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天文×七夕|牛郎星和织女星竟不是原配?

昨天是七夕节,不知各位过得如何

今天不妨从一个传说谈起。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谈及七夕,必会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自两汉起,该典故就寄托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时至今日,我们仍为牛郎织女二人为天河相阻的结局而感到黯然。与传说相呼应的,是夏季夜空中两颗明亮的恒星,牛郎星和织女星。在天球上,牛郎星与织女星仅仅相距36度(粗略计算结果),却被银河阻隔,其中牛郎星位于银河以东,织女星位于银河以西,二星实为隔河相望。

牛郎织女星其实很短时间就相聚_牛郎星和织女星_牛郎织女星离地球多远

织女星所在的天琴座在银河以西,牛郎星所在的天鹰座在银河以东,天鹅座横亘银河之上,中间夹着天箭座和狐狸座 : 截图

牛郎星和织女星_牛郎织女星其实很短时间就相聚_牛郎织女星离地球多远

如果天河对应银河,那么鹊桥在哪里呢?位于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的天鹅座是一个看似不错的选项。天鹅的身躯沿银河伸展,翅膀连接银河东西两侧。然而,考虑到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晚在两汉时期便已广泛流传,而天鹅座的概念在明清时期方才流入中国,将鹊桥解释为天鹅座在逻辑上有明显漏洞。

可见,想要寻得答案,还需从中国古代天文体系入手。

与古希腊划分星座的方式类似,我们的祖先将黄道附近的恒星划分为了28个星宿,并将每7个星宿划入一象,故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列子·天瑞》中有“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说明星宿的概念最晚成熟于先秦。对于28个星宿之外的恒星,古人又陆续将其划分为300多个星官。与现在以“星座名+希腊字母”的格式命名亮星的方式相似,古人通常通过在所属星官名后加数字的方式对亮星进行命名,例如参宿四和参宿七位于参宿。

牛郎星和织女星_牛郎织女星其实很短时间就相聚_牛郎织女星离地球多远

深蓝色直线连接而成构成星官,旁边淡蓝色的字是星官名 : 截图

中国古人眼中,今天的天鹅座天区是一个名为“天津”的星官。《说文解字》有言:“津,水渡也。”结合其横跨银河的特点,不难看出,天津便是连接银河两岸的渡船。以天津对应传说中的鹊桥,似乎再合适不过了。

牛郎星居于银河之东,织女坐落在银河西畔,二星之间有天津相连,星象与传说中描绘的情景一一对应,引人叫绝。

牛郎星和织女星_牛郎织女星离地球多远_牛郎织女星其实很短时间就相聚

牛郎星和织女星_牛郎织女星离地球多远_牛郎织女星其实很短时间就相聚

但,这是真相吗?

在《史记·天官书》,司马迁做过以下记载

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在中国古星图上,今日所谓“牛郎星”位于河鼓星官,通常记作河鼓二。按照司马迁的说法,牵牛星的北方是河鼓,这表明牵牛星并不是河鼓的一部分,因此“牛郎星”可能并不是在诗歌中为人传诵千年的牵牛星。司马迁又指出,河鼓星官中最明亮的恒星叫做上将。千年之后宋代苏颂编撰的《新仪象法要星图》可以佐证这一观点。可见,在相当长的时间中,“牛郎星”一直被中国人称作河鼓二或上将(大将军),而与牛郎无太大关联。

那么,牵牛星究竟何在?牵牛以北为河鼓,则牵牛在河鼓以南。有趣的是,由河鼓向南约20度正是玄武七宿中的第二宿——牛宿。而牛宿东方紧邻女宿,亦作婺女。看到牛+女的组合,读者们想到了什么?牛郎织女的传说?难道这就是真相吗?恐怕还需再反转一次。

让我们回到《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迢迢牵牛星》

牛郎织女星离地球多远_牛郎星和织女星_牛郎织女星其实很短时间就相聚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篇中,首句写牵牛星,第二句写“河汉女”。织女星官位于银河之畔,而女宿距银河较远,由此可以推断“河汉女”更有可能指代织女一,即织女星。三四句描绘了机杼上辛勤织布的女子形象,说明“河汉女”实为织女星。然而,牛宿中最亮星视星等仅为3等,而织女星视星等达到了0等,在亮度上二者整整相差2.512^3≈15.8倍,很难将其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牛郎”和“牵牛”之间的关系也值得玩味。

自两汉时期起,大多数文学作品中对主人公都以“牵牛”和“织女”相称。如曹植《洛神赋》中

咏牵牛之独处。

后有唐杜牧《秋夕》中的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刘禹锡《浪淘沙》中还有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可见,在隋唐及以前,故事真正的主人公应是“牵牛织女”。宋代出现了“牛郎织女”一说,见宋陈东《西江月》

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

明清年间,牛郎织女的说法成为主流,在这一过程中牵牛渐渐沦落为牛郎的别称而被人们所淡忘。例如清郑燮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写道

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

至此,牛郎织女一事的线索已逐渐明了。

先秦时期,先人划分出了牛宿和女宿两个星宿,原因不明,或与传说有关,或无关。西汉时期,牵牛星很可能位于河鼓二以南的牛宿,具体是哪颗恒星无法确认,但绝对不是现在的牛郎星。东汉时期,“牵牛织女”的传说在百姓中流传甚广,并在民歌和文人诗赋中出现。直至隋唐,“牵牛织女”依旧具有较大影响力,常常以典故在诗文中出现。两宋时期,故事男主角的名字由“牵牛”变为“牛郎”。某时起至今,称河鼓二为牛郎星。

牛郎织女星离地球多远_牛郎织女星其实很短时间就相聚_牛郎星和织女星

为何在宋代开始频频出现“牛郎”称呼?我们或许可以推测,唐末宋初之年,有人为河鼓二,即上将星赋予了“牛郎”的称谓。与牛宿中的恒星相比,河鼓二显得异常明亮,其视星等达到了0.77,相当于织女星的80%,且河鼓二与织女星更加接近。从任何角度看,与牛宿的暗星相比,河鼓二都更适合与织女一组cp。

两宋及以后的人显然也更乐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组合,由“牛郎织女”的称谓迅速占领诗文便可见一斑。

牛郎织女星其实很短时间就相聚_牛郎织女星离地球多远_牛郎星和织女星

夏季大三角由织女星、牛郎星和天津四3颗夏季亮星组成,这三颗恒星在中国古代天文体系中分别属于织女、河鼓和天津,在现代星座体系中位于天琴座、天鹰座和天鹅座,且均是星座中的α星 :

虽然今天我们所谓的牛郎星与织女星可能并不是祖先创作传说时所指代的那两颗恒星,甚至可能是后人强行附会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传说推动了天文学在民众中的普及,通过将传说与星象的有机结合让更多人关注到夏季星空,也让七夕节在一代代文人对牛郎织女星的传诵中流传至今。

以发展的眼光看,随着时代的改变,科学文化的改变是必然的。能够推动科技发展、文化进步的变化都值得肯定。因此,我们不必过分纠结于“牛郎星”和“织女星”最初究竟对应哪颗星体,更不应贸然否定当前的叫法。当我们摒弃崇古批今的态度,回过头细细挖掘一个文化现象演变发展的道路,方能真正体会到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到时代的进步。

主旨升华毕。今天借着七夕节的机会谈了谈对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一些认识与见解,欢迎各位在评论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欢迎指正前文中出现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