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驻马店市姓氏起源略考

汉八旗 姓氏_八旗姓氏_八旗满洲 姓氏

驻马店市姓氏起源略考

王万江

在中华7千多年,被誉为5大发明之首、(另四个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古今累计总量超过23813个的姓氏发展史中,据初步统计,现在使用的约3800个;占当今人口80%以上的100个大姓,起源或部分源头在河南的竟达78个,另有20姓氏在起源过程中与河南有关;在排名前300位的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达171个,还有许多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见徐则挺主编的《骥跃天中—驻马店》P012。略有改动。)

那么,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禹把天下分九州时,豫居中;而居于“心脏”地位的“天之中”——驻马店,除中华首姓“风”兴于此(另文详述)外,还有哪些是源于这块地灵人杰的天下厚地的呢?

一、遂平县

1、房(Fáng,古音páng)姓:天中第一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70位,1980年排第199位。唐·房玄龄为“中国十大贤相”之一,是房姓和驻马店的骄傲与自豪。

关于房姓的起源,民间、正史有两种说法,(另文详述)此仅简及。

(1)源于古老“三皇”(说法不一。其中有燧人氏、伏羲、女娲之说。)燧人氏和伏羲、女娲的“风”姓。摆脱洞窟穴居试建住“房”。或说是以居地、人造居所为姓的第一例,以区别于原居地之风姓,并纪念造“房”之发明,是为姓。属起源于驻马店境内的第一个姓氏。另有,此为燧人氏的都邑房地之说。

(2)源于“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之一的尧。《遂平县志》载:“遂平,古房地,相传舜封尧子丹朱于房。西周时封房国,子爵。”就是说,尧的儿子丹朱,被继任者舜帝封于房,为房邑侯。(此证明:“房”地在尧舜之前已有。)其后裔以封地为氏,始有房姓。

由此可知,房姓源之古老——传说距今7千多年了,史载也逾4千年。

2、概姓:《中国通史》、《遂平县志》:源于春秋时吴王阖闾弟夫概。公元前506年的吴楚战争中,夫概为吴国先锋,柏举之战立下大功,与阖闾、孙武、伍子胥等率吴军攻入郢都。后因秦出兵救楚,吴军败于稷(今河南省桐柏县)。夫概退回吴国,遂自立为王。不久,被阖闾打败,逃到楚国。被楚昭王封其于房国(今遂平县)的堂溪,(今属河南省西平县)史称吴房候。(又名堂溪侯)据说,夫概死后葬于属国之风水宝地——凤凰山南、(传说中凤凰臀部)今嵖岈山风景区北山门附近的殿坊村,又有衣冠冢在今泌阳县沙河镇的西门外(今镇政府所在地)汝河北岸。(当时属吴房国境)其后裔有以祖名为氏的,称概氏。后演绎有槩、暨、既(商丘)等氏,读音亦有变。

3、堂溪姓:(见概姓)夫概被封堂溪后,子孙有以封邑为氏的。另演绎有堂豀氏、棠溪氏、唐溪氏或豀氏。

4、源于遂平的还有瞿、狸(偃师亦有)、貍(偃师)、陵(安阳)等姓氏。

二、泌阳县

1、郗(chī或xī)姓:《元和姓纂》源姬姓。高阳氏后代之苏忿生的支子被封于郗邑,(今河南省泌阳县)而后有郗氏。望出高平。(后人有迁徙山东的,在高平成望族。)《路史》:苏氏之子封于郗,以郗为姓,称郗氏,周时之郗邑,即今河南泌阳,姓郗中国人最早发祥地即泌阳。后在山东高平成望族,留河南子孙较少。望族居地高平郡,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当今,未列入百家姓前100位。(另有说源河南沁阳或山西沁水的,待考)。

2、高(Gāo髙、鄗)姓:《百家姓》第153位,现第15或18位。高姓曾建立过北齐、燕、荆南等政权。

历史上,高姓称帝者14位。《吕氏春秋·勿躬》:“高元作屋”,意指高元是远古时期人,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也是第一个发明建造屋子的人。有巢氏的“筑巢于树”,燧人氏、伏羲、女娲的盖“房”于避风朝阳的山麓之下与高元的“屋”,或非为同部落、各自发明。但无论如何,改深山洞穴为选较好的环境建造房屋定居,向文明社会迈进了一大步,为由依靠渔猎、采摘到驯养动物和走向农耕奠定了良好基础,就当时社会而言,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此人此事,无论女娲或高元,都创伟业于驻马店,实为永久典范,教益多多。

