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思源
老祖宗的话: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两头是啥?有大道理,了解一下
很早很早以前,勤劳的古人就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总结出了农历这种计时方法,这是我们国家的特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节气”在农历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民们往往能根据节气的变化判断何时播种、何时收获,而在二十四个节气中立秋又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从我们小时候就有这么一个印象,凉飕飕的秋风一刮过来就意味着要收庄稼瓜果了,无论是在书本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丰收和劳动的喜悦,不过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很多人对收获庄稼已经没有了太深的感触。古代人造字也很有意思,“立秋”的“秋”字拆分来看刚好是一“禾”一“火”两个字,单从字面上我们都仿佛能看到成熟的累累硕果。
古代对于节气尤其是季节更替是很重视的,比如在宋朝时期,每逢快要立秋时皇宫里都会将盆栽的梧桐搬进殿内,等到时辰一到太监就会喊一句“秋来了”,然后梧桐叶子应声落下那么一两片,这就是后人常说的一叶落而知秋,同时也兼顾了“报秋”的任务。
在农村地区、劳动人们的根据地,俗语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因为它们本就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一到农忙时节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俗语就用得更频繁了。在某些地区,村里的老人每逢立秋都会时不时说上这么一句俗语,它就是“六月立秋,两头不收”,常年待在城市的年轻人一定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句俗语到底说的是什么。
首先前半句很好理解,说的就是在六月立秋的情况,不过有生活经验的网友都知道,这个时候立秋稍微有点早了,就小编查到的信息来看,全国最早立秋的地方是黑龙江和新疆这些高纬度地区、时间在八月中旬左右,等到秋风吹到海南的时候已经接近元旦了。虽然这组数据是按照阳历,但阴历一般只比阳历迟一个月左右,所以秋风在六月就吹过了还是有点早了。
想必很多人最不理解的一点就是下半句的“两头”了,这个两头到底是哪两头呢?其实在农村生活过得网友都知道,一般地区特别是中原地区,一年中收获两季庄稼,也就是分夏收和秋收。比如在安徽北部,农民们一般在夏季的时候收获小麦,然后接着就种上玉米或者大豆这种生长周期较短的作物,到了秋天也就是国庆左右就能收获,这叫秋收,然后再种上小麦,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所以这句俗语中的“两头”其实就是指夏收和秋收两头,这么一解释整句话的意思就明了了,老人说的意思应该是六月立秋太早、恐怕麦子和大豆都没有好收成。这时候有些网友又要好奇了,为啥秋天来得早了也影响收获呢?
村里老人解释,如果秋天来得早、天凉的就早,像小麦这种作物在成熟的时候很需要太阳和热量,因此过早立秋会影响收成,而气候的反常对于秋天种植的作物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极有可能出现秋收也不顺畅的情况。
听完老人的解释,我们不得不叹服劳动人们真是有大智慧,不过这句俗语也要分地区来用,因为有些地方可能一年收获三季,有些地方可能会在别的时节收获、播种,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有一点我们不需要怀疑,无论在哪个地方,劳动人民一定有着他们自己的俗语宝库,对于所有人来说这是一笔天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也就没有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