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舞龙舞狮:小孩子都希望坐在父亲的肩膀上

俗话说:“初一的灯十五的火”,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家家户户吃着元宵赏月、大街小巷里闹花灯的习俗正在频频上演,许多与这个节日有关的活动都在夜幕降临后,如一盘盘美味的佳肴,在盼了一年的孩子们眼中,粉墨登场。比如舞龙舞狮,你还记得吗?

正月十五,舞龙舞狮集中在建设路上表演,观看的市民人山人海

舞龙舞狮是新年的传统节目,只在正月十五日当日上演。待到舞龙舞狮热闹完,新年也算是过完了,大家的生活又该重新步入正轨了。

如今的年,我们也能看到舞龙舞狮队伍走街串巷,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挨着街边店铺家家询问:“老板,新年大发讨个吉利,舞个狮龙镇宅旺宅、五谷丰收、赚个盆满钵满、一年从头红到尾啊!”

并非家家都有兴趣看这种略带邋遢的队伍表演,即便碰到有兴趣的商家谈妥价钱,队伍锣鼓齐鸣开始造型,过往行人也少有驻足观看鼓掌叫好的。

舞龙舞狮:小孩子都希望坐在父亲的肩膀上

“在我们小时候可不是这样。”步入中年的吴倩回忆……

“小时候,我们把舞龙舞狮统称为‘耍龙灯’,每年的正月十五那些舞龙舞狮队都上街了。”吴倩说,小时候,到了正月十五,株洲的大街建设路上,绝对是人山人海,在一些大企业大单位门口,也会请到这些民间艺术家们表演热闹一番,她曾在体育路上的自来水公司门口观看过,围观市民非常多,密密麻麻的人群中,锣鼓鞭炮声中,大家的吆喝、笑声,孩子们兴奋的尖叫声,此起彼伏。

在吴倩的印象中,正月十五这一天,株洲的大街上一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都是老老小小全家出动,来到建设路。

建设路上舞龙舞狮队集中表演的地段在老体育场门口(即神农公园正门南边200米处),锣鼓班子和表演队伍很多。街道两边早被群众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来得越早,越能占据有利位置。人们都伸长了脖子朝路口方向看,随着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来了来了”,大家沸腾起来,朝街中心挤去,瞬间就将舞龙舞狮队伍围了起来。在狮子与巨龙的前后左右,还有划旱船、扭秧歌、抬花轿、踩高跷等节目一同亮相,走至跟前,我们这一片的兴奋值达到顶峰,叫闹不断,就指望着能随巨龙的舞姿一直往前走,但哪能走得动?前面的市民还在盼着近距离观看呢。

为了能看到更热闹的场面,我们小孩子都希望坐在父亲的肩膀上

“因为人多,孩子们大多坐在父亲的肩膀上,这样能获得最佳的观看视角,我们称这为坐高高马,是孩子们的特权。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的肩膀理所当然就成了我的‘王位’,姐姐哥哥都只能羡慕地仰视我。”吴倩说。

为了能看到舞龙舞狮,吴倩坐在父亲那厚实宽阔的肩膀上,两只小手抓住父亲的耳朵,小眼睛应接不暇,将街道中央的热闹场面看得真真切切。

“这边是舞狮队,那边是舞龙队,有时候几支队伍还相互较劲。狮子蹿起来蹬到高处张开嘴扑闪着它的大眼睛,我一看,嘴巴里面居然是个人,一个叔叔正在翻动着狮子的大眼睛!这边的舞龙队也不甘示弱,甩着龙须蜿蜒攀至高处,将狮子围在中心,龙头下的人一个踩着一个人的背往上站,这套叠罗汉的功夫引来观众们的喝彩。”当时精彩的场面,吴倩记得非常清晰。

舞龙舞狮:小孩子都希望坐在父亲的肩膀上

如今,吴倩已人到中年,许多年没有再见过幼童时那样的舞龙舞狮场面,他的父亲也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但每到正月十五,她的耳边就能响起“耍龙灯”时震耳欲聋的吆喝锣鼓声,然后是父亲那厚重的肩膀,心中涌出无尽的暖意和怀念。

多年后,大家仍记得那些热闹的场面

偶尔,吴倩和家人也会回乡下的外婆家过正月十五,在农村,那可是家家户户都要舞龙舞狮的,和株洲市区不同的是,乡下自家门前耍龙灯必须要提前预请。

“主人家的红包给得多,舞狮队的鞭炮就放得越多,狮与龙的比斗招式也就更丰富,表演时间也更久。有一年,队伍来了,外婆家里封了大红包给他们,大锣、大鼓、大钹声中,鞭炮一直没停过,哥哥和表兄弟们玩得不亦乐乎,小孩们非常淘气,在舞狮队的表演场地上到处乱窜。我还记得有一次,哥哥一不小心跌倒在屋前结了冰的水沟里,还把冰给踩破了,鞋子全湿,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吴倩笑着说,直至长大后很多年,家人过年团聚时,表兄弟们还会拿当年的这桩糗事来笑话哥哥,大家笑着、回忆着,仿佛就回到了当年那个咚咚隆咚锵的热闹舞狮现场。

(本版采写 记者 谭昕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