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伏羲文化,甘谷历史文化之源

文王八卦如何起卦_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_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

文王八卦如何起卦_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_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

文王八卦如何起卦_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_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

伏羲文化,甘谷历史文化之源

“嫑(bao)看伏羌地方碎,伏羲皇帝头一辈,桑叶儿衣裳脸上黑,伏羲爷生在古风台”,“伏羲皇帝姜伯约,石麻夫子冠卿王”,这是清代就已经流传,几乎尽人皆知的民谣。甘谷人为人文始祖伏羲生于甘谷而倍感骄傲,这些民谣就是这种骄傲的体现。

伏羲,又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也称太昊伏羲。古书上称伏羲人面蛇(龙)身。传说伏羲与女娲兄妹为婚,繁衍人类。中国古文化中的发明创造,多与他有关。上古之时,伏羲画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符号,即八卦,示以天地万物种种变化,形同书契。模仿蜘蛛结网作捕鱼网,制作琴瑟,创作《驾辩》之曲,制嫁娶之礼,教人捕鱼、取火、狩猎,被尊奉为人文始祖。伏羲的传说至迟在春秋战国时即口传心授,秦汉以降,伏羲开天辟地的地位确立,事迹及相应的文化,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代不绝书;伏羲女娲交尾像频繁出现在墓室雕刻、建筑物彩绘、工艺品加工等各种艺术形式中;从官方到民间都设祠祭祀,绵延不绝。由此形成伏羲文化,对伏羲的钦崇自然形成几千年来的信仰民俗。伏羲文化既是历史文化,也是地域文化。相传甘谷是伏羲的生地,有丰富的伏羲文化遗存。甘谷境内拥有若干伏羲遗址。民间传说伏羲降生于白家湾乡古风台,大像山太昊宫明朝万历年间重建过一次,这说明在明以前太昊宫就已经坐落在大像山上了。华盖寺伏羲塑像、人面鲵鱼彩陶瓶等文物都为重要的伏羲文化遗存。

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_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_文王八卦如何起卦

古风台

古风台,相传是伏羲的出生地。地处甘谷县城西南10公里的白家湾乡古风台村。这里处于朱圉山脉之中,有八卦山、伏羲洞、伏羲笔、龙眼泉等诸多有关伏羲的景点。而且这里的农户用的都是树梢编织的八卦型鸡灶、鸡笼,巧妙地将伏羲所创造的八卦图运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现今,这里已建成伏羲大殿、雷泽故地碑供专家、游人参观、考察。且每年甘谷县伏羲文化研究会都会在这里举办隆重的公祭活动,以纪念这位人文始祖。

文王八卦如何起卦_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_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

《汉书·地理志》里颜师古注曰“《禹贡》朱圉山,在冀县(今甘谷)南梧中聚,山上有古风台,传为优羲出生地。”伏羲氏风姓木德,为三皇之首,人文初祖,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阴阳法则,揭示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真理,不愧为中华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台,为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建筑形式。始于三皇,兴于五帝,8000年前的女娲有璜台;6000年前的黄帝有轩辕台;《山海经》中还载有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左传》载夏启有钓台;《尚书》载商纣有鹿台;《诗经》载周文王有灵台。周文王的灵台在长安西北40里,高2丈,周420步,这是长宽大于高的台。春秋战国时期楚灵王有章华台,高10丈,基广15丈,为战国时期最大的台。汉武帝有柏梁台,秦始皇有鱼池台。《释名》“台,持也,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老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走进伏羲》“台字是易的主体模型的象形字,上边为‘厶’本作‘△’,下边的‘□’为底座四边形的象形,两者结合起来,正好是金字塔的象形。”

甘谷古风台以及秦州画卦台应当是伏羲时代古建筑“台”的遗存之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岁月流逝,旧物已不复存在了。但名称却代代相传,留了下来,一代一代称颂不休。吊古台而怀先祖,怀先祖而启智慧。站在高台之上,登高望远,目通八方,视接天地,仰观俯察,使人类智慧在高度抽象与取象比类中诞生了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并分别象征着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最明显的自然现象。由八卦而《易经》,由《易经》而儒道学派,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糜世界。凡立德、立功、立言于世界者,都在一部《易经》中可以找到他们的踪迹。唐房玄龄说“不读《易》,无以为宰相”。信哉斯言。

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_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_文王八卦如何起卦

古风台有伏羲洞,深幽无比,无人敢进,后因山体滑坡洞口被封。洞前有天然巨石,乡人视为伏羲手臂。洞旁有孤石参天,乡人视为画卦笔。古风台乡民至今还编织八卦形鸡罩作为寻根追念的习俗,据说这种八卦罩编织的诀窍还是一代一代单传。据传人说:“祖辈相传单传一,伏羲八卦不出门,文王八卦四海行,他人想编编不成。”直至今日古风台乡民的锅台还有八卦形的,表示了不忘祖宗的追远之遗风。当地有民谣曰:

