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
按农历的说法今天是“腊八”节,传统的做法今天家家户户都应该吃“腊八”饭。何谓“腊八”饭?在我们豫南地区,就是用大米、小米、花生、莲子、豇豆、绿豆、扁豆、银耳等食物煮成的一锅粥,吃了这锅粥,离过年就不远了。俗话说,吃了“腊八”饭,来把年货办就是这个意思。
据考究,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在我孩提时代,尽管家里穷,但是母亲每年到腊八节,总是要给一家人做一顿腊八粥喝。头一天晚上,她把家中平时不舍得吃的大米、小米、红枣,再 添些豇豆、黄豆、绿豆、黑豆、杏仁等用水先泡一泡,然后倒锅里搅合在一起,次日起早把它们熬熟。等腊八粥熬好之后,开锅要盛上热腾腾的两碗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要饭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我就见过母亲把我家吃剩的腊八粥涂抹在院子里一棵枣树和一棵杏树上,当时我不知道是啥意思,不理解那两棵果树还会吃饭吗?对此,我曾经问过老奶奶,她的答复和母亲说的一样,是为了来年能结更多的果实,因为你敬树神了,树神就给以回报。我似信非信,等到来年果然这两棵树都结满了果实,我也就相信了。
小时候爱过年,过年可以穿一身新衣服,可以吃几天白面馍,可以打灯笼捡小炮放,可以到干爹那里淘到一块钱的压岁钱,也可以走亲串友天天吃肉解馋到元宵节了。过腊八就离过年不远,所以,只要吃了腊八饭,我就要放寒假了,我就可以盼望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了,再过几天,也就真的过大年了!
长大以后,因工作在外地长年不在家乡,直至退休, 几十年来从来没在老家吃过腊八饭,也就再没吃过腊八粥,也不知年迈的母亲是否还坚守这传统的节日。不过,作为我们从农村走出来的后生,我相信,只要是离开家乡的,我敢肯定,他们都会像我一样,再也没有吃过腊八粥,也不会过腊八节,相反,在年轻人群中,传统的东西正在丢去,像2月14日的”情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洋节正在时兴腊八节,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洋文化潜移默化的结果。
现在,对于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化只要不是糟粕的东西,其精华部分我们就要继承,并应该发扬光大腊八节,像“腊八节”,一年过上一次,是对漫长的农耕历史和农耕文化的一种怀念,祭祀祖先,乐善好施,恩惠亲友,都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至于把粥抹在果树上的做法不可取,带有迷信色彩,我们可以抛弃,剔除糟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