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身心安康,仁者无敌】蔡亮华教授《黄帝内外经》的智慧密码(上)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来分享、研修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是站在一名科学工作者的角度来研读中国古代经典以及中华文化。今天要讲的,是《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的内容,是关于健康的话题。或许,我会讲一些大家可能在10年甚至20年以后才能接触到的知识。因为在科技变革中,我们可以发现,整个世界的发展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大家都听过、看过《黄帝内经》,但是很少人听说过《黄帝外经》。论坛标题是“身心安康,仁者无敌”。为什么会谈到仁者无敌?我想请问在座的企业家,现在在这个课堂当中,把手机置于关闭状态或者飞行模式的请举手。非常棒。我为不同阶层的人上课,我发现,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能做到身心合一,身体和心灵合在一起就是“仁”。

仁者无敌,“仁”,就是身心的健康合在一个人身上。中国有一句古语“智者不惑,勇者无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所以精神境界越高,上课的状态就越不同——身体在这里,心就在这里。如果我们学会身心合一,就会知道《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最重要的差别是什么。《黄帝内经》讲养生,是根据大自然的规律,用最常见的、最少的食材,满足身心需要,针对的是老百姓。而从未外传的《黄帝外经》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学,根据大自然的能量调节生气,谈的不是养生概念,教的是怎么不吃,为的是长寿。就像要将企业做成百年老店,《黄帝内经》帮不到你,就要依靠《黄帝外经》来告诉你如何使企业长寿下去。

这当中我们谈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大”,如果《黄帝内经》是幼儿园的话,那《黄帝外经》就是养老院。幼儿园是把小朋友帮忙养大,知识量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大,越来越健康,是越养越多。而《黄帝外经》是“小”,越养越“小”,越具年轻活力,是“养老返童”。

我是科学工作者,强调的是当代精神。一次在广州上课,主题是中华禅宗文化。我穿着牛仔裤和波鞋,有人不解,说应该穿马褂,穿古代的服装。我说这恰恰是禅宗文化的核心思想:不拘小节,不落俗套。这也是为什么我讲《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不是大面积、大规模地去讲其中的文字和语句,我用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的现代语言,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其中内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了解的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差异。中华文明有五千余年历史,但中华文化却只有三千余年。中国最早的文化是“易经文化”,是特别重要的文化传承。今天的论坛也会讲到《易经》,从而引出我们中国人的信仰。

珠海博研管理哲学班很重要,是博研教育脱胎出的高级班,因为学的是哲学思想。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是什么”、“究竟有没有上帝”等等这些重要的哲学问题。管理哲学班的同学都是成功人士,那么我们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成功就是将你做的所有事情都做到极致的价值观。

昨天有同学问我,是否存在超自然力量?我的答案是没有超自然力量,只有一种超越我们思想意识的力量存在着。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内容之一,就是关于人生的轮回、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有天堂和地狱吗?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问的是,你怎么知道没有?你说我没见过,那没见过的太多,我们一直以为眼里看不到的就是没有,看得到的才是真的。我在大学教的是通讯和计算机,请问我们周边有没有很多手机信号?有没有很多无线电信号?有没有很多电视信号广播电台信号?你能看到吗?它存在吗?所以没看到的不等于没有。它们也是一种生命,就活在那个频段里,是以波的形式而存在的能量生命体。

还有一个问题,存在命运吗?我们常说“人的命天注定”,命是什么?运是什么?如果想不清楚,这辈子就过得很不愉快。人真的会受到命运的左右吗?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命运呢?当然想。命是动不了的,运是可以动的,我们称命为性,将命运称为运气。我们通过《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这两部古代先贤的著作,去解读、去理解我们中国人是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命运、如何看待生死。

有些目前看不到却无法解释的事情,比如说好人有好报,那为什么有些人做了很多好事,却仍然觉得没有好结果。反而许多坏人活得挺长寿,是不是这情况?中国有句古话,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怎么解释?《皇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有兴趣,2019年我还要来上课,我会带大家进入到任何一个世界,去看一看有没有天堂,看见你就信了。大多数人都是看见才相信,但是我告诉你,那些成功人士,是先相信了就能看见。