高元之后,西周高奔戎勇敢擒虎,春秋高梁弥亦胆识过人,可知古有高姓高人。

高姓或非此一源。

3、雍(yōng,又yòng):多源。(1)源姬姓。以国为氏。西周刚建时,文王第十三子,武王弟被封雍地,为伯爵,称雍伯,即雍国创始人,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古代雍国在今河南省泌阳县,一说在河南焦作一带,或沁阳县及周边。雍伯后代有以雍为氏的。据《通志·氏族略》:山东此支雍姓读yòng。(2)源姞姓。以邑为氏。据《姓氏辩证》:黄帝的后裔中,在商、周之间有食采于雍邑,遂以邑为氏,称雍姓。此支雍氏可追溯得更早。望族在京兆郡,即今陕西西安以东。此支雍氏读yōng。(3)源于官位。西周官吏雍人,又称饔人,专职宫闱内掌管君主、王妃等人膳食的,其最高长官称“雍正”或“饔正”,世为御膳大夫,后有以雍、雍人、雍正、饔、饔人、饔正为氏的,此源雍氏读yōng。(4)少数民族改汉姓。据《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州八旗姓》:满族觉尔察氏,满语,以地为氏,世居长白山、佛阿拉、觉尔察等地。另,清太祖的兄长德世库子孙有一名“终”的,犯事被革退,系紫带子者,皆沿用祖名觉不察为氏的,所冠汉姓为赵、肇、孙、常、陈等氏,还有雍氏。此支雍氏读yōng。

今东北一带,内蒙古的呼和浩特,甘肃临兆县,宁夏的银川市、中卫市、平罗县,北京,陕西西安,山东济南,四川成都市等,云南昆明市,广西桂林,贵州遵义和江西、江苏、湖南、安徽,还有台湾省等多地都有雍氏族人分布。

由上可知,雍姓多源,不同音;关于泌阳、沁阳因各有史载,何为确切,有待进一步考证。

4、慈姓,见《源于河南的姓氏分布情况·驻马店市》,乏佐证,待考。

三、确山县

1、道(衟Dào)姓:出西周之道国,以国为氏。《汉书·地理志》:汝南郡阳安县。东汉学者、汝南郡人应邵:“道国也,今道亭也”。道国位于今汝南县南部一带,即今确山县。大约在周景王12-14年,即公元前533-前531年间被楚灵王所灭。亡国后,道国王族子孙及国民有以故国名为姓者,称道氏。其中,后来有改路氏的。

2、溱(Zhēn):河南境内具体是源于确山,或正阳,或密县,待考;源江苏溱潼支系,读音Qín.

3、滋、郊(此二姓待考)。

四、正阳县

1、江姓:(Jiāng,古音Hóng,又可读Gāng,东北改作冮,音Gāng。)《百家姓》第14位,2007年中国大陆第74位。《江姓源于正阳县》:多源。但主要源自赢姓,为颛顼帝玄孙伯益后人。伯益下传到西周时,已是几十代,有裔孙元仲(又名玄仲),被封于江,并建立江国,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城东南45公里的大林乡涂店村附近,后被楚灭。其子孙以国为氏,称江姓,尊元仲为始祖。该支江姓与诸候国秦、汉同源。并与鸿氏、邛氏(此支邛读Hóng、不读Qióng)、邗氏(此支读Hóng,不读Hán)同源,且不与姬姓江氏合谱。另有源(1)姬姓翁氏的,属长老赐姓。《元和姓纂》、《六桂堂业刊》有记。周初,昭王庶子受封于翁,后以邑为翁氏。唐·乾宁年间有翁千度为避乱将六个儿子分别赐为洪、翁、江、方、龚、汪六氏,被赐江氏的翁处恭,后裔以江为氏。该六兄弟宋初同中进士及第,史为“六桂联芳”。该江氏正确读音Jiāng,不与赢姓江氏合谱。(2)源唐末宰相萧遘避乱改江氏的,源出周时宋之微子启后裔大心。称萧江氏,今多居江西婺源县一带。读支江氏正确读音为Gāng,今可读Jiāng。(3)还有闽籍鲁姓江氏和清代北方蒙古族、满族江吉氏,汉化简称江氏。此几支江氏读Jiāng。藏族坚赞姓江氏为明代汉化改氏,世居四川土坪地区,读Jiāng音。江氏今以江南为主聚居区,东北有江改冮,音Gāng的,与正阳江氏不同源。

