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祭灶”,在这一天过后,农民就要为春节不断忙碌才行,但关于小年是腊月23还是24日,每个地方都有不同说法。
湖南卫视曾解释说:小年夜在南北地区有不同说法,南方人认为是腊月24日,北方人认为是腊月23日,表明一年即将结束。
其实不同地区的讲究并不同,例如苏州、上海认为腊月29日才是小年,且必须称为“小年夜”,而南京人在腊月24日祭灶,却将正月15称作是“小年”,而广西、广东则没有小年之说。
其实小年之所以有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争论,还是有历史演绎的成分在其中。从南宋诗人范成大写的诗词来看,腊月二十四日是小年,宋代将这一天称之为“交年节”,也就是新旧年交接,当时的小年比较热闹非凡,家家要祭祀,摆上水果、烧上纸钱,不管富贵贫贱,都会准备这些东西。
因此在宋朝时,小年这天热闹非凡,到处都是卖祭品的商贩,还有那些祭神班子,四处敲锣打鼓讨要点喜钱。
不过小年变成了腊月23,那就要从清代皇帝说起。大家都知道,清朝统治者尽管是满人,但对汉文化的包容性很强,在重大传统节日时也会进行庆祝。
乾隆皇帝在腊月24日这晚也会在坤宁宫祭灶神,祈求国家平安,百姓五谷丰收。可见就算是到了乾隆时,小年还是腊月24日。然而因举办祭天大典的花费很是庞大,道光帝认为不妥,他一向以节俭、抠门闻名,下令在腊月23日进行祭天,顺势祭拜灶王爷。
就这样,清朝达官贵族纷纷效仿,北方小年也就在演化中改为腊月23日,而南方地区受影响很小,依旧是腊月24日过小年。不过不管是哪一天过节,都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必要在意哪天过节。
当然,民间也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也就是官员在腊月23日过小年,普通百姓是腊月24日过年。而渔民、跑船之人则是腊月25日过小年,直到今天依旧有一些地方遵循这个说法。
在河北、山东等个别地方,一般会根据家里多少人决定哪一天过节,如果腊月23日家庭成员都回到家里,那就这一天过节,反之就腊月24日过节。
小年有什么习俗?
1、祭灶
在小年这一天民间都会举办祭灶仪式,也就是祭灶王爷,将上一年的灶神画像拿下来,再将新的灶王画像请回来,等吃饭前还要先将美食端到灶王爷前,让他先吃,之后众人才可以动筷子。
在民间看来,灶王爷负责灶火,因此也被视为保护神一样祭拜。传说腊月23日灶王爷就会拜见玉帝,将这户人家的善行恶行上报,玉帝再写上新一年的吉凶祸福。也就是说,灶王爷的汇报对自己影响很大,因此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祭拜,讨灶王爷开心,毕竟吃人嘴软。
2、扫尘土
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的讲究,将一年的尘土清扫,恭迎新的一年,每个屋子都要进行清理,全家人都要忙碌起来,迎接新的一年,让家里变得干净整洁、焕然一新,扫去不详。
3、剪花纸
在小年时最盛大的民俗就是剪花纸,此时家里的妇女都会忙碌起来,剪贴上窗花,为新的一年到来做好准备工作。
4、吃灶糖
在小年时,农村家庭都会备上独特的美味,它是一种麦芽糖,其粘性比较大,也有人称之为“关东糖”,上面的芝麻比较多,吃了后就会粘牙,不过口感比较香脆,别有独特的味道,其意思是将灶王爷的嘴黏住,不让其说坏话。
当然,小年这天也有不少忌讳,例如不能将自家蒸的馒头送出去,也不能在这一天宰杀猪羊,不然会有不好的预兆,同时也不能捣蒜,不然家里会被捣穷。
今年的小年刚好在立春后,农村有“小年遇见春,送灶多赶婚”的意思,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寓意呢?
其实立春在小年前十分罕见,10年也才能遇到一次。正常年份,立春都是在除夕后的。一般在冬至后15天立春,如果立春在小年前,那就表明新年来得比较晚,且是“寡妇年”。
腊月是一个祭祀的月份,而小年又会祭祀仙神和祖宗,因此这一年结婚并不是太合适。然而立春也就表明冬天“阴气”降到最低,反而阳气高升。而小年后神仙到了天上,暂时没人管理,因此在这一天到除夕前都可以结婚,而到大年初一就是“寡妇年”,又无法结婚,因此古代都会趁着这几天将婚事办了。然而从今天来看,这句话没有半点讲究了。
朋友们,你们那边的习俗是什么?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过小年呢?
上一篇
面相额头看相方法大全
下一篇
论孤辰寡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