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俗语:“三六九往外走,二五八要回家”,今年过年你几号回家?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农村老一辈人说的“三六九往外走,二五八要回家”,说的是什么呢?这几个数字有什么特殊?接下里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六九往外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万事都要讲求一个人天时地利人和,所以红白喜事,丧葬嫁娶等活动皆要选择一个人吉时,就连出门都要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但是每次出行就要进行一次卜卦这样的行为的话,岂不是太麻烦了,所以在民间就有了“三六九出门,不用问人”的说法,意思是每逢农历的三、六、九都是适合出门的日子。人们把“三六九”认为是出现的黄道吉日,主要有两个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是与明朝的宰相张居正有关,当年张居在当宰相的时候,因为皇帝还很小,每天天不亮就要上朝与大臣们议事的制度对于皇帝来说很是困难,所以为了照顾皇帝,张居正将上朝时间改在“三六九”的日子里。所以在老百姓看来皇帝上朝都选“三六九”,自然自己出门也习惯选“三六九”了。
其次就是“三六九”这三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了:数字三,原始社会人们火,以三块石头安置容器,因此有了数成于三的概念。后又发现天地间事物都是以三来组合,如:天地人、日月星、上中下、精气神等,所以三就是立命之本,这样古人就会觉得在带三的日期出门,就是顺应天道,会大吉大利;数字六,人们喜欢“六”这个数字,是从秦朝开始,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所以统治者重视数字六: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记数用六,六尺为一步,驾车用六马,车宽六尺,符长六寸,冠高六寸,所以选择带六的日期出门,就会万事顺利。关于九,九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也是阳数的最大,所以古时皇帝称九五之尊,民间老百姓自然也会认为这是吉祥的数字,带九的日期出门,会得上天保佑。
二五八要回家
“二五八要回家”说的就是农历的每个月的二、五、八的日子是适合回家的时间。这种说法源于老黄历有关,从家里老黄历上随便翻一翻,就会发现下面有专门的两栏是“宜”和“忌”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出行、嫁娶、搬家、安葬等。后来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经验发现在老黄历中带二,带五和带八的日子中,好日子居多,人们总希望出门在外的人能给家里带回好运来,所以就有了二五八要回家的说法。
其次,也是和“二五八”这三个数字的文化含义有关,古人认为数字中奇数是阳数,偶数是阴数,所以二和八九就都是阴数,这样的日子是不适合出门的,最好的回到家中。而“五”这个数字虽然是阳数,但是我们都知道每年的正月初五也不是不能出门的,这是因为“初五”是“破五”,是破除一年的晦气、灾难的一天,所以讲究一家人待在家里,暂停走亲访友,以免在外碰到晦气、灾难。初五一过,才可以出门。之后就演变成了每月的初五最好都不要外出的习俗。
除了上面的这两个关于外出和回家的讲究,在有些地方还有着“七不出,八不归”的说法。
七不出,八不归
“七不出”中的“七”指的是出门七件事,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意思是家中如果没有办好这七件事,就不要出门。将这几件事情办好,家人才能好好生活,外出的人也会安心。“八不归”中的“八”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古代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所以古人认为任何人外出都必须带着这八样东西,不能丢失内心的道德准则,当回家的时候也要讲这八种东西都带回来。之后这句俗语就演变成了农历的正月初七不能出门,正月初八不能回家的习俗。
小编有话说:当然了,这些说法都是古人的一些迷信的思想,并没有什么科学的道理,只不过是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所以关于这些讲究可信可不信。就比如说关于正月初五不出门,现在已经成为了传统的习俗,所以大家也可以尽量遵守,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一些不是很特别的讲究就不必那么在乎。
马上就要过年了,不知道大家回家的票都买了吗?是几号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