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读《中国命理学史论》

千年命理,历史传承,泱泱华夏,参悟者众。陆老(陆致极:1949年生于上海,1981年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1991年美国伊利诺大学语言学系博士。命理学方面著作:《八字命理新论》、《八字与中国智慧》《中国命理学史论》)以一理工科博士之尊,可与明清命理学界万英民沈孝瞻二进士媲美。其追溯命理渊源,为命理思想整合可谓善莫大焉,且见解独到,论证严谨,乃是命理学术扛鼎之作。《中国命理学史论》一书阐述了中国千年命理学历史,也可称之为千年命理思想史。严密的哲学体系,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光辉。 一、 形成时期:传统命理学发端于东汉末年,自东汉末年到明朝中叶,乃是传统命理的形成时期。明朝三命通会的面世,标志这个时期的终结。其中分三个阶段: 1、孕育时期:这个阶段从东汉到唐朝中期,在理论上重要的建树则反映在对自然生态模式的进一步认识和刻画上。神煞、四时五行用事、刑冲会合理论的建立为之后出现的命理模型分析奠定了基础。隋朝萧吉的《五行大义》为代表。 2、古法时期:唐代李虚中的以年干支为主,辅以胎元,纳音五行为主要推理工具,反映在早期的《李虚中命书》、《玉照定真经》和后来的《兰台妙选》。 3、今法时期:北宋到明朝中叶,整合而成标准模型。

开始于北宋,徐子平论命框架,八字结构以日干为主,同时专主五行,不主纳音,《珞禄子三命消息赋》相传为其著作。年月日时为四柱八字的论命模型经宋元明清延续至今,子平算命术由此而来。南宋的徐大升《渊海子平》标志标准模型的基本定型,同时也是今法时期命理学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明朝的中叶的万明英《三命通会》标志标准模型的成书,同时是今法时期命理学上的第二个里程碑,也宣告传统命理形成阶段的终结。论性情和疾病,开始对个人命运做出系统描写;六亲网络和财官网络则是根据中国家族关系和官本位的社会背景演化而来;而八格为主的论命系统的形成,标志这命理学既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又有精细的推理手段。 二、 深化时期:明朝中叶到清末民初,命理研究深度方面出现了多视角探索。 1、《神峰通考》——病药说,张神峰著,去谬归正,提出病药说;陈素庵《命理约言》则是对今法时期标准模型做出规范化整理。 2、《子平真诠》——格局论,清朝进士沈孝瞻《子平真诠》深入格局内部,用一套更为精细的程序和规则,辨认格局的成败吉凶,拓展了格局的精微脉络,则是深化时期命理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3、《滴天髓》——形象论,清朝任铁樵注释的《滴天髓》沿着喻象分析层面,对八字整体结构全面考察,充满哲理。

4、《穷通宝鉴》——调侯论,原名拦江网,大致成书于明朝末年,清康熙年间流入钦天监之手易名《造化元钥》,光绪时余春台精编此书更名《穷通宝鉴》,该书是揭示月令说对应的调侯要素之间的经典著作,则是深化时期命理学的第二个里程碑。 三、 转型时期:1911年以后——古籍整理和诠释。 1、前50年主要是对古代命理的整理、评注和出版,同时尝试现代论命的一般模式。首推徐乐吾,虽然其歪曲了古意,但对于命理的推广起了很大作用;其次袁树珊、韦千里也做了很大工作。2、20世纪60年代后,港台命理从疑古到创新以及做出探索性的开拓,其中梁湘润、钟义明对古籍的梳理和评注。而在1949年到80年代之前的大陆较为系统的命理研究则销声匿迹。80年代后期由邵伟华发端,中国命理研究逐步复苏。但相对于港台,却无领军人物,也没代表性著作。进入2000年后格局论命重新进入网络视野,徐伟刚陆续推出的格局命理书籍则开创了当代大陆研究格局论之先河。 形成时期深化时期转型时期孕育时期古法时期今法时期-----——分析————→—-整合—→---分析—→—-整合—→东汉————唐——————宋———— 明———清——1911--现代 中国命理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统计学的一个历时悠久、规模浩大的尝试。

四柱命理构建原理是先秦到汉天人关系从人天相仿到天人合一。宋朝进一步推演深化:先天与人合一,即天人同构;后天与人合一,即天人同演。“天”是一个“放大的人”,而人则是缩小完整的“大天地”,即人禀天地之全体。天地是个大宇宙,人存在于天地之间,与天地是息息相通的。大天地对应个人,其变化现象叫“岁功”;个人对应大天地,起变化叫“命运”。“大天地”作为“放大的人”自有其从头到尾的“一辈子”变化,即日月轮回、寒暑交替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变化过程;“人”作为缩小的“大天地”,与其无本质区别,仅在现象范围的程度上有大小而已。从而经过千年的推演出一整套演绎人生变迁的程序模式,我们今天叫子平算命术。 参考文献: 徐伟刚《子平正解》 陆致极《中国命理学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