【身心安康,仁者无敌】蔡亮华教授《黄帝内外经》的智慧密码(上)

我们都知道马云,他有一个绰号“外星人”。他大专毕业后去找工作,怎么都找不到,没人愿意要他。怎么办?他生出了一个念头,看来人的长相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我必须修正命运。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件事情,让那些人看不到人就能把生意做成。于是就有了淘宝。这就是成功人士先相信再看到的实证。

我们中国人,素来以天地宇宙为使命,《千字文》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传说时代有“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的神话;而外国人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所以我们中国人,无论在任何地方,一定要把中国情怀掌握好;如果身在中国,就要站在天下和世界的高度,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中国人都有着放眼世界,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

为什么整个地球南北是经线,你要立的是经线,只要顺着经线走,你就没有障碍。东西在变,但南北不变;全世界也只有东西文化,没有南北文化。我们只要找到那个不变的就对了。头南脚北头北脚南睡觉,你就不会有问题,为什么?你顺着经线睡,顺着磁力线睡觉,你就不会出现障碍。东西向睡觉,就会出现很多诸如神经衰弱的问题。试想,你在一个磁场当中纠缠,就会产生电流,你的身体是在切割磁力线,能不紊乱吗?

中医讲“望闻问切”。首先就是望,身体有问题,脸色就不一样。眼圈一黑、眼睛一红,证明昨晚加班肝受伤了;眉毛掉了和眉毛长得粗,阳火和肝火上来了,眉毛往下沉,阴火太盛;头发白,胆气上升;头顶有白发,是心虚;后脑勺有发白又掉发,膀胱经不通;整天皱眉头,这个地方就会出现川字纹。所以相由心生,无论生理或心理的状况,都会写在一个人的脸上。

脸上写着的是命也是运,但是它可以变,只要你掌握了它,就可以改变它。怎么去变?延长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黄帝内经》里没有讲,《黄帝外经》讲了。“颐养天年”的天年,《黄帝内经》是两个甲子120年。一阴一阳两甲子,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加上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12×10,就是人的天年,等于120岁。你说我100岁去世,对不起,那叫夭折。100岁之前去世的一律是夭折,这是《黄帝内经》所定。到了《黄帝外经》说120岁去世,也是夭折,要150岁以上才正常。为什么?因为它的内容是为了延长你的寿命。

人就像一个煤气罐,你天天大火炒菜做饭,就会缩短它的使用时间。我教你一个方法:做饭的时候用中火,煮粥用小火,炒菜用大火,就会延长这个煤气罐的寿命,用的是空间化思维。《黄帝外经》就把这套办法讲清楚了,有的时候还要用闷的方法。那当它没有气的时候怎么办?没有气的时候,摇晃它,气就又来了;如果晃也晃不出来,它告诉你加热水,用开水或用有温度的热水去浇它,气就又来了。这个气,就是太阳之气。就是说,你要学会在什么时间段去晒太阳,就如同给煤气罐加热。按照《黄帝外经》去做,不活150岁都不可能。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守中华文化。2006年我得了一场大病,到医院就被判死刑,因为没法治,不知道原因,高烧不断,什么药都不管用,整整在医院昏迷了九天九夜,每天只能靠物理降温。醒过来是在医院病床上,当昏死过去的时候,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出现了让我无法理解的事情,九天九夜,我做了一个像电视连续剧一样的梦,梦境始终如一。这是真的吗?

