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学创始人及发展 开讲前,我先介绍一下传统易占家的道德和我的十点要求,即:不求不占。不占急。不占穷。不占险。不沾求占者财。不沾求占者色。不沾求占者权。持香敬佛。不传隐私。不存命谱。 一、什么叫四柱 八字命学始于唐朝时期,初以年柱为主体,以生年干为本命,辅以纳音法推命。唐代的李虚中改以年为主,取年、月、日、时四柱推命。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为我(日主),查四柱间之五行生克制化、刑冲会合为推命重点.并发扬光大。当今的八字推命,皆以子平法为正宗,故八字命学又称为“子平法"或“子平八字学”。 “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两个宇,上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正好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因其原理基于阴阳五行,所以和“紫薇斗数"等统称“五行术”。 这里介绍一句紫微斗数.它是中国传统命理学的最重要支派之一。它是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来确定十二宫的位置,构成命盘,结合各宫的星群组合,牵系周易卦爻,来预测一个人的名员流程、吉凶祸福的。相对于四柱推命而言,其渊源较早,而又是同源而分流,故并称为中国传统命理学的两大派別;而且紫微斗数推命术既具有道家宇宙观的神秘色彩,又具有注重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的近代意邈,在中闰神秘文化中卓立特出,名列“五大神数”之首,号称“天下第一神数"。 “八字"是中国命理学中最重大的发明,经历了中国几千年的验证,可说是经历了大风大浪、无数先贤的智慧洗礼.在不断地反复实践考证之后,才得到的重要宝贵资料.也可说是中国几千年来极重要的文明缩影。 二、四柱学创始人及发展 唐人李虚中(公元762—公元813)是八字推命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生活在元和年间,魏郡(今河北大名)人.官至殿中侍御史,平时则精究阴阳五行,能够根据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干支来推定这个人一生的货贱寿夭、吉凶祸福。曾有观点认为李虚中算命仅用年月日而不用时辰,现在已经被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文学家韩愈对他十分推崇,说他“最深于五行书,以人之死生年月日所值日辰干支,相生胜袞死象以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与不利,辄先起其年时,百不失一二",这里年月日所值日辰中的“日辰".就是时辰。李虚中算命较准,在当时可谓声誉远扬,后人也把他称为八字推命的开山祖师。 李虚中,生于公元761年,卒于公元813年,字常容,唐魏郡(今河北大名)人,祖籍陇西(今甘肃陇西南》。北魏侍中李冲的八世孙。贞元十一年进士及第,试书判人等,补秘书正字,后授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世传《李虚中命书》,署名“鬼谷子撰,虚中注”。 用四柱八字来算命,目前可以考证的就属唐朝李虚中比较早《三命通会?论年月日时》:“唐李虚中独以日干为主,却以年月时合看生克制化,旺相休囚.取立格局。此发前贤所未发,故今术家宗之。"《渊海子平?论日为主》:“予尝观唐书所载,有李虚中者,取人所生年月日时干支生克,论命之货贱寿夭之说,已详之矣!" 李虚中这种以出生年、月、日的干支对一个人的吉凶祸福进行推测的方法,经过五代宋初徐子平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八字推命术才正式进人成熟完备阶段。徐子平在算命术上的最大贡献,是把李虚中推算年月日干支的办法进一步演进为年月日时同时预测的“四柱八字”法。人们为了纪念他所做的東要贡献.常把八字推命术称为“子平术”。 而宋代徐升根据徐子平命理研究的成果,纂辑了《渊海子平》一书,这是八字推命史上最重要的著述之一。此书今天在港台广为流行。 徐子平(公元907—公元960年),名居易,北宋人,生平事迹不详,传闻他在五代末年与陈抟一起隐居华山,著有(徐氏珞碌子陚注》二卷,他在李虚中的三柱法(年、月、日推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四柱法(年、月、日、时推算法)。以四柱的干支为八字,以八字中的生克制化关系推测人生命运.这套算命方法对社会影响尤为广泛,以至于八字法也称为子平法。元代刘玉在《已疟编》云:“江湖谈命者有子平、有五星。相传宋有徐子平,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故称子平0”淸人顾张思在《土风录》专列《子平算命》,作为一种民俗。港台流行的《渊海子平》.就是以“子平”为名的算命术名著。《四库》也说:“子平事迹无可考,独命学为世所宗。”今称推八字者为“推子平”,盖因其名。(特别说明:我不搜长《渊海子平》) 明代是八字推命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开国功臣宋濂曾写《禄命辩》一文,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命理学的历史渊源,一时关于命理的著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比较有名的而且质量较髙的有托名刘基写得《滴天髓》、沈孝蹌的《子平真铨》、万民英的《三命通会》、张神峰的《神蜂通考命理真宗》等,其中又以万民英的《三命通会》影响最大、口碑最好,《四库提要》对此书评价甚高:“自明以来二百余年,谈星命者皆以此本为汇总,几于家有其书。中间所载仕宦八字,往往及明季之人……特以其阐发子平之遗法,于官印、财禄、食伤之名义,用神之轻重,诸神煞所系之吉凶,皆能采撮群言,得其精要.故为术家所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