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将十二生肖同十二地支一一对应,从湖北睡虎地出土的竹简《日书》中也有大量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关于十二生肖排列顺序的传说便繁如星辰,神话里说比赛时,结果老鼠从牛尾巴上跳出来,有学者根据昼夜十二时辰解说了地支同肖兽的配属关系,晚上11点到次日的凌晨1点,因此与子时配对的肖兽也成了老鼠;喜欢在半夜时吃草,因此农家经常会在夜间给牛喂草,让牛对应上了丑时;寅时: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
十二生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符号。关于“十二生肖”最早以文字形式记在的是在东汉王充撰写的《论衡》一书中展现,书中将十二生肖同十二地支一一对应,为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人们都认为十二生肖最早起源自东汉。直到1975年,从湖北睡虎地出土的竹简《日书》中也有大量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这一发现,也让“十二生肖”的起源推到了更早的战国年代。
从古至今,关于十二生肖排列顺序的传说便繁如星辰,诸如轩辕黄帝选十二宫廷卫士的神话故事,神话里说比赛时,本来是该推牛为首的,结果老鼠从牛尾巴上跳出来,得了个第一,而其他动物们也紧随其后,被一一排序。而除了这类神话故事之外,还有没有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呢?
在古代,有学者根据昼夜十二时辰解说了地支同肖兽的配属关系,之后又根据十二个肖兽每日的大致活动顺序,为其安排了适当的序列:
子:指夜半,也名子夜,晚上11点到次日的凌晨1点,属子时。此时段,正好是老鼠寻觅食物,活动最频繁的时刻,因此与子时配对的肖兽也成了老鼠;
丑:指鸡鸣,又称荒鸡,凌晨1点至3点,属丑时。牛有反刍的习性,喜欢在半夜时吃草,因此农家经常会在夜间给牛喂草,也因这个喜好,让牛对应上了丑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凌晨3点至5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虎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清晨5点到7点,属卯时。清晨青草带晨露,兔子喜欢吃,所以天刚亮也是兔子活动的时段,故称“卯兔”;
兔
辰时:食时,也是早食,早晨7点到9点,这个正值旭日东升,天上经常有雾,据说龙喜欢腾云驾雾,又是蒸蒸日上时,故称“辰龙”;
龙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上午9点至11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称“巳蛇”。
蛇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午11点至午后1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马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午后1点至3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羊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下午3点至5点,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称“申猴”。
猴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下午5点至7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鸡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傍晚7点至9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称“戌狗”。
狗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夜间9点至11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故称“亥猪”。
猪
总的来说,老鼠算不上是益兽,却能排十二生肖之首,估计也是个意外吧。那为什么十二生肖有狗,却没有猫,有鸡却没有鸭,有马羊却没有鹿,有老虎却没有狮子大象呢?还有,龙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一种未知生物,为什么也会位列其中呢?种种不解,还待查证!至于龙是否有存在于世的痕迹,下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