2、蒉(蕢kuài,不可读kuì。)

3、青、青阳、玄等姓,与黄帝长子玄嚣,名青阳的有关。详情待考,故此略。

4、周姓:源于汝南的周姓,因历史原因,在行政区划的地域演变中,与正阳亦有密切关系,源于汝南汝坟的周氏,因避水患迁新址安城,即今天的正阳县寒冻镇,有遗址可考。

五、平舆县

1、沈(瀋Shěn,又读Dān或xǐn。不可读chén沉。):古同聃。但聃姓古湖北荆门读xǐn,今亦读Shěn,还有Zhēn。《百家姓》第14位,今第37位。多源流。(1)《姓氏寻根》:源于姬姓,以国为氏,黄帝后裔,最早是夏属子孙封国。周初平叛“三监”之乱后,文王第十子季载因功被周公旦推举为周天子的司空。随后,成王将其封于沈国,又名聃(Dān)国。后裔以国为氏,“沈”或“聃”氏。此为平舆沈氏,读Shěn或Dān。此支沈氏以姬季载、聃季载、沈季载、冉季载为得姓始祖。且沈、叶、尤三氏同为季载后裔。

(2)源芈姓。此出颛顼帝后裔封地,以居邑为氏。今湖北省荆门钟祥区一带,此第一代沈为楚庄王公子贞,称沈令尹。荆门沈氏正确读音xǐn,今音shěn亦可。又可读zhēn。

(3)春秋·楚王族弟子戍之后,居邑为氏,在沈尹戍的后裔中,有以先祖任官地名或官职称号为氏者,称沈氏,此支称零山沈氏。正确读音shěn。

(4)源已姓。出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以国为氏,即所建古沈国。辖地在今山西南部汾河流域。周初被晋吞并后,台骀遗族以国为氏,是汾阳沈氏,读shěn。

(5)少数民族改姓,源蒙、满、锡伯、鲜朝、土家、回族等,此称凤山沈、锡伯沈等,读shěn。

沈氏于东汉至隋代。曾一度望于吴兴。民谚有“天下沈氏出吴兴”之说。吴兴姚氏与吴兴沈氏,汝南周氏、会稽顾氏、陇西季氏、东海陈氏、中山张氏并称中国七大世家。

由于沈氏多源流,读shěn、Dān为黄帝姬姓支,读xǐn、zhēn、shěn的为颛顼帝后裔,其他只读shěn。

史上沈、叶、尤不可通婚。

另,沈姓之源的“沈国”除平舆之古沈国外,仍有待考处,如河南的沈丘和安徽临泉的老沈丘,等等。

2、聃(Dān):《元和姓纂》: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聃季载)被成王封于沈,其地即今平舆县的沈亭。沈国于公元前506年被蔡国所灭。后裔有以国名为氏的称沈氏或聃氏,聃姓后来逐步演变为耼、ㄗ冉(左ㄗ、右冉)、阝冉(左阝、右冉)、冉阝(左冉、右阝)、马冉(左马、右冉)、冉、冄、蚺(蚦)等氏。其中蚺(蚦)读Rán,“冉(冄)”今读Rǎn。与聃季载不全同源,冉氏部落或春秋·楚大夫冉叔山之后及战国时秦太后芈八子之弟,穰候魏冉后裔及汉时羌族之冉国后裔,而土家族冉氏亦为汉化姓。这诸多冉姓,仅聃简化改氏与平舆有关。

另有聃改冉后,依音有演化为“染(Rǎn)”氏的。见《姓源》、《通志·二八·以名为氏》。

3、挚(摯Zhì)见“汝南县”。

六、汝南县

1、金(Jīn)姓:《百家姓》第29位,现第69位。金姓太多源流,此仅及汝南“金”。《汝南金氏宗考》明确记载:金氏的古老祖是少昊金天氏。汝南金氏家族始祖金应,源于南北朝,已近1500年历史。