于是,在我醒来后,我开始去研究它,我必须知道原因,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研究中华文化,越研究越有兴味,原来这些秘密咱们中国老祖宗早就讲清楚了。我忽然意识到,我们过去所学的所有科学,只是一种方法论,只是一个工具,并不是真理,科学只是帮助我们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一个工具而已。

【身心安康,仁者无敌】蔡亮华教授《黄帝内外经》的智慧密码(上)

我知道了什么叫因果,开始理解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谈到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核心思想。那个“道”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黄帝内经》是给这些人讲,为什么《黄帝外经》是给那些人讲?这是中国文化的辩证,这个变化的规律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祖先的手里,这就是“易”。“易”,上为日,下为月。日月之光,一个掌管白天,一个掌管夜晚。日月的特征即一个主动发光,一个被动发光,分别照耀两个时间段。如果将其作为方法论来看,你会发现它非常具有逻辑性,非常具有数学性,它的逻辑关系以及数学的数理关系非常清晰。这是宇宙之间的自然关系和现象。

这是一个从起因到结果的过程,是方法论的显现,是了解整个阴阳交感的过程,阴阳之间,日月之间的交互关系,当了解之后,我用数学和科学的方式去理解和实证这个关系,就会发现有关解决外部事情的核心是依靠内在的变化。内在变了,外面的事情就变了。在做外部事情的时候,在解决外部问题的时候,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解决里边的事情。外面做的所有事情与里面的设计正好相反。

就像喝醉酒的人会说自己没醉;而清醒的人永远不会这么说。他会怎么说?我喝多了,不能再喝了,他就不会醉。就像有钱人他在外面怎么说呢?赔钱。那没钱的人则会说我有的是钱。

这也是中国人的一个特点,不会用直白的方式去表述。中国人总会给人留足面子,不会揭穿,甚至连手都不握,也不会看你的脸。与人打招呼,一握手,手有“手肚子”,对应人的大肠,大肠是经,“经纶”在这里,我们说满腹经纶就是在这个地方,对应的是财,你的财在这里存放。这里如果很硬,我就知道你有钱不过是不动产;相反如果柔软,证明你的钱是活的,这就是满腹经纶,所以中国人打招呼会说着好久不见、别来无恙,但不会看你。眼睛不看你的脸,一看你的脸你就没有秘密了;也不会握手,那都是给你留了面子。

这最终的结果是个了字,明白“了”,了就是最终结果。《易经》当中建立的这个过程,反映在人的生命中,会生出两个现象,两种状态,两本书,一本《内经》,一本《外经》,一阴一阳,产生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生命大作,到现在也没有人可以超越。今天跟大家简单聊一聊,蔡老师是怎么用自己的生命去理解这两本书,这两本书是真的还是假的?初衷是迷信,还是科学?

所谓科学,一定涉及三个特征,第一是逻辑关系判断清晰,第二可以实证,第三理论的完整性。完整性就是可以自圆其说。不能自圆其说,我不会接受。

所有的理论,只要可以自圆其说,就会形成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整个经验的积累,整个过程就是在这套体系里发生变化,所以《黄帝内经》讲的是一种关乎生命的可以看得见的养生状态,所以它叫养生,是为养护身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状况。而《黄帝外经》讲的是命和运之间的关系,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状态,两者相合,才是真正的生命状态。

如果说你只有身体,没有看不见摸不着的那种思想意识、思想、情绪、情感,那你就是个植物人;如果只有这些而没有身体,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情感波动,一种幻觉,像梦境一般,当你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将其称之为鬼,或神。

【身心安康,仁者无敌】蔡亮华教授《黄帝内外经》的智慧密码(上)

荀子说过一句话特别好,“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是说人以鬼神决定吉凶,汇聚了天地之德,阴阳五行的灵气,才形成了人的生命。仙和俗之间就产生了一个概念,所以要看《黄帝内外经》,因为俗人就是吃五谷杂粮。那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哪类五谷杂粮,《黄帝内经》就告诉你“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你所要养护的生命,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为宜。五,对应的就是《易经》的五行,木火土金水。

南怀瑾大师为什么只睡两个小时就够,而你们睡八个小时还不够?在佛家是谓禅修,在道教是谓修仙。仙,就是教会你们如何不吃东西,如在深山的生活状态。

所谓医道相资,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知道这个概念以后,就会明白《黄帝内经》谈的是俗家体系,《黄帝外经》讲的是仙家体系,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俗人,都听说过《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是脱离、跳出了生死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对命和运之间关系的掌握。如果你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时候,就会出现两个字,这两个字特别有意思。

