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太极拳视频 阴阳五行学说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太极拳视频 阴阳五行学说在太极拳中的运用来源:民福康健康2016-02-05 16:37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古代道家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太极拳的特点是阴阳变化,学习太极拳可调节身体阴阳平衡,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视频学习了解一下吧!

阴阳五行学说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阴阳五行学说是西周时期形成的哲学思想,春秋时期盛行,战国时期被统一起来,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被当做学术思想,广泛运用。

在机理的阐释上用阳化气,阴成形来命题,在机体的描述上用阴阳来概括人体的内外、腹背、脏腑;在调整病理机制的研究中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诊治原则等等。

不少武术家也用阴阳概念来阐述其技击原理或战术思想,如越女论剑等。,明中叶后,随着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不少武术家更以"阴阳"概念来概述其拳理练功方法及战术思想。

阴阳五行至今仍有运用,在太极拳运动中可以充分体现,太极拳为什么能养生?与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有很大的关系。

像练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阴一阳之谓拳,其妙处在互为其根而已。正是在这种传统影响之下,陈王廷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以太极理论为基础创编了太极拳,并把"五行"概念也引入拳理之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陈鑫《太极拳论》云:阴阳五行之气运乎其中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然其理实根乎太极,而其用遗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挥身上下都是太极,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拳也(陈鑫《太极拳推原解》)。

太极拳又名十三势十三势系指五行八卦。以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来比输太极拳的五种步型,即前进、后退、向左、向右和中定(即不动)以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之八卦来比喻太极拳的八种手法。

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合,在练习中,人体的方位和方向非常的重要,这个会影响到太极境界的提升。

即棚、捋、挤、按、採、挒、肘、靠,分配在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而太极拳的手法所运动之方向均不出此八方。故将这八方与前者五步合称为十三势。

阴阳五行学说有其科学性,即肯定阴阳的普遍存在;肯定阴阳的对立斗争;肯定阴阳的依存互根;肯定阴阳的消长转化过程,肯定物质间相生相克的普遍联系。

古代学者认为,阴阳观念原是古代人民,由农业发展的需要,观察各种自然界现象变化,发现事物普遍具有相互对立的正反两面,即阴阳。它是自科学实践为基础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自然界对立统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 (一切事物只能遵循这个法则,不能违背它),变化之父母(一切事物的变化都依据这个法则发生的)。

生杀之本始(一切生成毁灭都由这个法则起始)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界奥妙所在)。

《吕氏春秋》亦云: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混混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所谓天常,可做为道理或原则来认识对待的。

关于五行,早见于《尚书.洪范》、《左转》和《国语》。在我国社会生产发展到冶炼事业发达的历史阶段,五行学说得以高度的重视和较广泛的应用。

《左转》襄公二十七年,宋国大夫子罕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五材即指五行。《尚书.洪范》中把五行作为五种基本的物质看待,认为它是构成世界万物不可缺少的元素。

还认为五种元素间有互相推动、滋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五行相生;五种元素之间还具有五行相克。五行相生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这即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

古人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作为解释事物之间互相关联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根据,而武术理论家们则应用五行学说来解释太极拳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

练太极拳调节身心

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人们的休息不能得到保证,尤其是在休息时,大脑仍处于亢奋状态,不能放松,造成胜利、心里疾病如心悸、失眠、头脑发胀、心绪不宁等。

终诱发高血压、心脏病、脑心血管等病变。武当太极拳首先讲究的是调理身心,做到松静自然。通常通过简易的动功功法练习,也就是通过外形的肢体运动,带动呼吸吐纳,增强体内代谢功能,达到内壮的功效。

同时使注意力发生有效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也得到有效的抑制,进入身心俱佳的放松状态,对缓解疲劳、增进健康具有特殊的功能。2002年,一位来自法国的女中文研究生在体验了武当太极拳后,曾称中国的武当拳功是中国的秘密武器。

另外有一位外国朋友在练完武当太极拳后,激动的说,你们从小就壮筋骨,养精气,难怪中华民族不可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