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广东木朗尹氏宗祠“世泽堂”牌匾小考

木朗尹氏宗祠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木朗村,为尹氏祭祖祠堂,建于明代初年,为三进深砖木石结构建筑,其中第二进厅房正中悬挂一匾额,长230厘米,宽90厘米,正中书“世泽堂”三个鎏金行楷大字,每字50厘米,上款“赐进士翰林院编修,国史、经筵官甘泉湛若水书”,下款“皇明正德辛巳仲冬吉日立”

据款文记载,此匾额为明代著名理学家湛若水所书,具有较大的文物价值。本为拟对“世泽堂”牌匾略作考释。

湛若水(1466—1560),字符明,号甘泉,溢号文简,增城县人,师从陈献章,明代大儒,书法家,官历吏、礼、兵三部尚书。归故里后,办学堂讲学,弟子达4000多人,影响遍及全国,其学说与王阳明的“浙学”分执明代理学之牛耳。

湛若水为杜阮木朗尹氏宗祠题匾,虽《泉翁大全集》、《泉翁先生续编大全》、《木朗乡尹氏族谱》等相关文献未见记载,然从书法特点上分析,湛若水书法秉承于白沙而又有创新,其书法动静相宜、刚柔并济、留放自由、自然洞达,软毫书法及茅龙书法皆极具成就,在明代可自成一家。观杜阮“世泽堂”三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用笔洗练、意态生动,与湛若水其它传世题刻相近,符合甘泉书法特点,应为湛若水真迹。

考湛若水为杜阮木朗尹氏宗祠题匾一事,“世泽堂”牌匾题匾时间为“正德辛巳年”,即公元1521年。据《明史?湛若水传》载:湛若水“寻丁母忧,庐墓三年,筑西樵讲舍……嘉靖初,入朝”。另《明儒学案》载“正德丁亥,奉母丧归,庐墓三年。卜西樵为讲舍,士子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兴起者甚众。嘉靖初,入朝”。甘泉的母亲于正德丁亥年(1515年)卒于京师,甘泉扶柩南归,守孝三年,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忧期满,上疏养病,正德十三年(1518年)“筑西樵讲舍”讲学,嘉靖元年(1522年)被荐入朝。故正德辛巳年湛若水仍广东西樵山讲学。

湛若水师从明代大儒江门陈白沙先生,早年为求学,毅然焚烧掉上京会试的“路引”,潜心跟随白沙先生研究理学。而白沙先生对于湛若水亦十分喜爱,视为晚年最得意的门生,并把江门钓台作为自己的衣钵传予湛若水。弘治十三年,陈白沙先生去世,“方伯周公孟中葬之圭峰”,湛若水则为老师守孝三年,可见其对白沙先生十分敬重,师生感情亦极好。正德辛巳年(1521年),白沙之子景云认为白沙葬于圭峰不吉:“惟予家中否,惟予兄弟二人,景昜也先折。惟诸子弗振,惟我显考之藏,卜罔知吉,至以累子” 。于是和在广东的白沙众弟子晋江知县梁景行、翰林院编修湛若水、庠生邓德昌、汤、太学生赵善鸣、处士梁生景孚、处士梁景孚等商议改迁白沙先生墓。此事得到湛若水的支持,“若水等乃以邓生、汤生,具以十一月十二日改葬皂帽峰下”(皂帽峰即今杜阮席帽峰,白沙墓现今仍保存完好),并作《白沙先生改葬墓碑铭》、《谒石翁墓》诗三首。时间正与“世泽堂”牌匾的下款“皇明正德辛巳年仲冬吉日立”相吻合。

湛若水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正德二年(1507年)“授翰林院编修、充经筵讲官、同修国史等职” ,至正德十年(1515年)其母辞世,其间,湛若水虽于正德七年(1512年)、正德八年(1503年)奉命出安南国正使,代正德皇帝册封安南王,赐一品服以行,然其在京则一直在翰林院任职编修,故“世泽堂”牌匾落款为“赐进士翰林院编修,国史、经筵官甘泉湛若水书”。

综上,正值广东西樵山讲学的湛若水,于正德辛巳年仲冬月到杜阮操办改迁白沙先生墓葬事宜,当时湛若水刚为母亲守孝期满,又值改迁恩师墓葬,心情十分复杂沉重。期间,杜阮木朗尹氏族人请湛若水为宗祠题匾,以纪念先人,正合其当时心境,湛若水为宗祠题匾同时也是对自己心情的一种寄托和释放。

杜阮木朗尹氏宗祠湛若水所题“世泽堂”牌匾来历渊源大概如此了。

时光飞逝,“世泽堂”牌匾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仍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虽近年曾被当作吃饭的台面,然终被尹氏族人有识之士发现,并重新挂于尹氏宗祠。目前,尹氏宗祠已经开始申报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一旦成功,对保护“世泽堂”牌匾,发掘其文物价值都将具有重要意义。(后记:木朗尹氏宗祠已于2008年成为江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氏鸡汁汤包和百年尹氏_尹氏起名_合肥 月嫂 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