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八字,就是分析天干地支,而天干地支所组成的就是六十甲子。因此如果我们说八字算命就是运用六十甲子来算命,这也是不为过的。因此熟悉天干地支与六十甲子,是八字学习者的根本基础所在。本文用更简单的概念来让各位读者理解天干地支,让大家可以轻易进入六十甲子的世界!
天干就是阴阳五行
当我们理解完阴阳五行,我们可以知道五种力量的本身是有阴阳区别的,因此五行如果区分阴阳之后,变成: A阳 A阴,B阳B阴,C阳C阴,D阳D阴,E阳E阴,古人当然不会让这种不好记忆的名词被传递下来,因此有必要将这十种力量命名,古人将这十种力量命名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至于A阳为什么叫做甲,A阴叫做乙?这个是考古学家的工作,据考据天干就是在描述人体的各个部位,然而不论考古学家最后的结论是什么,都不会阻碍我们学习阴阳五行,因为它的本质就是 A阳、A阴, 甲乙只是一个方便记诵的名词而已。
当我们真正学习完阴阳五行,而且将阴阳五行运用一个中国千年以来都通用的名字,阴阳五行的名字就称之为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甲属阳木,乙属阴木,丙属阳火,丁属阴火,戊属阳土,己属阴土,庚属阳金,辛属阴金,壬属阳水,癸属阴水。古人把这十个字称之为: 天干。换句话说,天干这些字也都是“假的”,只是一个代称,只有阴阳五行是“真的”。
地支的数字是 12
各位读者阅读至此,已经学习到 2, 5, 10 这三个数字。这就是阴阳五行与天干的来源,接下来我们要来取得另一个数字:12
古人又找出另一个数字12 ,把他称之为地支。即然前面我们假设五行本身是没有名字的,地支所形成的原理也应该是一样的。我们假设地支在最原始时是没有名字的,是先有12 这个数字才产生地支,而12又是怎么生出来的呢? 这必须要从天文,季节与方位去理解。
与五行不一样的是,五行是先透过观察出世间有五种力量,然后再赋予名字。而12 却是依照天文历法的需求而划分出来的结果。在最原始时,古人先透过观察季节后发现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年复一年有固定的常态,所以最初取得的数字是4。
同时,古人们透过月相的观察,发现每一次月亮的阴晴圆缺,大约是30天(也就是30次太阳升起又落下),古人透过种种方法观察计算天文历法,计算出一年大约是 365 天,每12 次月亮的阴晴圆缺轮转之后大约就是一年,因此12这个数字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然而,一年分割为12个月是确定的,但是该从哪个时间点划分12个月呢?这就要先从古代的天文知识开始探讨,古代中国人利用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为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基于此就将一年划分为4个关键划分季节日期,在起初并没有12 个月分。从这里我们必须清楚一个事实:四季的变化时间点,是从日晷划分出来的!
既然古人运用日晷将一年四个重要的季节日期划分出来之后,从这四季里再区分为 12个月也就不困难了,而区分12个月的分界点就是24节气,然而这24节气也是慢慢演变而来的。
依据考据,在商朝时只有 4 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成为到了8个节气,一直到了秦汉年间,运用24节气来划分12个月,至此才正式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24节气订于历法,确定了24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由“节”与“气”来组成,“12 个节”是用来划分月份使用的,这“十二个节”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12个节之中,还有“气”,十二气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我们在这里特别提出一个重要的观念,计算八字的天干地支的日期,是完全依照节气排列的,因此与农历完全没有关系!至于农历如何产生出来的?这与八字完全无关,因此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
地支也是阴阳五行
前面提到天干就是阴阳五行,那地支会不会也是阴阳五行呢?答案是肯定的。
既然古人确定了12个月份,接下来就必须给这些月份一个名字,如同天干一样,这十二个月分的本质,依然无法逃离五行的范畴,因此这十二个月分的五行本质,依然是ABCDE,也就是木火土金水,只是此行在四季的运作方法不太一样。
地支要如何赋予五行的本质呢?这是透过藏干来完成的,每一个月份,都有五行在运转,所以地支藏干就代表地支藏有五行,地支的五行必须从藏干去理解。
我们表面上所理解的地支五行,其实是指藏干里面所占比例最大的五行。然而,每一个地支并没有纯粹的五行,都只是透过组合出来的,因此地支成分相当复杂,不像天干那样单纯且容易分析。
依照藏干理论看来,地支的本质就是天干,所以地支本身也是阴阳五行。一个地支是由 2-3个天干所组合出来的。以地支“寅”为例,它的真正名字,应该叫做:[ A阳,B阴, E阳] ,这个谁背得起来呢?所以最后叫做 “寅”,这样就简单多了。但是,我们看到“寅”,要立即想到的是:[ A阳,B阴, E阳],不是“寅”这个字。
每一个地支就像是一个家庭里面住着3个人,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所以分析起来就会很复杂。然而,地支的内部意见不同,外在关系也不单纯,地支与天干最不一样的部分是天干没有方位,地支才有方位,既然有方位,就可以产生不少合化关系,这不在本书的探讨范围。这里我们只要简单理解天干与地支的产生起源即可。
天干就是阴阳五行,地支是比较复杂的天干,所也是阴阳五行,所以地支也都是“假的”,只是一个代称,只有阴阳五行是“真的”!天干与地支的背后,都是阴阳五行,天干在上面,地支在下面,而后衍伸出来各式各样的中国五术,就是在这个上下基础所产生出来的。熟悉阴阳五行,你就可以学习一切五术!
关于阴阳五行的运行频率
依照古代中国人的阴阳五行理论看来,它永远存在于这个宇宙之中,依照各种不同的频率在持续运转着。
透过天干的数字10与地支的数字12,古人找出最小公倍数 60,运用天干地支排列出“六十甲子”,这个六十甲子可以依照地球在这个宇宙所运转的频率来成为天文历法的依据。
基于60这个数字,以年的频率来运转下,要每60年才会完成一次运转。如果以月的频率来运转,要每60个月才能够完成一次运转,如果以日的频率来运转,要每60日才能够完成一次运转。如果以时的频率来运转,要每60小时才能够完成一次运转。
古人运用六十甲子排列,依照不同的频率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借此产生天文历法系统。每一种频率的天干地支依照各种不同的五行运转频率在持续运转着,它们是“同时存在”且“交互运作”著,这就是八字分析运势的基本模型。
所谓的“八字”,就是将出生当天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频率给记录下来,年柱就是以年为频率的天干地支,月柱就是以月为频率的天干地支…以此类推。后人透过分析这些年月日时的频率,产生各式各样的算命理论,这在最原始创立天文历法的人看来,应属始料未及的结果!
注:本文为《 破绎八字》第一章的内容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