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由来是什么?冬至吃饺子的来历是什么?众所周知,冬至属于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而且也是一年中比较重要的节气了,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到了冬至节气很多地区有着不同的习俗,但是对冬至由来了解的却不多,下面我们和养生在线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冬至的由来和吃饺子的来历吧。
1、冬至的天气特点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习惯自“冬至”起“数九”,即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三九”是天气最寒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2、冬至的计算方法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计算结果减1日。
3、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24节气中第一个被古人所定下来的节气,其实冬至的起源其实是王朝都城的规划计划,在三千多年前,当时的人们用土圭法测量,虽然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但是却造成了很久远的影响。
周灭商之后,利用土圭法测出了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用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从周朝到秦帝国,都是以冬至为一年的开始,直到汉武帝时期,任用夏历,才把冬至从正月中分离出来,为单独的一个节日。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传说冬至吃饺子缘起于东汉医圣张仲景,据说在冬天张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冻坏了耳朵,故把御寒的药物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物体,起名“娇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让人们连汤吃下,保护耳朵。
有关冬至的知识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时至今日,人们把包饺子的习俗沿袭了下来。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冬至养生注意事项
1、生活起居
冬至养生第一步就是体现在生活起居上。我们应该要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后再出来活动为宜。同时,也要穿好贴身保暖衣物,以抵御寒气侵袭。另,若是在冬至时节前后能睡好午觉,在养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既能保养神气,也能劳逸结合,达到养生的目的。
2、饮食调养
“药补不如食补”这句话说的就是养生中的饮食功效。而若在冬至时节能选择美味的、补益的食物进行滋补,那岂不美哉?那么美味、补益的食物有哪些呢?养生专家则建议,首选温补类食物。
3、保持室内通风顺畅
冬至气候寒冷,气温低下,不少人为了防寒保暖,在家的时候习惯紧闭窗户,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行为。若长时间待在不通风的室内,室内的二氧化碳就会急剧增加。在加上汗水的分解产物,消化道排除不良气体等,将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从而会使人在这样环境中出现头晕、食欲不振等现象,不利于人体养生。因此,冬至应该尽量开窗换气,保证室内拥有一定量的新鲜氧气。
以上是养生在线小编给我们介绍的有关冬至的天气特点,计算方法以及由来,我们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会发现,冬至是一年里面日影最长的一天,很多地区在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如果冬至吃饺子把汤也喝了,是可以保护耳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