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领导抗元的民族英雄陆秀夫,在厓山战败、亡国之际,背负宋帝昺投海就义,备受后世敬仰传颂。如今陆秀夫的后裔遍布潮汕,但就延续着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在这个大宗族中有人姓陆,有人姓陈,但他们都不忘祖德,共同传承着每年春秋两祭的传统。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农历正月初三一大早,位于潮阳区西胪镇西一社区内的忠贞祖厅,当地群众正陆续前往进香拜祖。从忠贞祖厅门面悬挂的灯笼来看,显然这是一座陈姓的祖祠。陈姓族人祭祖仪式,与潮汕风俗也并无差异。但记者仔细观察发现,祖厅神龛正中供奉的祖先牌位却是南宋丞相陆秀夫,厅堂墙上悬挂的祖像也是陆秀夫。西一社区的老前辈陈汉钦告诉记者,他们的确是秀夫公的子孙,先人是从揭阳东岭迁徙过来的,来这里创祖的。后来因为历史问题,为了全村的和谐才全部改姓陈。
↑西胪 忠贞祖厅
为了证实他们是陆秀夫的裔孙,几位老辈人还带记者登上西胪的狮山,这里有一大片山地被他们俗称“陆厝山”,遍布先人祖墓。从明、清、民国甚至到解放后的墓碑,碑文上镌刻的先人名字全部都是姓陆。据陈汉钦介绍,他们这一族自先人在西胪创祖至今,墓园的墓碑一直都是刻陆姓,在当地是公开的。
↑“陆厝山”墓地上的陆姓墓碑
那为何祖先姓陆,西胪的裔孙们却姓陈,而过世后墓碑仍刻上陆姓呢?为解答这个疑问,当地老辈人向我们展示了正在重修中的族谱,向我们介绍陆秀夫一族的繁衍脉络和迁徙史。原来,当年陆秀夫随南宋流亡朝廷转战厓山、直至战败殉国的时候,陆秀夫长子陆繇滞留在潮汕照料陆秀夫母亲。待宋朝亡国之后,陆氏子孙就散落隐居潮汕各地。经历数代人的迁徙,到明朝中期,陆氏其中一脉、第8世裔孙陆简直,娶了现今揭东东岭一带的黄氏女子为妻,家族才逐渐在东岭安定下来。
↑揭阳东岭
揭阳东岭陆氏家庙理事会秘书长陆大雄为我们讲了一个先祖的故事:话说,陆简直公早年在东岭坑上围的黄员外家里教书,每逢刮风下雨,简直公就眼泪涟涟。黄员外就关切地询问原因。简直公才道出,自己的父亲蜗居在榕江边,那时咸潮仍不时入侵,加上当地地势低洼,遇上涨潮家里往往被浸。黄员外得知原委,就大方地对这位女婿说,“东岭的山是咱自家的,你父亲怎用得着在榕江边浸咸水?!你看哪块地好,就让你父亲迁过来住。”
相传陆简直略懂地理,他不单把父亲陆西山,甚至把叔父陆西涛等亲人都接到东岭,择地在东岭凤尾园一带置业发展。后来陆氏宗族在当地逐渐发展为大姓望族。
在现今东岭陆氏家庙大厅上,悬挂着一块题有“忠贞”两字的牌匾,“忠贞”是陆秀夫谥号,这块牌匾由明嘉靖年间状元林大钦题赠给东岭陆氏先贤陆黼。陆黼就是陆简直的其中一个孙子,早年是潮州府选送国子监的廪生之一,后任封川县正堂,相传他还是林大钦的启蒙先生。东岭老辈人陆忠畅为我们讲了一段轶事:相传老祖宗陆黼早年在林大钦家乡教书,常见林大钦在私塾外玩耍,虽然顽皮但聪慧能读诗书。陆黼就问大钦为何不上学读书,大钦表示家里经济拮据读不起书。陆黼有意培养这个孩子,于是将大钦招入私塾,悉心栽培。
↑林大钦题赠的“忠贞”牌匾
话说林大钦在朝廷翰林院为官三年后,以母亲生病为由,辞官回到家乡仙都村,边尽孝边讲学,同时开始营造状元府伺奉老母。恰好东岭陆氏族人也正开始建造陆氏家庙。当时潮汕一带的建筑木材,大都依靠水运,从上游顺韩江漂流至下游。但陆家的木材流经仙都村时,就被营造状元府的施工人员拦截。正在陆氏族人无计可施之际,恰逢陆黼回乡省亲,得到消息他就登门去拜访林大钦,准备索要木材。因为陆黼曾经是林大钦的启蒙老师,林大钦就吩咐下人开中门迎接,以师生之礼接待,而且林大钦一连几日盛情款待,却避开不谈木材的事情。几天后陆黼心急火燎,心知家乡那边还在等木材,不得已就说出了此行来意。林大钦毫不诧异,慷慨表示,请老师去江边指认,只要认出是陆家的杉木,有多少就运走多少。结果等到杉木运回东岭,陆氏族人才发现,林大钦还悄悄送了一根非常大根的木材,意在给陆氏家庙做栋梁之用。可惜,这根栋梁在抗战时期,随着家庙被日寇摧毁而消失殆尽。
