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流行很久的学说体系,阴阳五行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过广泛影响,很多明清小说中常会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汇,这节只从文学角度介绍部分天干和五行搭配的典故。
▼▽▼▽下文包含迷信内容▽▼▽▼
△▲△▲敬请读者自行甄别▲△▲△
一、甲乙
甲乙二字非常形象,甲指芽苗破壳而出,乙指条蔓弯曲生长,甲乙中包含着植物顽强的生命力,这就是「木」之精神,所以甲乙在五行中是属「木」,甲是「阳木」,乙是「阴木」。
先介绍词汇「甲胆/甲木」和「乙肝/乙木」。
《红楼梦》第八十三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岂知用鳖血拌炒,非柴胡不足宣少阳甲胆之气。
众所周知,中医和五行密切相关,五脏六腑都各有阴阳归属,清代《医宗金鉴》卷三十五有「十二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当然这首歌并非清人原创,至少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明代高武《针灸聚英》和万民英那本著名的神棍书《三命通会》上都有。
胆作为六腑之首,和五脏之首肝同属木,故而胆又称「甲胆」,肝又称「乙肝」,下面丙丁到壬癸都有指代。不过这里的「乙肝」不是今天我们说的「乙型肝炎」而是就指肝脏。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腑为阳为表,肝、心、脾、肺、肾为五脏,脏为阴为里,脏腑互通阴阳、互为表里,这是中医和五行结合的内容。
有时甲乙等天干还能代表方向,但使用极少,因为实在不方便,比如甲乙-木-东方,便有个词叫「面乙」指朝东,唐代黄滔 《黄御史集》唐黄先生文集卷之五:
懿夫岳立大山,堆下数峯,靣乙臂坤,石嵌松瘦。二、丙丁
丙丁在五行中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所以丙丁有很多词汇就与火有关,例如「付丙/付丙丁」就是个很常见的词汇。
清代文康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虚吃惊远奏阳关曲,真幸事稳抱小星禂 」:
余不多及,阅后乞付丙丁。
意思就是废话不多说了,看完记得烧了。
再例如清代陈端生 《再生缘全传》(清道光二年刻本) 卷十三:
这般密本留何用,览完时,就合撕撕付丙丁。
「丙丁神」、「丁女」都可以指代火神。说到火神,当然还要提到楚人先祖祝融一族,相传在重黎被帝喾处死之后,他弟弟吴回和吴回的儿子陆终继任火正,后来「回禄/陆」也成为火神的代名词之一,明清小说里说到火灾经常使用这个词,如《官场现形记》第三七回:
自遭回禄之后,家产一无所有。
与甲乙类似,丙丁也可以表示方向,丙丁属火属南方,「丙向」就是南向,看风水的人常会说的「壬山丙向」其实就是指坐北朝南。
三、戊己
戊是明母开口一等,按语音发展规律应该读如茂或牡(反正我老家茂牡音近)才对,不知怎么就念成了wù,据说是因五代时期避朱温他曾祖父茂琳的名讳改掉了。
戊己在五行中属土,也是戊为阳己为阴,所以「戊己」也会被用来代替土,此外「青戊」也会被用来代指大地。例如苏轼 《思无邪斋赞》:
培以戊己,耕以赤蛇。
《周髀算经·日高图》:
凡甲乙之方黄色,戊之方青色。
唐代李籍为之注解:
上天名青丙,下地名青戊。四、庚辛
庚辛属金属西方,所以太白金星傍晚出现在西边时叫长庚星(凌晨出现在东方时叫启明星),下图月亮右边是金星。
西方主谷,庚也可代指粮食,加上后面要说到的癸(指代水),「庚癸」就成为告贷粮水的隐称,这个用法要追溯到《左传·哀公十三年》:
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后来「庚癸之呼」就指向人借贷,「庚癸诺」就指同意借贷。
清代陈鼎《东林列传》卷十四 :
北方告急,边饷不支,外有庚癸之呼,内无度支之蓄。
《红楼梦》中还以「庚信」指月经,可能与庚癸相连有关,第六九回:
已是三月庚信不行,又常呕酸,恐是胎气。
这里就是指三个月没来月经。
由于古人的粗心,「庚信」和「庾信」经常弄混,以至于阅读提及庾开府的文字时总觉得哪里怪异非常。
五、壬癸
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所以壬癸组词通常与水有关,比如温泉之神称为「壬公/壬夫」,传说中玄冥一族后代壬夫娶了祝融一族后代丁女(丁芊),水火交融之下便成了温泉神,也是挺合理的脑洞。苏轼 《真一酒歌》:
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
「天癸/癸水」则指「元阴」,即「肾精」,男女发育性成熟时则「天癸至」,《黃帝素問·上古天真论》: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
此外,「天癸/癸水」也被用来特指月经,明清人称月经为「红潮」、「入月」、「桃花癸水」之类,如清代和邦额《夜谭随录·梨花》:
怪底守身如处子!且十八九岁,天癸未至。今若此,复何疑哉!
=======结束分割线=======
天干与五行含义结合的词汇大抵上就是上述这些,其他与五行无关的没有列举,比如科甲、厶乙、同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