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今日大暑

旱云飞火燎长空,

白日浑如堕甑中。

——【金朝】赵元

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2021年7月22日22时26分,我们迎来大暑节气。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7月23日前后,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有了头伏的热力积蓄,各地的夜间气温将普遍比头伏高,热感更加明显。此时产卵在枯草上的萤火虫卵化而出,天气闷热难耐,土地湿气蒸腾,频繁的雷雨总是不期而至,使人措手不及。但热归热,也有专属于盛夏的乐趣,比如“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于暑月游船赏月观景,或躲在家中“空调、WIFI、西瓜”,都值得我们去用心感受。

热浪滚滚 大雨倾盆

让人“七上八下”的“七下八上”

气象大数据显示,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地降水最集中、强度最强、极端降雨发生概率大的一段时期,防汛也随之进入关键期,此阶段被称为“七下八上”。按照雨季防汛标准,也可以将这个时间段延伸为7月中旬后半段到8月中旬后半段,大约为一个月时间。

据气象和水文预测,今年“七下八上”期间,黄河、海河、松花江、辽河、黑龙江等流域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长江、珠江及钱塘江、闽江等河流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当前正值暑假旅游旺季,也是汛期自然灾害事故易发多发时段,大家出行前要合理规划旅游行程,关注目的地天气情况。

中央气象台预计,本周内,山西东部、河北西南部、贵州西部、西南地区南部、广西西部和南部、广东西南部、海南岛大部、台湾岛大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广西西南部、海南岛西北部、台湾岛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

需要特别留意的是,河南省22日有阵雨、雷阵雨,其中 北部和中西部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河南的强降雨区将会和之前高度重合,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都将进一步加剧,公众出行还需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

加量不加价的超长待机“三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一段时间。依传统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进入头伏,第四个“庚日”起进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进入末伏,合称“三伏”。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具体到今年的“三伏”来说, 7月11日至20日为头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19日为末伏,前后长达40天。今年的三伏又是“超长待机”,送上加量不加价的热情。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古罗马人认为,每年7、8月的酷热天气是太阳和天狼星(the Dog Star)造成的,因此用dog days专门来形容北半球7、8月这段最热的天气,也有人开玩笑说,这段时间的天气把狗都热得趴在地上直喘气,所以就叫“热成狗”了。

“三伏”里哪“伏”最热?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具体到某一年或某一地区,最高气温是出现在头伏、中伏还是末伏,或是立秋末伏后会不会出现“秋老虎”,其实要取决于当时的天气系统。通常我国大陆,主要是热在头伏和中伏,但东南沿海和岛屿地区大多是热在末伏。即使是通常热在中伏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末伏后的8月中下旬,偶尔也可出现被称为“秋老虎”的连续高温天气。

今年头伏期间(7月11日至20日),我国三分之二国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尤其宁夏、甘肃、陕西的部分地区及东北等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至4℃;南方地区持续闷热天气,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为体感温度最高的地区,前半段大部地区高温几乎天天见,后半段也普遍能达到32℃以上,再加上湿度较大,体感温度超45℃。

相比于头伏,预计今年中伏期间, 最热的区域将转移至华南一带,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等地白天高温偶有冒头,最低相对湿度普遍在60%左右,最热的时候体感气温能达到45℃上下;夜间气温普遍也能达到26℃以上,需要空调续命。

中伏正值“七下八上”时期,雷雨频繁登场,在雨水的压制下,各地热力值要比头伏稍逊,最高气温在30℃出头,但湿度较大,体感还是有些闷热。像 江南以及重庆、贵州等地,虽没有大范围的高温出现,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低2至4℃。但最高气温普遍也将在32℃上下,在雨水的配合下,最低相对湿度能达到40~60%,体感气温也将接近40℃,需扇不离手。

看古人消暑能有多风雅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如谚语所说,大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便是极致的热。在古代,人们把大暑过得颇为风雅,还会到郊外游玩避暑、乘船赏荷花等等。此时的民俗多围绕“消夏避暑”进行,在火热的时节举行各种民俗活动,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和向往。