后人相传,林大钦在接待老师陆黼时,已暗中查明事情原委,并责成下人知错就改,巧妙化解了宗族矛盾。等陆氏家庙落成时,又题写“忠贞”两字牌匾敬赠老师,被传为佳话……
↑揭阳东岭陆氏家庙
陆秀夫裔孙定居揭阳东岭,耕读传家,又办学传道,使这个宗族日渐昌盛。但为何又有裔孙迁居西胪还改姓陈呢?这又得回过头来,从陆氏定居东岭村之初发生的一宗宗族矛盾谈起。
在现今揭东东岭陆和东岭许两座自然村相邻的地方,有一座林木茂密的小山,名叫龟山。相传在早年,陆氏族人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与陆简直同时来东岭创祖的叔父陆西涛,过世后就被子孙安葬在龟山脚下。起初邻村的许氏族人并不反对,但过后可能是得到风水师指点,许氏族人也想抢占风水,就在距离墓地前三丈之处建起了这座神庙,人称“东岭古庙”。因为神庙和墓地比邻而建,当年就引发了陆、许两族的矛盾。墓主陆西涛的儿子陆惠迪于是上县衙去打官司。揭阳东岭陆氏家庙理事会会长陆仰荣也讲了一段轶事:话说陆惠迪去打官司的时候,东岭许暗中派人去贿赂县官。本来陆氏的墓地位置是在庙的后方,却被县官写作“宫前风水后”,歪解成:宫是先前建的,墓地是后来建的。这样一来官司就打输了。
↑引发两族官司的东岭古庙
为了不让矛盾闹大,当时输了官司的陆惠迪听从了夫人的劝解,决定举家搬离东岭,退一步海阔天空。原来,陆惠迪的夫人陈氏是当时的西胪乡人,妻舅在西胪还是殷实大户,他们都赞成陆惠迪迁居西胪。从地理位置看,西胪就在榕江对岸与东岭相望,两地来往比较方便。于是陆惠迪一房从此落户西胪,逐渐在西胪“后宫埔”一带置业发展,开枝散叶。
定居西胪的陆氏裔孙不忘祖德,为弘扬先祖陆秀夫精忠报国的精神,在明末就率先建成了“忠贞祖厅”,专门祭祀“忠贞”公陆秀夫。而直到清末才另外兴建惠迪祖祠,来缅怀那位来西胪创祖的惠迪公。西胪镇西一社区的老辈人陈贞如还介绍说,他们宗族每逢祭祖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即正月初三拜完丞相祖,当天族人会顺便奉上果盒去拜西胪一世祖惠迪公。而到了八月初二,一世祖惠迪公忌日,大家也会奉上果盒去忠贞祖厅拜陆丞相。
从明末到民国初,西胪陆氏族人勤耕力作、艰苦创业,使陆氏宗族在当时仍是多姓氏的西胪乡中站稳脚跟。然而,民国初年西胪发生了一场不同宗族之间的纠纷,为维护乡里的稳定、避免内斗,陆氏族人又再一次采取“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解决矛盾方式,合议决定改姓,使乡里统一姓陈。但为让后世不忘祖宗,族老们立下规矩,所有裔孙死后在墓碑上仍要刻上陆姓,祭祀祖先的旧俗不变。而且祖祠龛前挂“陆”字灯笼,祠堂大门则挂“陈”字灯笼。直至今日,一些族人在兴建住房时,仍在大门内侧刻上“忠贞毓秀”的门匾,以铭记自己是“忠贞”公陆秀夫的裔孙。
↑西胪民居的“忠贞毓秀”门匾
话说回来,先辈们维护乡里和谐团结的初衷,在改姓事件若干年后就经历了考验。当时抗战爆发,潮汕沿海先后沦陷,日寇的魔爪多次企图伸向西胪一带。西胪境内不同血脉的陈氏乡亲众志成城,团结起来武装保卫家乡,惠迪祖祠也一度腾出来作为抗日力量的临时驻地。后来全西胪的抗日斗争取得了多场胜利。
↑曾作为地方抗战武装临时驻地的惠迪祖祠
如今又经过几代人的开拓进取,西胪的“忠贞”公裔孙在政界、学界、商界都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很多成功人士热心家乡公益,敦睦乡邻。族人们对陆、陈两姓的宗亲都一视同仁,无论是哪一方祭祖都积极参与;西胪西一社区内的游神赛会也积极支持。作为“忠贞”公裔孙的陈贞如老伯微笑着对记者说,这才符合和谐社会的新风尚嘛!
在潮汕历史上,有若干个宗族,因为避讳、避难、过继、报恩等各种历史原因,后来都改了姓氏,但他们与“忠贞”公的后裔类似,都怀着不忘祖宗根本的文化认同心理,族人死后恢复原本姓氏。这种文化现象,也彰显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深远影响力。
汕头电视台/民生档案 记者/林剑铭 林晓军
上一篇
噬嗑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