这两个字就是你不断地去发现自己的错误。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中国人在考试的时候出现错误,老师会打“×”,再错再打“×”。这个字是中国古代一个特别特殊的字,只有《易经》在用,“爻”。以前没有这个字,它于3500多年前出现,最早的文字里面出现的是“--”为阴爻,“—”为阳爻。凡事一定有阴阳,掌握了一阴一阳之间的关系,就掌握了整个宇宙的变化规律。

人一辈子会犯1万个错误。所以一定要允许自己犯错,只有犯了错,才会有纠正错误的机会。我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在25岁之前犯掉9900以上的错误。小时候犯的错误越多,长大犯的错误就会越少。你的孩子从小就不敢犯错误,长大就会犯更多的错误。我懂这个道理,也容许我的孩子犯错,她每次都很主动跟我说,爸爸我又犯错,我就立刻鼓励她。她说我改正错误了,我就奖励她。奖励改正错误,鼓励犯错误。

我女儿从来不怕犯错。一个不怕犯错误的人,他的创新能力是强还是弱?所以我的女儿一直在创新,她在微软公司工作的时候,微软公司所有的产品纠错是由我女儿负责,她是在完善整个未来。

你要清清楚楚地看见错误的变化规律,要看见最终的结果,要去了悟,看到宇宙间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的人,才能被称为觉悟之人。所以佛陀在《楞严经》里讲一个觉悟的人被称为佛,一个失去了觉悟的佛被称为人。《六祖坛经》说“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知见,我们简称为——哲学。

蔡老师为什么特别重视给博研上课,因为你们在学哲学;学科学的,我还不这么讲。这个知见,就是你的思想与见识的核心和理论体系是什么?我们借助《黄帝内经》找到黄帝的根源。黄帝作为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个先贤,他当时和炎帝打仗。炎帝,原名神农氏,他有调动天兵天将的能力。黄帝被炎帝用奇门遁甲困在一个镇里出不去,四周全是人造雾霾。黄帝为了逃脱这阵法,就发明了指南车,逃脱了炎帝的困扰,那时他25岁;然后他为了跑得更快,又将衣服和裤子分开,发明了衣裳;为了跑得顺利,又发明了车船。我们中国有两套文化体系,黄帝打败炎帝后,借用了炎帝神农氏那套农耕文化体系,建立了属于本土的文化体系——农耕文化,中国文明体系就是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之上。

【身心安康,仁者无敌】蔡亮华教授《黄帝内外经》的智慧密码(上)

中国农耕体系与那些异族,如游牧民族、海洋民族特别不同。黄帝60岁时,大臣仓颉创建了最早的中国文字,象形文字。所以你会发现,黄帝和他的老师天师,也就是歧伯之间的对话,大多以符号或象形文字记录,形成了一套养生方式。

在没有高科技和信息发达的古代,黄帝发现,音乐可以让人高兴,让人喜悦,也能让人悲伤,因此最早的乐器出现了。乐的繁体为“樂”,木之上悬挂丝弦,是最早的乐器古琴。白天弹奏治病,晚上弹奏给鬼神听,愉悦自己的身心中那些不可见不可触的,所以中间有一个“白”字。

宫—商—角—徵—羽,是为五音,当我们说“五音不全”的时候,就说明身体某个地方有障碍了。黄帝发现了其中奥妙,选择以音补之,治疗身体。又觉音乐力量不够,便选用草药。繁体的“药”,就是在樂字上加了“艹”,是为“藥”。意即在大自然中采集草药,与音乐频率相对应,补充到身体里去。黄帝明白相生相克之道,因此“樂”的效率不高时,他才会去用“藥”。

黄帝清楚药性,知道只要是药就会有三分毒。意思就是用药补了这个地方,就会伤到另一个地方。因此,《黄帝内经》首先提出的理念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如果你的肝出现了问题,已经受伤了,我会先保护你的脾。因为脾会受到肝的影响,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所以第一服药是保护脾胃不要受伤害,第二服药保护肾,水生木,肾主水,第三服药,木生火,火为心,要保护你的心脏系统。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必然是病理状态下疾病传变的内在依据。

