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姓文化之龙白村康家
龙白村在榆次的东面,紧挨107国道,昔日通京大古道的北边。龙白村是一个很古老的村子,其历史遥远。村中央的“慧寂寺”中有三棵古柏,比晋祠唐朝时期的古柏还要粗一倍。村里一些耄耋老人讲,村子的形成至少有4000多年。依据三棵寺中的古柏来看,没有夸大其词,应该与历史相近。
龙白村最早入住的康姓兄弟两个,后有任、王、刘姓。康家在晋商史上因发迹的早,在山西这块地面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榆次脍炙人口无人不晓。康姓是仕宦,也可以这么说。因康姓入住龙柏村的第二代人便出了官,直到清末,近代史上都有大官。做官经商,也算榆次地面上一族红顶商人。康家兴起的年代村人不详,历代出了不少的官员,最大至一品。生意基本做的全,在内蒙呼市、包头、赤峰,张家口、北京、太原、榆次等地,开有绸缎庄、布匹、缸房等其它生意。好多康家族人留在那里的不少。村里至今有这样一个传说,过去一品以下的官员,路过龙白村都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出了村方可各自行事。康家有一不知何年的一个大祖坟叫羊虎窝,就在龙白村的上京古道边。一品以下的官员路过龙白村都要进坟地磕头。
说起康家羊虎窝的祖坟,据村人说康家的兴旺,出官,与败落,与羊虎窝有着直接的关系,是按风水这种封建迷信文化来推断的。但康家神秘的败落还是令人费解,官场没有遭过曲折,生意场上没有出过败家子。是后辈没了前辈的上进与勤劳,还是什么?难说了。
昔日康家羊虎窝的祖坟非常的气派,有神道,神道两边有好多石雕。有虎有养,石人石马,石奴仆,石判官。墓地有石判官者,说明墓主人品级的高,庶民百姓是远不敢竖此石雕的。进入坟地有一高大的石牌楼。石牌楼的对过有一自然形成的大圆土堆,土堆的顶部基本是平的。在道光年间,有一河南的七品官进入了康家的坟地,每一个墓碑都比他的官大,挨着整整磕了一上午的头。这个七品揩着头上的汗,心里非常的不悦。康家如此多的官,这要不想法破了康家的风水,还要把过往的官员磕死呢。
这个河南七品很懂风水文化,便在康家的坟地转了起来,最后来到坟地的对过那个圆大土堆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找到了康家的风水所在。原来康家出官,全凭了这个土堆,这是一个点将台。看此情形,起码还要出一斗芝麻的官。这个心生了坏水的河南七品并没有吭声,到了什贴便在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夜晚之时派了四个心腹带了工具,交代了事由。这四个随从,半夜时分来到了康家的祖坟圆土堆前,按照主人的交代,挖了一人见高,深至土堆的中间一个窑。第二日康家看坟的知晓后,只见蚂蚁如潮水般往出涌,整整涌了半日。待康家人从新填好坟后,从此西康再没有每年出过官,而东康的生意也开始日渐衰败。后来康家族人又找了一尚好的风水先生对康家祖坟进行调理。康家虎羊窝祖坟风水已破,一切于事无补。康家只好在村的东南面另选了一处坟地。就如此所做,也没有挽救了康家败落的命运。日渐势微,官也甚少。到清末民初,康家基本败落,只有康盛怀这一大富商支撑着康家。
康氏兄弟俩初入龙白村时,都在村的东面沿沟处居住,起名“白龙岗”这个牌匾在改改开放人们有了文化意识时,被一外地人买走。白龙岗得名,源于村后面的一条白龙河。说起白龙河,这条河非常的蹊跷。东起小寨村的地界,一点水都没有。而进了龙白村地界水却哗哗的流。西出龙白村,进入李杨河村的地界便没水了,就跟承德避暑山庄中的热河,就那么一截,非常奇妙的地质结构。直到学大寨时期,村里挨白龙河打了一深井。从此白龙河水日渐稀少,直到干枯,无疑深井破坏了地下水层。
