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清明?
清朝《岁时百问》云:“万物竞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我国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不可替代的内涵价值。首先,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蕴藏着祖先们的农耕智慧。其次,清明节作为重要的祭祀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崇本尊亲的思想和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其三,清明节作为踏青嬉戏的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在幼儿园中积极开展清明节的相关活动,让幼儿认识清明节。首先能培养幼儿敬祖孝先、尊老爱幼,鲜明民族的性格特征。其次,慎终追远、文化认同,能传承民族的文化基因。再次,缅怀先烈、崇尚英雄,能激发民族的时代精神。
但一直以来,幼儿园对清明节的主题教育活动较少关注,活动也较为单一。为提升幼儿园对清明节教育活动价值的重视,丰富其开展活动的方式,特收集以下资源供老师共同学习参考。
祭祖、扫墓等对逝去祖先的祭奠活动也成为中国传统孝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出传统中国人对生命的认识,即对逝去生命的尊重。然而在儿童面前忌讳谈论死亡的传统观念使成人在进行祭奠活动时很少让儿童参与,并且往往认为祭奠活动和封建迷信是结合在一起的,不宜让儿童参与。但祭奠其实只是一种仪式,目的在于追念逝去的人。仪式可以有很多种,只要能够达到追思逝去生命的目的即可。
对于儿童来讲,从追思仪式的选择和追思对象的选择只要适宜儿童,同样会培养儿童的孝心和爱心。
改变长期以烧纸钱、供奉祭品为主的传统祭奠形式,保留健康的传统祭奠仪式,如植树、插柳和其他种植活动等。再结合幼儿园主题活动,以绘画、歌谣、手工等适宜儿童表达的方式寄托哀思,如擅长绘画的儿童可以作画寄托哀思,喜欢唱歌的儿童以唱歌寄托哀思。
追思的对象可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儿童的学习具有情境性的特点,追思的对象应该是儿童生活经历中的人或者事物;同时,学龄前的儿童思维具有“泛灵性”的特点,也就是在儿童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追思的对象除了逝去的人,还可以是孩子喜欢的但已经不为自己所有的玩具或者宠物。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珍惜生命的重要表现形式。现下,隔代抚养是中国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可幼儿一边享受着来自长辈的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一边关爱长辈的意识却越来越淡薄。
而幼儿园可以以清明节的传统为契机,创设多种活动加强幼儿关爱长辈的意识。清明节除了扫墓寄托哀思,还有回家省亲的传统习俗,即回家看望健在的父母和长辈。可以引导幼儿借助省亲,以及其他方式来表达对长辈的关爱。鼓励幼儿把对父母或长辈的关爱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让父母或者长辈感受体验关爱,如亲亲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爷爷奶奶捶背,给长辈表达感谢等。
清明节中的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都饱含着人们对健康生命的渴望。这与生命教育中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不谋而合。
踏青寻春。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改变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大地一片清净明洁。清明节是由它所处的时令,在气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因此,清明也是生命成长的最佳时节。这时,可以组织儿童踏青,观察春天中的生机,如让儿童感受春风,寻找树芽,发现花开等。
组织锻炼。清明节除了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禁寒食禁火,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幼儿园可组织儿童进行荡秋千、放风筝等户外亲子活动,增强儿童体质,促进亲子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
哈佛大学罗德福教授(Rogoff)认为,“文化活动本身由于人的代际传递而发展,每一代人在与其他人进行社会文化活动时,会运用和拓展从上代人那里继承的文化工具和惯例,人通过共同运用文化工具和惯例而发展,同时人也促使了文化工具、文化惯例以及文化机构的转变。”也就是个体生命的存在与其所生活的文化背景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人通过运用文化工具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一方面继承了已有的文化实践,另一方面也促使自己和文化的转变和发展,塑造了文化。因此,让孩子参与一些清明节有益健康的活动,如南方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制作青团,北方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制作花馍等,这就是对清明文化的一种继承,一种个体生命的成长。
清明节主题墙及展板参考
▾
spring 2023
清明节字体素材(可直接打印)
▾
《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节日之一,也是有浓郁的文化沉淀的节日。大师丰子恺以童稚温情之笔回忆起童年在故乡石门湾度过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本来令人伤感的清明,儿时的丰子恺却“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别人是借佛游春,他们是“借墓游春”,除了给祖先上坟,还有一系列有趣好玩的事情要做呢!水路不通,要步行;一路上摘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坟上跪拜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此绘本能让人感受到清明别样的乐趣。
《奶奶的青团》
(保冬妮中国节日绘本·清明节)