2、周(Zhōu)姓:《百家姓》第5位,现第9位,台湾第21位。《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周平王之子烈封于汝南者,以国为周氏。烈传十七世,至秦。秦灭周并其地,逐(遂)为汝南著姓。开基始祖周邕。汝南安城为周氏的郡望。特别是平王少子烈的这一支繁衍最为旺盛,成为周姓的主干。后世多以“汝南周氏”、“汝南世第”自称。这一支血脉被认为是周姓的主要来源。《汝南府志》:汝南安城周氏为周平王之后的名门望族……西晋时周浚一门三封,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近现代鲁迅(周树人)、周恩来等伟大人物同为汝南周氏后人、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裔。见《绍兴县志姓氏编(及族谱)》。周姓多源流,人众多,篇幅所限,仅及此。

3、邵(又召Shào):《百家姓》第102位,现83位。源姬姓。出自周初大臣召公奭之后,为黄帝后裔。召公后人在战国时有迁徙到汝南的(另有安阳)一支,为区别于其他支系,将“召”改“邵”,出现“邵”姓。故召、邵姓本为同根同源,有先后和地域之别而已。《元和姓纂》:皆作“邵”;其他古籍出现于汉代及其以前的人物大多为召氏,从三国始则为邵氏,而召不多见。邵姓在西汉时郡望是安乐堂,属安阳县,(今正阳西南)汝南郡。邵姓其他支源郡望有东汉初博陵郡,相当今天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地。邵姓古今名人众多,民末建国初邵力子、香港影视企业家、公益慈善家邵逸夫等非常著名。

4、、挚(摯zhì):挚畴、执、畴、等姓,见《姓源》:挚姓,祖巳七世孙成迁于挚,其后遂有挚姓、执姓;《国语·周语》:挚畴之国由大任;《姓氏大全》:“奚仲的后代有挚氏、挚畴氏。挚姓名人,西汉有挚峻,西晋有挚虞。挚、畴二姓,源出之地,在今河南省中南部。”这段话与汝南、平舆历史上姓氏发展变化相吻合,后有演化为执氏。(執、摯分别为执、挚古字)

该姓另有源于偃师的。

5、古代罕见姓氏文風(左文、右風Xīn,又读Xún):古通寻姓。旧注有记。(见《中国字海》)已消失。風女(左風、右女Bèi)。见《中国字海》,已消失。汝(另有临汝、汝州)姓。

七、新蔡县

1、蔡姓:(见“上蔡专栏”。)

2、吕(lǚ)姓:《百家姓》第22位,2010年中国大陆排名第43位,台湾占26位。多源流、多民族。此主要及新蔡支系吕姓。源姜姓。姜伯夷在夏禹时为重臣,被封吕国,为吕候,属侯爵国,为吕姓始祖。其37代苗裔吕尚(又叫姜子牙、姜尚、姜太公)为周初重臣,被封齐,建国,与古吕国并存约300多年,吕尚第12代孙齐桓公吕小白时,楚灭申国。作为申之西侧紧邻的吕国人,因惧楚顺势攻侵,于是有大部分人东迁新蔡,建立新吕国,古称东吕国。南阳吕国灭后,先后迁新蔡的吕国人,以故国名为氏,该支吕氏大多尊伯夷为得姓始祖。与吕尚之吕同源,是吕姓的主支系之一。(见《姓源》、《通志·氏族略》、《读史方舆纪要》)

3、孤丘、壶丘、郹(Jú)姓。

八、上蔡县

1、蔡(廦,Cài,又Jì)姓:《百家姓》第155位。台湾第4位。多源流,多民族,但上蔡、新蔡之“蔡”姓同宗同源,是源于驻马店的主要姓氏之一。该支蔡氏源姬姓。周初,武王灭商后,将弟叔度封于蔡。叔度原本名姬度,世称蔡叔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5子,武王同母弟。

叔度与霍叔、管叔史称“三监”,他与兄弟霍、管本该“监”纣王子武庚,却合力叛乱,旋被周公旦平定。他被放逐。(另人被杀)不久死去。其子姬胡先被周公推荐为鲁国卿士,助国君伯禽(周公长子),鲁国大治。伯禽感其德才,所立之功甚佳,奏于成王。随被复封于蔡,世称蔡仲。后因遭楚国侵扰,迁新蔡,之后又屡迁徙。至公元前447年,此间两次被灭国。离散的国人,多以国为氏,称蔡姓。得姓之初,主要分布上蔡、新蔡一带。后经播迁,秦时已在河南、安徽境内繁衍,汉时在山东济阳形成望族。唐代已散居江、浙、闽等江南各地,明清有受命赴琉球的,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另有蔡仲复姓,以祖名为氏。上蔡、新蔡之“蔡”姓与“蔡仲”姓是蔡姓正宗。始祖为蔡叔度。

