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三分钟了解中国文化中的阴阳五行

通过历代各医学家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在各种历史文献中我们都能发现远古医药学演变的史迹,到总结成《黄帝针灸》;第二、由黄帝、歧伯讨论经脉的传说,一曰《黄帝针灸》,又云《天子脉诀》。’此盖中国医学最古之派别也,若《灵枢》则黄帝针灸一派也;

科学理论的确立,无不是通过反复的生活、生产和科学实践,再从反复认识中得出正确的理性结论。我们崇尚科学,但要明白什么是科学,要反对盲目的科学崇拜,科学是反复生活、生产和实践的统一,这是一种精神,而我们通常说的科学只是在说科技,是基础科学的人为应用,至于科学应用的方式、应用结论与效果未必是正确的。因为科学是随着生活、生产和实践反复得出的理性结论。

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历代各医学家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医疗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上升为理论知识而形成的。所以祖国医学是科学的。

今天带大家一起来领略迷一样阴阳五行:

阴阳八卦五行_五行八卦图阴阳怎么看_阴阳五行学说

黄帝内经

一、三世医学

喜爱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各种历史文献中我们都能发现远古医药学演变的史迹,其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内容:

第一、从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到总结成《黄帝针灸》;

第二、由黄帝、歧伯讨论经脉的传说,到总结成《素女脉诀》;

第三、由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到总结成《神农本草经》。

这就是《礼记*曲礼》篇所说的“三世医学”。

阴阳八卦五行_阴阳五行学说_五行八卦图阴阳怎么看

近代谢利恒氏对此解说道“吾国医学之兴,遐哉尚矣。《曲礼》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孔疏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又云《天子脉诀》。’此盖中国医学最古之派别也。

其书之传于后世者,若《灵枢》则黄帝针灸一派也;若《本经》则《神农本草》一派也;若《难经》则《素女脉诀》一派也。其笔之于书,盖亦周秦之际,皆耑门学者所谓也。《针灸》之有黄帝,《本草》之有神农,《脉诀》之有素女,犹之仲尼所祖述之尧舜,宪章之文武也;其笔之于书之人,则祖述宪章之仲尼也。其传承派别可以推荐者,华元化为《黄帝针灸》一派,仲景为《本草》一派,秦越人为《素女脉诀》一派。仲景之师,元化之弟子,皆著见于载籍。《史记*扁鹊列传》载其所治诸人,多非同时,或疑史公好奇,不衷于实,疏不知扁鹊二字,乃治此一派医学者之通称,秦越人则其中之一支派耳。此其各有师承,犹两汉之经师也。特医学之显,不及儒术,故其传授世次,不可得面考耳。其中绝不知何时,然亦必当汉魏之际,故后此治医学者,若黄埔士安,若陶弘景,皆无复口说可承,而徒求之于简编也。其搜讨掇拾之功最巨者,于隋则有巢元方,于唐则有孙思邈、王焘,此医家义疏之学也。背诵以后,新说渐兴,至金元而大盛,张、刘、朱、李之各创以说,竞排古方,犹如家之有程、朱、陆、王,异于汉而又自相歧也。至明末而复古之风渐启,清代医家多承之,则犹如家之有汉学矣。”

谢氏之论主要说明了5个问题:

第一、祖国医学很早就是分成《黄帝针灸》即针灸派、《神农本草》方药派、《素女脉诀》生理派(含解剖学)三个流派不断发展

第二、学术流派的传承接受,周秦迄两汉之际,尚有可见记载。

第三、汉魏以后,医家的传授世次虽然中绝,对医籍简编也大有人在,使得医学得以延续发展。

第四、北宋至金元,学派争鸣的风尚又起,很多新说创立。

第五、明清以后,多以治汉学的方法研究医学,对传统医学理论的深入探讨也多有建树。

所以,我们由此得知,祖国医学药学的发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革,整个文化的进步而推进的。如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农家、杂家、阴阳家等各种学术流派一样,各自立说争鸣,汇聚而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医家当然也是这股文化洪流中的一个分支,而且是一个重要分支。

二:阴阳论

阴阳八卦五行_阴阳五行学说_五行八卦图阴阳怎么看

《周易》讲阴阳,《洪范》讲五行,原来是解释宇宙的两种不同哲学思想。阴阳是朴素的辩证法,而五行是朴素的唯物论。古代医家首先吸取了阴阳学说,用来阐明医学中对立统一规律。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藏为阴,腑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为阴,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可以说人体本身就是一个阴阳对立统一体。但是阴阳的对立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而在区分阴阳的两个方面后,还可以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继续找出它们各自包含的阴阳矛盾。所以《金匮真言论》又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淡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事物是发展运动的,运动存在着两种状态:平衡和不平衡,没有平衡事物就不可能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没有不平衡,矛盾统一体就不会破裂,事物就不能转化为它事物。古代医学对于这个理论也是用阴阳说来阐述的。

《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前者是阴阳的平衡性,后者是阴阳的不平衡性。《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是阴阳的不平衡性,所以祖国医学辨病首辨阴阳。其治病的手段就是在调治机体阴阳的不平衡性。即《阴阳应象大论》所谓“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气血,各守其乡。”

三、五行论:

阴阳五行学说_五行八卦图阴阳怎么看_阴阳八卦五行

古代医家同时吸取了五行学说来说明医学中的整体观念。首先是从唯物主义的立场,明确地把五行作为宇宙的普遍规律提出来。《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五即五行,《内径》人为世界上任何事物,不论天上的,地下的,都是按照五行的法则运动来变化的。《素问*天元纪大论》说:“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相生的运动规律,它表现在一年的五个季节里,春木主生发,夏火主壮长,长夏土主变化,秋金主敛降,冬水主收藏,这生、长、化、收、藏就是五行相互资生的具体表现。又《宝命全形论》说“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具有属金、属木、属火、属土、属水的五个方面,它们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固定关系,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有规律的结构联系。五行说认为单独地认识五行中的某一行,或仅仅认识某两行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必须全面地研究事物所包含的这五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这就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内部结构关系及其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张介宾在《类经图翼》里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因此古代医学家将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中,促使人们从系统结构观点观察人体,有助于比较辩证地认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生活环境的统一。

阴阳是朴素的辩证法,五行是朴素的唯物论,这不应该作为后世批判祖国医学迷信的证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胡乱批判是无知的表现,更是对中国文化中朴素辩证法和朴素唯物论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