走了,我又冲老公发火:「你就惯他吧!看见你俩我就来气!」
家里一下子鸦雀无声,气氛也不对了。
事后和爷俩又提起这件事,孩子说:「妈妈你发火的样子太吓人了,我不喜欢这样的妈妈。我喜欢你好好和我说,我能听懂的,真的……」
老公也表示:「一旦看到你发火,我肯定闭嘴,要不你东拉西扯又会翻旧账,这个家一定鸡飞狗跳。」
这些话让我自责内疚不已,也反思了很久。
台湾心理学博士洪兰在TED演讲时曾说过: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妈妈的情绪决定了家庭的温度,这种氛围,也会影响和感染到孩子。
家人不是我们发泄情绪的垃圾桶,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才能让家庭更温馨。
聪明父母不会让孩子为你的坏情绪买单
综艺节目《你好,妈妈》中,主持人问陶虹:
「你对网上那些陪娃做作业的父母,着急上火河东狮吼理解吗?」
陶虹说:
「能理解,人在生气、紧张、害怕的时候,智慧为零……最后就是摁住自己,别人没关系,自己才是那个导火索。后面的战争都是因为你的一句话‘你瞧瞧你……’」
主持人说:「当你的怒气焦虑到了顶点的时候,你先停一段,不要马上给孩子做反应。」
是的,如果能在情绪即将爆发时适时摁住自己,冷静几秒,也许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会不一样,结局也会不一样。
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修行,父母首先做到情绪稳定,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孩子才能有底气面对挫折和困难,更加宽容对待这个世界。
作家刘继荣在《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一书中自身的经历让人感触很深:
有一天,她听到儿子在电话里和同学说自己没有幸福感,又想起上次家长会,老师说她儿子变得内向偏激,每次作文都悲观消极。
她好奇儿子什么都拥有,怎么会不幸福?
后来突然反应过来,近一两年来,下班后她进门就苦着脸奔厨房,每天还到处抱怨诉苦,天天年年,一成不变的怨妇联播,儿子把她的坏情绪全盘吸收了。
她开始反思,一个没有幸福感的母亲,怎么会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为了儿子,她决定改变自己。
进家门前再累也要揉揉脸,露出一个温暖的微笑。洗菜做饭时,不许唉声叹气。晚饭后,不带手机,只带儿子,去楼下的体育馆打乒乓球。
与儿子听音乐,去公园看花开,骑车去郊区,听儿子坐在树杈上,大声唱歌……
逐渐她发现儿子脸上的笑容和满足感变多了,儿子会在作文里写:「我们,把日子过成了诗。」
老师的评语,更让她快乐:「有幸福感的孩子,才会写出这样幸福的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好的父母从来不会让坏情绪影响孩子,而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同时不断反思自己,改进自己,让生活更和谐更美好。
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吧。慢慢收敛自己的脾气,改变教育方式,发火前先深呼吸几秒,也许孩子的变化会让你惊喜。
童年只有一次,时间不会重来更不会等待。
孩子的成长之路,也是父母的修行之路,与所有父母共勉。
作者:文娟,常常母爱泛滥的幼师一枚,用爱心面对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