白龙岗,康家居住在山后边刀劈斧砍的半沟中。进入康家的白龙岗,要通过一个地道式的门洞方可进去。大门是翻版式的,翻版一关任何人进不去。康家兄弟俩一直相处的不错,一边种地,一边做生意。因康家老二的儿子,有一中了状元做了大官。康家老大是个实在的庄家人,怕做官的侄儿一旦犯朝株连九族,祸及满门,便于老二分了家。康家老二迁出了白龙岗在现在龙白村的西面,沿沟边另建了一处,取名“康家西窑寨”白龙岗全部是原有的土窑,而康家老二另建的西窑寨因有做官的儿子,全部是大青砖圈的窑。所以,康家老大、老二的居住上在很远的历史上就有了区别。东康历代种地的同时生意也做得渐兴。西康历代做官,便有了东康经商,西康做官之说,直到大清末依然保持着东康、西康这种格式。
西康因历代做官,东康生意日渐富有,龙白村被榆次人称为小太谷。东康虽生意做的大,但还是比不了西康做官的气势。进入西康下了古道,穿过一卢沟桥,上了西康坡,便进入了西康的楼院街。几百米长全部是二层、三层的四合楼院。如今走进龙白村,依然能看到康姓族人遗留下的楼院。尘封气派的建筑中,上眼稀有的雕刻艺术清晰可见。村人现今有了文化意识,不无遗憾地说道,要是不拆榆次首屈一指,难能有龙白村的古建筑群。
七十年代以前走进龙白村,满眼碧瓦楼院,家家门口一棵大老槐树。七八座大庙点缀村中,不难看出龙白村的富有。七座大庙之中慧寂寺最大,占地5亩,三进三出。东西鼓楼、山门壮观。鼓楼上有两块珍贵的72佛石雕,是庙中和尚远道印度取经,带回后镶嵌在鼓楼上的。庙拆于解放太原时期,两个铁钟58年炼了铁,鼓楼拆于78年。这座不知道建于何年的古寺庙,就这样尘消烟灭了。两个鼓楼上珍贵的72佛石雕,被一不知何方懂文物的人买走。
清末民初康家败落,康盛怀是康家最后一位有钱的乡绅。生意做的不少。榆次五大乡绅之一,很有影响力。民初榆次第一任县长。山西省商会主席。晋华纺织厂十大股东之一,曾带人北上察哈尔考察建晋华纺织分厂。后不知因何,康盛怀把他晋华的股份转卖给了使赵村的闫哲成。日本人来了以后,康盛怀不愿与日本人合作,远避龙王山水金院寺中。后被日本人找到,日本人好说呆说,又用轿子把康盛怀请回榆次县衙。康盛怀的死据村里的人说是日本人杀害的,何因,村人不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某些事情上不与日本人合作,不然日本人也不会杀他。康盛怀的送葬队伍非常的壮观,打头的已进了龙白村,尾还在榆次老城。如此庞大的送葬队伍,可想康盛怀在世时的为人处世。
康盛怀发迹后,基本不在龙白村住,一直住在榆次县衙。抗战时期,康盛怀很维护榆次人。日本人征集了榆次以及临近县的好多马车。康盛怀把榆次的马车轮毂全部涂成红色,而把其他县的全部涂成黑色。康盛怀好跟日本人说,马车出城时去外地给日本人服役。日本人根据红黑色,红色往了东各自散去,黑色往了西去给日本人干活了。
康盛怀的发迹很有意思。据村人说完全沾了他老婆有福气的光。康盛怀的粮田之多,他老婆从不管收粮食打粮食的事。只是粮食上了场要扇的时候,才搬一凳子坐在扇车的一边。那场院上的一堆粮食,几台扇车一天也扇不完。到了日落夜半时分,康盛怀老婆坐的累了,便搬上凳子回家了。她前边一走,粮食很快也就扇完了。
有一天县衙派了粮食,那收粮的衙差来到康盛怀家。康盛怀的老婆带着来到粮仓,指着一米见高的一个黑坛子说,就这坛粮食你舀吧。那两个衙差整整舀了一上午,累的满头大汗,也没有把那坛子粮食舀完。
康盛怀因娶了这个有福气的老婆日渐富有,做啥啥兴,直到富甲一方。江水滔滔,尽管康家辉煌的历史,随着岁月滚滚而去,但那段历史的文明,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世间,在榆次这快大地上,被后人称颂。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