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吴姓的起源|历史课本内容你可能忘记了 姓氏族谱DNA 寻根吴氏至德堂

出自黄帝姬姓。受姓于泰伯所建勾吴国,为黄帝轩辕氏直系后裔。泰伯为开氏始祖,仲雍为血亲传氏始祖。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绝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吴姓历史上记述的远古初祖。他居住在姬水流域(约在今陕西北部),以姬为姓。相传黄帝娶了四位贤淑的妻子,生了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子,其后分14支部族。黄帝正妻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玄嚣、昌意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吴姓就是从玄嚣这一支传递下来的。

玄嚣的第四代孙(黄帝的五世孙)高辛氏帝喾,做了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娶有邰氏之女姜螈为正妻,生子弃,弃就是被后世周部落奉为先祖,世称转周弃,其子孙世为夏代农官。周弃大约生活在舜、禹时期,曾协助大禹治水,为大禹的农官,故世称后稷。周弃死后,被后世奉为农神后稷。传至不窋(kū)之时,正值夏代末年,《史记·周本纪》记述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夏代末年政局混乱,周族首领不窋不再做夏农官,他率部族迁徙到了戎、狄等少数民族居住的西北地区。

周族生活在戎、狄之间,经常受其骚扰,周部落一直在不断地奔窜、迁徙之中,但他们仍能父子相承,世系保持不乱。公刘时期,周部落为躲避戎、狄的侵扰,又举族迁居到豳地(今陕西彬县一带)。豳地土地肥沃,周人在这里恢复了祖先的农耕传统,农业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周族在首领公刘领导下开始了复兴,《史记•周本纪》描绘了当时周人富足的社会情景:“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归焉。”因公刘在周族发展史上贡献很大,周人作诗《公刘》来歌颂他、纪念他。

公刘下传数代到古公亶父(黄帝的十四世孙)时,中原已进入殷商时期,这时周人又受到戎、狄的侵扰,在古公亶父率领下被迫离开豳地继续迁徙。周人一路南迁,他们爬过梁山,渡过漆水、沮水,到达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一带)。周原可谓周人居住的祖地,这里土地肥沃,适合多种庄稼生长,古公亶父一改周人游牧生活的习惯,建立城市和村庄,让族人过定居的生活,并在周人氏族制度的基础上设置了官职,建立了近似国家职能的行政管理制度。周人、周族的称呼就是因为古公亶父及其部落定居周原而来。

古公亶父是周人的一位重要首领,他发扬光大了周人数代奋斗的事业,为周人取代商建立周王国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后世周文王称其为太王,《诗经•宓宫》中有歌颂他的诗句:“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则把其作为一位仁君加以颂扬。在吴姓的一些家谱中,尊古公亶父为上古最近先祖。周人自古公亶父始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全都非常贤能。其三子季历娶殷商挚仲氏之女太任为妻,太任和文王之妻太姒在我国古代被公认为贤妇人,为周族的兴盛起过重大作用。太任为周族生下昌,昌即是为周灭商打下雄厚基础的周文王。相传太任生昌时曾出现吉祥的征兆,昌自小天资过人、品德高尚,深受祖父古公亶父的喜爱。古公亶父甚至把振兴周族的理想寄托在孙子昌身上,有时当着众人的面情不自禁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按照周人的社会传统,古公亶父去世后,应有长子泰伯继承王位,如泰伯去世,接位者应是仲雍,季历排行第三,不可能有机会继承王位,昌作为季历之子更没有机会继承王位了。

泰伯和仲雍明白了父亲古公亶父的意思,趁古公亶父生病时,借口外出为父亲采药,离开了周原。据史书记述,兄弟俩从陕西岐山一带出发,来到岐山西面的吴山(即今天宝鸡县新街镇吴山),后又从吴山迁至荆蛮吴越地区(今天的江苏无锡梅里一带)。

泰伯、仲雍奔吴后,季历得以顺利继位,后传位给文王昌。周文王姬昌不负祖望,为灭商兴周苦心经营,生前虽未能灭商,但三分天下,周据其二,成了周王朝八百年江山的奠基者。

据古史的记述,泰伯、仲雍到达梅里后,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受到当地土著人的普遍欢迎,他们纷纷前去投奔,泰伯、仲雍兄弟周围很快聚集了一千多家当地百姓。他们被泰伯、仲雍兄弟的高风亮节、仁义之德所感化,自愿拥立泰伯为君长,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句吴”。

泰伯建句吴之时,已到了殷商末年,中原诸侯混战不已。泰伯恐怕战乱涉及吴地,影响人民生活,就在今梅里营造了一座城市,相传此城的内城周长三百步,外城周长达三百余里,人们在里面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样,耕种庄稼,自给自足,生生息息,不受外界干扰。泰伯无子,他去世后,仲雍继立为吴君,他把哥哥泰伯葬在今无锡市东的鸿山,后来当地俗称皇山,在其坟墓附近修建至德庙来纪念这位让贤的吴姓先人。

相传泰伯去世后,吴地人民无不悲痛欲绝。泰伯入葬那一天,吴人纷纷前去送行,因泰伯生前喜欢种麻,人们就各采一束麻子在腰间,以表达对泰伯的怀念和哀悼之情。此后这一风俗在民间流传了数千年,一直到今天,为去世的长辈披麻戴孝仍为中华民族某些地区的丧葬礼俗。

仲雍接任吴国国君后,继续开拓哥哥所奠定的基业,在吴姓发展史上,仲雍其地位仅次于泰伯,可谓至德第二人。仲雍去世后,吴人把其葬在吴国虞山(今天江苏省常熟市西北虞山)。仲雍至今仍为常熟一带人民所景仰,仲雍葬地虞山已成为海内外吴姓子孙寻根问祖之地。

仲雍下传四代至周章,周章在姬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周人的后裔,故名为周章。周章继位做吴君时,武王已灭商,建立了周王朝。周初实行分封制,封周王亲族、灭商功臣、历代先圣后裔到各地做诸侯。周王朝寻找泰伯、仲雍后裔封诸侯,因周章已做吴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为吴国国君,从此香火延绵,国富民强至泰伯18世梦寿王长达近500年。

春秋后期,吴国被越国所灭。自太伯奔吴至公元前473年夫差失国而离开祖居地,吴氏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近700年。吴国的子孙集体逃亡,约定以国为姓。后世吴姓子孙则把泰伯尊为开姓始祖,仲雍尊为血亲传氏始祖,即众吴氏族普中所称的“泰伯一世”。

姬姓吴姓至今有3300多年的历史。有诗曰:

姬本后稷肇泉桃,泰伯流传季札邀。

兢祖将军唐相国,宣公驸马蜀王朝。

纶经绍代分支派,唐山源居继旅标。

三让高风重不泯,万年星日共昭昭。

值班编辑:南通州吴氏宗亲联谊会 /南布洲土著吴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