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是港台鬼片兴盛的年代。当时在大陆,港台鬼片极为流行,尤其以林正英为代表的僵尸电影流,以至于在某个时段还流行过僵尸牙、僵尸指甲等恶搞玩具。
但本人以为,港台鬼片兴盛时期种类繁盛,林正英的僵尸鬼片流只能代表其中一个大类型,并不能够代表所有的港台鬼片。
在这里,本人根据鬼片内容风格进行简要了划分,将当时流行的港台鬼片分为如下几大类:
第一类是恐怖、血腥、神秘类型。此类鬼片以因果报应为主题,以巫术、降头、巫蛊等邪术为卖点,杂夹着血腥、神秘和色情,充满着视觉冲击力,以此让人感到恐怖和灵异。这一大类又可分为几种:一是以血腥视觉冲击力为主,因果报应、邪术介绍为辅的鬼片,比如:
《魔胎》(1983年,香港
《淫种》(1986年,香港)
《邪》(1980年,香港)
《魔》(1983年,香港)
二是以邪术介绍为主,因果报应、视觉冲击为辅的鬼片,比如:
《种鬼》(1983年,香港)
《降头》(1975年,香港)
《勾魂降头》(1976年,香港)
《蛊》(1981年,香港)
《南洋十大邪术》(1995年香港)
三是以因果报应为说教,邪术介绍、视觉冲击为辅的鬼片,比如:
《天煞》(1986年,香港)
《毒蛊》(1983年,香港)
《脑魔》(1983年,香港)
《毒咒》(1985年,香港)
《养鬼》(1982年,香港)
《请鬼》(1984年,香港/泰国)
《猛鬼出笼》(1983年,香港)
《猛鬼出笼2艳鬼发狂》(1984年,香港)
这类鬼片有个固定的题材,就是通过人类不加控制的放纵欲望,结果引火上身不光害死自己、还连累他人、最后还祸害后代的故事,以此宣扬因果轮回、善恶有报的理念。
第二类是灵异、幽默、功夫类。此类鬼片故事比较繁杂,一般以功夫、斗法为卖点,添加幽默、灵异等元素进行调制,恐惧感和血腥感并不强,一般也没有什么色情镜头。这类鬼片大家都十分的熟悉,就是以林正英为代表的僵尸、鬼片电影、电视剧系列,比如:
《僵尸先生》(1985年,香港)
《僵尸家族》(1986年,香港)
《灵幻先生》(1987年,香港)
《僵尸叔叔》(1988年,香港)
《一眉道人》(1989年,香港)
《驱魔警察》(1990年,香港)
《新僵尸先生》(1992年,香港)
《人皮锦衣》(1992年,香港)
《精灵变》(1992年,香港)
《妖兽尸王》(1992年,香港)
《僵尸至尊》(1991年,香港)
《人鬼神》(1991年,香港)
《驱魔道长》(1993年,香港/台湾)
《鬼打鬼》(1980年,香港)
《人吓人》(1982年,香港)
《鬼咬鬼》(1990年,香港)
《鬼赌鬼》(1991年,香港)
《僵尸道长》(1995年,香港)
《僵尸道长2》(1996年,香港)
除此之外,其它的经典鬼片也不少,比如:
《表哥到》(1987年,香港)
《僵尸翻生》(1986年,香港)
《僵尸再翻生》(1987年,香港)
《僵尸医生》(1990年,香港)
《极速僵尸》(2001年,香港)
《撞邪先生》(1988年,香港)
《鬼抓脚》(1988年,香港)
《猛鬼差馆》(1987年,香港)
《猛鬼学堂》(1988年,香港)
《尸家重地》(1990年,香港)
《追鬼七雄》(1983年,香港)
《俾鬼捉》(1986年,香港)
《凶猫》(1987年,香港)
《鬼新娘》(1987年,香港)
《捉鬼合家欢》(1990年,香港)
《捉鬼合家欢2麻衣传奇》(1990年,香港)
《茅山学堂》(1986年,香港)
《魔高一丈》(1987年,香港)
这类鬼片比较统一的特点就是以功夫、斗法、灵异和幽默这四样为主。
第三类是日常生活类。此类鬼片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题,添加灵异、恐惧、幽默、血腥、悬疑、斗法等元素调制。比如:
《开心鬼》系列(1984年—1991年,香港)
《阴阳路》系列(1997年—2007年,香港)
《山村老尸》系列(1999年—2002年,香港)
《第一诫》(2008年,香港)
《三更》(2002年,香港/韩国/泰国)
《三更2》(2004年,香港/日本/韩国)
《凶榜》(1981年,香港)
《凶榜之鬼王再现》(1999年,香港)
《魔图》(1992年,香港)
《凌晨晚餐》(1987年,香港)
《怪谈协会》(1996年,香港)
《回转寿尸》(1997年,香港)
这类鬼片的特点是通过描写人鬼互动的故事对现实进行讽刺。
第四类是童趣类。此大类鬼片以儿童为主题,添加魔幻、神话、灵异、幽默等元素。这类鬼片大家也比较熟悉,是以林小楼、刘致妤、郑同村等少儿演员为主演的电影,比如:
《幽幻道士》系列(1988年—1992年,台湾)
《新桃太郎》(1987年,台湾)
《新桃太郎之大显神威》(1986年,台湾)
《新十二生肖》(1991年,台湾)
《灵幻童子》(1986年,台湾/香港)
《凤凰王子》(1989年,台湾)
《僵尸少爷》(1986年,香港)
《僵尸小子之天外天小子》(1988年,台湾)
《没大没小》(1992年,香港/台湾)
这类鬼片的特点如下:1.以少年、儿童为主角。2.孩子们大都身怀绝技。3.反派一般是成年人。3.故事情节一般是正义的主角通过一番努力打倒最后的反派。
第五类是魔幻、奇幻类。严格意义上说这类应该叫神魔片,此类鬼片一般以人鬼、人妖恋情为主题,融入各类神话元素,再添加灵异、血腥、动作、斗法等元进行调制。比如:
《倩女幽魂》(1960年,香港/台湾)
《山中传奇》(1979年,香港)
《妖魂》(1983年,香港)
《倩女幽魂》系列(1987年—1991年,香港)
《魔唇劫》(1991年,香港)
《追日》(1991年,香港)
《狐仙》(1992年,大陆/香港)
《妖兽都市》(1992年,香港)
《青蛇》(1993年,香港)
《少林僵尸天极·地极》(2004年—2006年,香港)
《奇缘》(1986年,香港)
《新蜀山剑侠》(1983年,香港)
《阴阳错》(1983年,香港)
《小狐仙》(1985年,香港)
这类鬼片(或神魔片)的统一特点是人鬼恋情、人妖恋情、神话元素。
第六类是其他类。这些都是小众分类。比如:
政治隐喻类:《鬼干部》(1991年,香港)
《僵尸大时代》(2002年,香港/日本/荷兰)
生化类:《生化寿尸》(1998年,香港)
《生化丧尸之特警任务》(2000年,香港)
纪实探索类:《大迷信》(1992年?1993年?,香港)
大锅乱炖类:《杀入地狱》(1991年,台湾/香港)
恐怖科幻类:《原振侠与卫斯理》(1986年,香港)
《卫斯理之老猫》(1992年,香港)
这类鬼片统一特点是比较小众、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