北宋及清,金国女真人乌林答氏,清代满族有同化为北方汉族蔡姓的。

还有古老的姬姓子之姞姓蔡氏,商代后已不再见,或随商灭被周所并。

见《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上蔡县志》、《新蔡县志》、《中华姓氏河南寻根》。

2、彻(徹Chè)《姓氏起源》:秦汉时,上蔡(今上蔡西南)的乡间有一位读书人,德才兼备,后被帝王得知,并委以重任,后任丞相,还封为彻侯,子孙以爵为氏,为彻氏。

3、通(Tōng作姓时不可读tòng)源于彻侯。西汉武帝时,因避讳改彻为通氏。另源春秋时巴国,有大夫受封于通州,(今四川达州)其后代以封地为通氏。4、漆雕(QīDiāo)《百家姓》第450位。源姬姓,以先祖名为氏,出蔡州(今上蔡,又鲁郡)及其他之姓、族。此重点及源始祖漆雕开支系,实为漆雕氏之一支。漆雕开,字子若,亦字子开,蔡国人,(一说鲁国人)是孔子的72贤之一,比孔小11岁,因其学识渊博,为人谦恭,孔子便劝他去当官,但漆雕开很谦虚地说:“我现在的才能还不足以治理天下呢。”孔子听了,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非常高兴,更喜欢这个弟子了。在漆雕开的后裔子孙中,多以漆雕为复姓,并奉为始祖。后有改为单姓漆、雕、开氏的,皆世代传至今。漆雕开以远,源姬姓,出西周·吴国君主吴太伯后裔,属以部落名称为氏。漆雕复姓,传说是吴(姬)太(泰)伯后人,都擅长制作漆雕制品,并以此为氏族部落之名,称漆雕氏,即为从公族中分化的一支平民化姓氏群体,并以其独特技能受聘而播迁各地。漆雕开即为其一,绵延于上蔡或鲁地,严格意义上说,只能算分支源流。另有源自古代漆匠或满族八旗中改汉姓为漆、雕氏的。其他漆雕氏后有改漆、雕、柒或刁(雕音、简笔)氏的,亦传了下来。

5、姓(Xìng,古读Shèng)姓:《姓氏考略》、《华亭蔡氏新谱序》等载:姓姓早期主要生活在上蔡一带,后在山东临淄形成望族。今河北蔚县、山西大同、浙江上虞有分布。今排名在3百姓之后。

以“姓”为姓,实为姓氏学史上一奇趣。源古老姬姓,出自春秋时蔡国(今上蔡)贵族,属以祖名为氏的奇姓——当时蔡国贵族中曾有很出名的姬百姓、姬射姓、姬丁姓等名字中带“姓”的人,他们的后裔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的称“姓”氏,有幸传延至今,史称“姓”氏正宗。另有延以孙射、丁以名为氏的。该支“姓”氏及孙、射、丁氏都以蔡仲为祖,另有造姓“姓”氏或其他有名无姓之平民以“姓”为氏的。以“姓”字为姓,是驻马店对中华姓氏文化的一大贡献。

6、朝(古同晁、鼂、鼂:下端为直角。Cháo,不可读zhāo)姓:另有源商丘、洛阳的。

7、袁(另有淮阳)、辰(洛阳)、公强、公彊、归生、生、声、太史、夕姑、欣、盱、鐘、丘、子履、履姓等也有源于上蔡的。

九、西平县

1、柏(栢Bǎi,古音读Bó,作姓不可读bò。):《百家姓》第37位。多源流。(1)源于柏皇氏后裔。出周朝之柏国,以国为氏。据史载,该柏子国,是周公旦赐封柏皇氏后裔的一个子爵小诸侯国。《通志·氏族略》:柏国在今蔡州西平县,(今驻马店市西平县)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争议:①古柏子国“立于正阳之南”,或为记载之误,应为“正阳之北”(作者注)②舞钢之南。汉、唐、宋时的蔡州西平,辖今西平县和舞阳市,实为一地之称。③2006年11月,在舞钢市尹集镇谢古洞村发掘出古柏国都城柏亭遗址,或先或后迁至西平西部柏亭,(今仍叫柏亭)两地都有遗址。亦可称西平为古柏国、柏氏发源地之一,舞钢时间较短。如上蔡、新蔡之蔡姓。(作者注)《左传·僖公五年》:“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从地理位置分析,柏国在西平,可信度最高。春秋末期,柏国被楚国所灭。其贵族后代和国民有以原国名为氏的,称柏(栢)氏,一部分传至今(有的改姓)。