黄帝把这个体系搞清楚以后,他65岁时,发现大多数人的寿命是在大概28岁,30岁不到就夭折了,他就想能不能长久重视呢他,就问天师歧伯,我能不能活得更久一点呢?歧伯说这个我不能教你了,你找我的老师广成子。

当时广成子1200岁。《庄子·在宥》篇里谈到了黄帝找到广成子,询问如何长寿的秘诀。广成子说是因为我按照阴阳之道补充身体的能量。这说明《黄帝外经》被庄子看到了。按照庄子出现的时间段推断,《黄帝外经》至少已有2500余年历史了。

我们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经》里有“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外边的事物发展规律搞清楚,八卦当中的这个体系就帮助黄帝开始建立那套全新的中国历法。日历就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地球围绕太阳一圈,它的规律是360天,也是365天,月历即阴历,由月亮围绕地球运转的轨迹所形成。一年354天,而农历是农作物在太阳和月亮共同的作用下,再加上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简称24节气,通过24节气来解决农耕民族最烦恼的问题。何时收获,何时消灭病虫害,何时播种等等。

黄帝是我们中国特别伟大的一位科学家,他把历法讲清楚了。每隔四年要重新调整一次时间,所以每过四年就会出现一个闰年,或者叫闰月。那一年是366天,你就会发现中国特别奇妙,中国历史中,阳历和阴历一年有12个月,12个月对应12个关节,腕,肘,肩,踝,膝,胯各2个关节。

【身心安康,仁者无敌】蔡亮华教授《黄帝内外经》的智慧密码(上)

每一个关节有动和静两种状态,要么动要么不动,因此就形成了24节气,又形成了从腰椎到颈椎的24节。所以依据24节气调整饮食,身体的关节就会好。关节对应24个节气,节气一变关节就会有变化。如果你不知道,是因为你觉知力不够。觉知力够了,节气变化关节就没有反应。你说天气一变,我关节就有反应了,这个不叫觉知,这个叫关节炎。

节气不是天气,天气的变化和节气的变化是两回事,天气一变,你关节有反应,这是关节炎。节气一变,关节有反应,这叫觉知。《黄帝外经》讲,所有的节气都是不应该吃饭的,效果最好。这叫道天机,采集天地变化之气收入囊中叫道天机。真正修行的人是每个节气的前一天、中间那天和后面一天,三天不吃饭,一个月有六天不吃饭。《黄帝外经》简称辟谷,谷是什么意思呢?谷就是空。空股,就是把你的血,神经,各个体系的细胞和经络打开,简称空谷。因此辟谷是打开神经系统,打开血管,打开经络。一个月有六天不吃饭,一年72天不吃饭。一天到晚大吃大喝,所有的病就这么来的。为什么活不到120岁?都是吃的太多或者吃的太少而产生。

这就是天人合一,是根据大自然的规律所产生的生命观。而这个生命观又产生了中国古人所建立的人乃天地之子,人的所有生命活动,和宇宙的万事万物息息相关。人和大自然是天然的一个整体,产生了最早的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文化体系,而不是宗教。

全世界所有文化的传承都靠宗教,中国不需要。中国的文化没有靠宗教,靠的是我们自己的一套完整独立的文化体系。宗教当中存在的所有事情,中国人都已经把它解释清楚了,我们中国人认为整个天地之间是一个整体。

太阳系有很多行星围绕着太阳,《黄帝内经》讲有12颗星,人体内五脏六腑加上心包一共12个。 当我们将皮肤放大,会发现它由很多很多细胞所组成,人体里70%的能量来源于细胞膜,将细胞膜继续放大,就会发现细胞内所有细胞膜蕴藏着我们的生命信息,蕴藏着一个人的身体。

往期精彩回顾

【身心安康,仁者无敌】蔡亮华教授《黄帝内外经》的智慧密码(上)

珠海博研教育

珠海博研同学联谊会

【身心安康,仁者无敌】蔡亮华教授《黄帝内外经》的智慧密码(上)

博古研今 智善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