描绘了江南小镇明丽动人的清明画卷:遥远的小山村,相亲相爱的乡亲们,甜香扑鼻的青团,亲密协作的一家人……满眼新绿的清明时节,既有墓祭祖先、缅怀逝者的感伤情怀,也洋溢着踏青赏春、亲近自然的灵动气氛。是一本温情且令人动容的绘本。
《清明节》
绘本用一个小男孩宝儿的一天,来串联起清明节的那些事儿……这是一套“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原创图画书,让小朋友和大人们能够在阅读与体验中全面认识中国传统节日,恢复对中国传统的认知。让孩子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清明节需要做的事情。
《纪念碑下的小花》
(中国红系列·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图画书)
这是一本充满诗意的生命教育绘本。绘本讲述了女孩小花年迈的太爷爷坚守陵园,替已经牺牲的战友看着日新月异变化的家乡,并将他们的精神传递给后人。绘本用叙述的方式将战争和死亡写给孩子们,通过共读让孩子们学会去颂扬和悼念英勇的烈士,在孩子们的血脉中植入红色的基因。
《有多远,有多近》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并非是悲伤的,对于虎子尤其如此。可以在春光里回到爷爷和爸爸的故乡,一家人在春光里踏青、插柳、放风筝、打秋千……哪一样孩子不喜欢!唯独祭祖,虎子好奇,一家人在故地说起了“远和近”的话题。“太爷爷”离虎子有多远?又有多近?远到从来也没有见过,远到“在天上”;近到他是“爸爸的爷爷”“爷爷的爸爸”,近到一直陪伴着自己。故事用清明的杨柳和风筝为寓,让孩子们正确看待“逝去的祖先”,感悟血脉的传承。
《用古诗话清明》
⊙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的意境,学习在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 活动准备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材料准备。
⊙ 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4.交流欣赏: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 附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放风筝》
⊙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风筝的种类及结构;
2.培养幼儿放风筝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活动能力。
⊙ 活动准备
各种类型的风筝各一个。
⊙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猜关于风筝的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2.教师启发提问:
①小朋友放过风筝没有?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②除了自己的风筝外,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老鹰、燕子、蜻蜒、金鱼、五星等)。
3.出示各类风筝让幼儿欣赏。
如鸟形风筝:仙鹤;虫形风筝:蝴蝶;水族风筝:金鱼;人物风筝:孙悟空;器物风筝:宫灯;变形几何图形风筝:五角星等。
①教师边出示各类风筝边让幼儿观察它们的色彩、结构,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②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纸、竹等)和制作方法(扎、糊、绘画),并自制一个风筝。
4.游戏“放风筝”,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锻炼跑的能力。
⊙ 玩法
幼儿成四路纵队在场地上站好,在50米跑道上进行放风筝接力赛。教师发出信号后,四队排头手拉风筝线往前跑,跑回时将风筝线交到第二个幼儿手中,第二个幼儿拿准风筝线后接着跑,如此接力,直到每队的幼儿都参与一遍,以先跑完的一队为胜。游戏反复进行。
《清明节,你怎么过?》
⊙ 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的语句讲述自己清明节去哪里玩了,初步了解清明节的民俗习惯;
2.知道清明节是纪念先人的日子,大家都会去给祖先扫墓的,也是出游踏青的好机会;
⊙ 活动准备:
青团,图片PPT(小朋友旅游的录像或照片)。
⊙ 活动过程:
1.认识清明节,分清节日
师:4月5日我们都休息在家,你知道为什么要放假吗?(因为过清明节)
师:遇到节日就要放假,你还知道些什么节日呢?这些节日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将幼儿知道的节日用图示表示出来,分享对节日的了解)
师:原来我们要过这么多的节日,分一分哪些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节日,哪些是外国人也过的节日?(幼儿将节日图示进行分类)
①形成概念:中国节日、世界节日
师:清明节是中国节日还是世界节日呢?为什么?(继续分清中国节日和世界节日的区别)
2.清明节你去了哪里
师:清明节你和爸爸妈妈都干了些什么?(回忆节日过程)——此处可以提前做家园共育工作,引导家长带孩子根据清明节的风俗,去过清明节。
师:看PPT你们猜猜这个小朋友清明节去了哪里?都干了些什么?
分享与交流:你扫过墓吗?你们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初步知道清明节是有纪念先人的习俗)
师:清明节除了纪念先人,你还可以做些什么?(照片交流,分享春天的各种活动,让幼儿感知春天是踏青的最好时候,并知道清明节的其他习俗)
3.清明节的食物
师:清明节我们还可以吃一种好吃的节日食物,知道是什么吗?(幼儿自由讲述不给予正确答案)
师:请在食物图片中寻找出清明节的节日食物(说说食物的名称及为什么它是清明节节日食物,幼儿自由讲述依然不给予正确答案)
师(出示遮盖的食物):用感官体验一下食物的外形、软硬程度、香味……
有条件的可品尝青团(花馍),知道青团(花馍)是清明节的食物,也可引导家长带领还自己去品尝。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祭奠过去,憧憬未来
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传统文化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幼儿在的节日气氛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情感的养成,让情怀生根,让美德传承,共传共承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