伏茶伏姜伏香

大暑期间,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饮伏茶: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且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

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胃寒、伤风咳嗽等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烧伏香:烧伏香是说大暑这天要去庙里祈祷风调雨顺,求雨消暑。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很多渔村的传统习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意义是送暑保平安。大暑船按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载有各种祭品。渔民轮流抬着在街上游行,最终运送至码头祈福。随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荷花节

临水观赏荷花,亦是古人消暑的好选择。酷暑中,荷花绽放,人们会携上家人或三五好友出门赏荷,喝酒聚会。北京什刹海、杭州西湖、南京莫愁湖与玄武湖都是文人雅士在暑日赏荷首选的泛舟地点。此外,“暑月游船”也是旧时民俗之一。过去,南京人在大暑前后会乘船夜游秦淮,赏月观景。

唯有清凉与美食不可辜负

《黄帝内经》有“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大暑节气中,为了应对盛夏的炎热,南北方不同地区在“吃”的方面各有不同习俗,有的地方爱吃凉性食物,而有的地方习惯吃热性食物。

大暑食俗

仙草:广东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药食两用植物,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姜汁调蛋:浙江台州椒江人有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荔枝、羊肉和米糟: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当地人认为伏天吃羊肉营养价值最高。

童子鸡:湘中、湘西北会吃童子鸡,认为此时吃鸡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中老年人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面条:临沂城乡有大暑吃面条的传统习俗,在夏季的时候吃捞面条,面条煮熟后捞出,放在凉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苋菜和黄瓜丝,吃时清凉利口,防暑降温。

饮食要“清” 起居要“静”

大暑时节,正值盛夏,面对高温潮湿的天气,人们容易中暑出现乏力、头晕、胸闷、食欲不佳等症状,此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适当午睡半小时,以保持精力充沛。此外,要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情绪起伏过大,高温天气健身宜散步,不过正午时间光照强烈不宜外出,如果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晒。

大暑养生tips:

01、早餐忌吃生冷食

02、及时补充蛋白质

03、睡眠时间要充足

04、减少穿衣不可取

05、此时运动要适度

06、推荐扇子健双臂

推荐食材:西瓜、桃子、苦瓜、藕、莲子、绿豆芽、番茄、黄鳝等

推荐食谱:荷叶饭、绿豆冬瓜饮、红烧羊肉

荷叶饭

材料:干香菇5朵、荷叶1-2片、米饭、盐

做法:干香菇提前泡发,洗净切小块备用。荷叶洗净,将熟米饭和切好的香菇放在上面,加少许油盐拌匀,包严荷叶,上蒸锅蒸15分钟即可。

功效:清心解暑、消风祛湿

绿豆冬瓜饮

材料:绿豆100克、冬瓜100克、蜂蜜5克、水适量

做法:绿豆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约30分钟。冬瓜去皮去瓤切成小粒。绿豆倒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滚,煮15分钟左右,待绿豆微微开花。倒入冬瓜粒继续煮至冬瓜粒熟透,关火晾凉,放入冰箱冷藏,喝的时候加入适量蜂蜜。

功效:清热降火、利尿排湿

红烧羊肉

材料:羊肉200克、胡萝卜50克、花椒、香叶、葱段、姜片、蒜瓣、白砂糖、生抽、盐等适量

做法:胡萝卜切滚刀块,羊肉切片。冷水放入羊肉,焯水去腥去血沫。起锅放入食用油后将花椒、香叶、葱段、姜片、蒜瓣炒香后,放入羊肉、白砂糖、生抽继续翻炒均匀,加水100ml炖煮40分钟后,倒入胡萝卜、盐,大火收汤后即可出锅。

功效:温补脾胃、补养气血

END

研究生会

新媒体工作部

来 源: 环球气象

编 辑: 崔亚男

审稿:校研会主席团、新媒体工作部

责 编:李磊

编 审:刘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