另有直接源于柏皇或赢姓柏翳(伯益)、柏招(栢招)的,或其柏(栢)之另源于偃师,濮阳。

2、池(chí):《百家姓》第281位,《元和姓纂》:“……池姓分支转迁西平(今河南西平县一带)。其亦枝繁叶茂。”河南渑池为池姓开始的发源地,周穆王时封民食邑于池(河南省渑池县),其后人以封地为氏,“民”是得姓始祖。严格意义上说,西平池氏仅为其一个分支,只是得姓较早而已,不宜称为姓之主源。不过,南宋时从西平走出去的池溥。(公元1131-1162年)一脉子孙中出过恩科状元池梦鲤,而使西平称为池姓郡望。池姓因北魏孝文帝时池仲鱼任成门侯时,城内失火而被罪失职,遭灭九族事件,引出一“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典故,令家喻户晓,知世有池氏。

3、堂溪,从今天角度说,堂溪、棠溪等系列因地得的姓氏,古属遂平,今亦可称西平——二县共有。但以姓源初始计,归于遂平古姓或更宜。

从上可知,源于驻马店的基本姓氏43个,加上繁体、异体、就地衍生的共100个,若计多音的,则超过百姓。其中,单姓80、复姓20。

驻马店为单一姓源的有21个:房、概、瞿、棠溪、公强、归生、夕姑、欣、姓、盱、(左金、右童)丘、子履、彻、狐丘、郹、(左文、右風)、(左風、右女)、蒉、青阳或玄、道、郗;就地衍生的姓有14个:柏、概、棠溪、貍、公强、归生、子履、彻、漆雕、挚畴、聃、蔡仲、狐丘、青阳;其中衍生出三个或以上的是6个:概、归生、漆雕、聃、挚畴、棠溪;存疑的姓3个:郊、滋、慈;早已消失的姓有2个;(左文、右風)、(左風、右女);最珍贵的姓1个:姓——所有姓氏都在她的名下!

附:发源(含区域内衍生)于驻马店的姓氏(另有源的加注)

一、遂平:房(Fáng古音Páng)、概、槩、暨、既(商丘)、狸(偃师)、貍(偃师)、陵(安阳)、瞿、唐溪(堂溪、棠溪、堂豀、豀);(14)

二、泌阳:郗(Xī、Chī)、高(髙、鄗)、慈(待定。另,濮阳)、雍(饔Yōng、又Yòng,雍人、雍正、饔人、饔正);(11)

三、确山:道(衟,有改“路”姓的。)、溱(zhēn待考,江苏Qín)、臻(Zhēn待考)、郊、滋;(7)

四、正阳:江(Jiāng,古音Hóng或Gāng。今东北有改“冮”Gāng的)、蒉(蕢Kuài,作姓用不可读kuì)、青、青阳(青陽)、玄、周(汝南);(8)

五、平舆:聃(Dān,又shěn待考.鹿邑)、耼(聃的异体。另,ㄗ冉(左ㄗ、右冉)、阝冉(左阝、右冉)、冉阝(左冉、右阝)、马冉(左马、右冉)蚺(蚦Rán)、冉(Rǎn偃师)、冄(Rǎn)、染(洛阳)、沈(Shěng、古音Dān,湖北荆门古音Xǐn,又Zhēn。作姓用不可读chán。沈丘)、挚(摯、挚畴、摯畴、执、執.偃师);(19)

六、汝南:邵(古同“召”,Shào.安阳)

金(多源)、周(多源)、挚(见“平舆”);(15)

七、新蔡:蔡(Cài,古音Jì。方言有zhài上蔡)、狐丘(又壶丘)、吕(南阳、洛阳、开封)、郹(Jí);(6)

八、上蔡、蔡(见“新蔡”)、蔡仲、彻(汉时有改“通”的。)、漆雕(漆、雕、开)、朝(Cháo,又zhāo。但本支系读Cháo。商丘、洛阳)、辰(洛阳)、公强(公彊)、欣、归生(歸生,生、声)、子履(履,洛阳)、太史、夕姑、姓(Xìng,古音shèng)、盱、锺丘(鐘丘);(25)

九、西平:柏(栢Bǎi,古读Bó;作姓不读bò)、池(开封)。(3)

共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