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一步一步来说正月初八燃灯。
一正月初八燃灯、上灯圆子落灯面
所谓的“上灯”是指的“上灯节”。因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正月初八燃灯,“上灯节”的具体日子也不同。譬如,在南方的一些地区,从元月初八开始就能够“上灯”,因此,元月初八就被称为“上灯节”。但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所谓的“上灯”一般在正月十五进行,因此,就把正月十五称为“上灯节”。
所谓的“圆子”正月初八燃灯,是指汤圆。意思是: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一定要吃汤圆。
所谓的“落灯”,是指“落灯日”,意思是可以将悬挂的灯笼卸下来收藏了正月初八燃灯。而这个“落灯日”全国的风俗大抵相同,也就是指正月十八日。而在正月十八这一日则是需要吃面条的。
二、上元无雨多春旱
所谓的”上元“是指”上元节“。”上元节“也称为”元宵节“、”灯节“等。也就是正月十五这一天。
所谓的”无雨“也就是指没有下月。
所谓的”多春旱“就是指春季会干旱少雨。
这句俗语的通篇意思是:如果正月十五这一天没有雨雪的话,那么,在当年的春季会遭受旱灾。
三、历史经验
2007年正月十五那天,辽宁沈阳遭遇了一场雪灾,据说,雪灾造成了人们出行困难,以至于学生都无法正常上学。
但自从正月十五下过一场暴雪后的一个多月内,沈阳几乎没有任何雨雪天气过程,遭遇了旱灾。
2007年正月十五那天,河南郑州是晴朗天气。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却下了三场中雨或小雨,从而打破了郑州常年”春旱“的历史纪录。
四、今年春天会旱吗
通过历史经验可以看出:仅凭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否下雨或下雪去判断当年是否会发生”春旱“的情况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今年正月十五虽然没有下雨或下雪,但不一定就能够”预示“春季的雨水情况。今年的正月十五,我们这里也是晴天正月初八是什么日子,但我查询了中长期的天气预报,在未来的15天内居然有两次降雨过程呢!因此,今年春天究竟会不会出现”春旱“的情况,现在谁也断定不了。
五、别迷信什么俗语
俗语的来源非常复杂。有些俗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而有些俗语则是个别人根据某个”个例“事件而”随口而编“的。因此,决不能神话俗语,迷信俗语。譬如,俗语说”水缸出水山戴帽,必有大雨到“,而我就经历过几次”水缸出水山戴帽“而无”大雨到“的天气状况。所以说,俗语在生活当中仅仅具有参考意义,并无实际的指导意义。如果过于迷信俗语,是肯定会在生活或工作中吃亏的。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今年春天究竟会不会出现天气干旱的现象,仅凭正月十五是否下雨(雪)是无法判断的。俗话说”天气无娘,变化无常“,对于”无娘“的天气来说,谁也约束不了,因此,它是会随心所欲去变化的。
上元灯会的上元是指什么?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在汉文帝时正月初八是什么日子,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