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句话叫做“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说的是一些人虽然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命过轻薄————生死由不得自己,出生就贫贱,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一直到死都很卑微。那么,谁来评价这些人呢,其判词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红楼梦》中的晴雯、黛玉都是这样的女子,出身卑微,却心比天高,最后到死都没有翻身。那么,只有等到她们死了之后,人们才会下那样的判词。其中有对她们生命的慨叹,有对她们命运的无奈,同时也有对自身活着的庆幸,更有对她们心气颇高的一种嘲讽,要后人做人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要心气太高,因为命运早就注定了的,无法改变。心气低了,突然有了好事儿,就会欢喜;而心气高了,即便有好事儿也不会欢喜,还会“这山看着那山高”,欲望总是难以满足,于是只能活在痛苦的追求之中,不能“知足常乐”。
由此来看,“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背后似乎隐藏着宿命论的东西,也一定有对于那些追求权贵的女子的一种嘲笑,作为镜鉴。
那么,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吗?肯定不是。人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如果非要交给别人,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其实,从《红楼梦》来看,晴雯、黛玉这些心比天高的弱女子命运没有把握在自己手里,而是被大家族牢牢把控。自从她们进入贾府的大门,她们的命运就不由她们自己做主了。她们心气高,并不算毛病,哪个女子不是心气高的?她们的命运也不能成为别人的借鉴,因为她们的命运已经不是所有女子的命运,而是在大家族的掌控下的命运。在那个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统治阶级不需要女子上位,也不需要她们掌权,争个大老婆、二老婆、三老婆还可以,别的权力的是不能置喙的。于是,女子只要能洗衣服做饭生孩就行,不要追求什么权力和富贵,那样会“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
但是,封建社会并不缺乏一些敢于突破封建礼教和大家族统治的奇女子,虽然她们最后都碰得头破血流,体无完肤,甚至丧身殒命,但是,她们起码挣扎了,反抗了,甚至用自己的命来谱写妇女自由的悲歌,确实可钦可敬。只是的女子没有财权,没有恋爱的权利,也没有自主权,却受到族权、父权、夫权的压榨,怎能得到自由?在自甘庸庸碌碌的一群女子之中出现一些难得的探索自由的女子,就会被评定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反面人物,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供后人借鉴。
她们为了获得自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被后世人污蔑,确实有些不公道。要说追逐权力和富贵,男人们似乎做得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女人追求一下就是“心比天高”了?如果说女人为了争取自己的独立和封建礼教作斗争就是“心比天高”,那么男人们是不是一生下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心比三十三层天还高?
幸运的是,现在的妇女得解放了,不幸的是很多人仍然信奉命运,仍然告诫孩子不要“天比天高,命比纸薄。”,还拿那些奇女子做例子来说明,其实已经思想倒退了,成了封建老古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