太昊山是八卦山,伏羲出生是圣山。

八个棱子九个弯,弯弯都有龙眼泉。

龙眼泉,不一般,汲一泉,涌九泉。

伏羲出世本无田,无衣无食无房间。

喝的是龙眼水,吃的是龙卦籽。

先穿龙背叶,后穿桑叶衫。

窑洞无底留人间。

古风台人说伏羲原名为“风伏羲”,和《三皇本记》记载“太昊庖牺氏,风姓”相吻合。当地人说伏羲原名“风伏羲”,此说则与《三皇本纪》载“太昊庖牺氏,风姓”相吻合。杜预曰:“太皓伏羲氏,风姓之祖也。”古风台有艾蒿山,分为圆咀、馒头咀、苜蓿梁、漩涡咀、艾蒿山五台,其山顶中央低凹,呈盆地状,面积约1400平方米。此地呈八卦状,据说伏羲在第五台艾蒿山摆卦,故艾蒿山又称“八卦山”。古风台有伏羲土碑存,碑前一平地,乡人称为“伏羲砚”。

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_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_文王八卦如何起卦

安履祥《甘谷县志》于伏羲作按云:“考甘谷南山有村名古风台者,乡人谓系帝祖兄所居之地,因氏以名地,亦未可知;且俗称古风台人善编制鸡罩,以鸡罩形似八卦,洵为莫之为而为之者,其说虽不经,而实不无因焉。河南淮阳伏羲陵有联,亦谓伏羲生朱圉:

后天地而生,朱圉犹堪寻胜迹;

立帝王之极,白云常此护灵墟。

每年农历2月19日,古风台举行隆重的伏羲祭祀活动。

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_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_文王八卦如何起卦

大像山太昊宫

甘谷大像山第一台建有伏羲庙亦即太昊宫,是明万历年间建筑,华盖寺也有伏羲塑像为元代所塑。明代叶应甲编纂的《伏羌县志》说:“邑人以本吧乃伏羲笃生故地,于万历四十八年重建于大像山之西”。原庙于同治二年(1863年)毁于兵燹,至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

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_文王八卦如何起卦_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

太昊宫宫门及正殿坐南朝北,庙址总占地面积480平方米,殿宇巍峨,坐负苍岩,南倚大像山,北瞰渭河流水;雕梁画栋,飞檐流彩,名家极倾才思于额匾楹联。宫门建于重阶之上,砖木结构,牌楼式,悬山顶,斗拱层迭,额题“太昊宫”楷书大字,作者是清代优贡李维屏。门左右有夏房及装饰性月窗,门前两痤石狮。进入宫门,左甬道有门呈月形,与宫门相连,上有民国初担任京议员的宋梓题写的“别开壹径”沿左甬道可直通山上。正殿与西厦房间有侧门通甬道,额篆“旁通”二字,正殿与东厦房,也有道旁通,曲径通后院。宫门内外有古柏四株,共八株,院中有八卦池,寓意伏羲演八卦,泽及后人。宫门两庑原有赵公明、王灵官两尊塑像;正殿原塑伏羲,身披桑衣,右手托八卦盘,端坐于殿中木龛内。殿上匾额层列,外为“一画开天”,内如“人文初祖”之类,今只在清光绪间邑人杨耀南书“产极万世”匾尚悬殿内。伏羲殿楹联大多散佚,但清光绪翰林邑人海涵和宣统时知县关中雷光甸写的二联至今尚脍炙人口,王联是‘绍皇开泰运,劂后有石子访道,伯约怀忠,问化育根源,发蒙在炎黄颛喾而上;望古动幽情,其下则烟火成邻,桑榆布荫,幸邃初风景,复睹于金戈瓦砾之余“。雷联是:“从一画开天,说什么虫鸟篆,梵字佛经,到卦台前齐俯首;继三皇立极,看后来商质周文,帝升王降,于史册上见传心”。前者先赞伏羲开肇文明之功业远在神农、黄帝、颛顼、帝喾之前,而其发祥诞生之地甘谷代有贤人。石作蜀“跋涉数千里,求学于鲁”,姜维“以羁旅之孤臣,受军国之重寄,卒能奋忠勤、仗胆义,住偏安之局,恢张薄伐之勋,”其次,感叹时下兵戈已平息,庆幸往古太平居景象,复见于今日;后者则盛赞伏羲兆启文明,即仓颉之造字,释迦之创教,亦远不能比;至于为三皇五帝立典则,示规范,远及于质朴之商,文雅之周,还有以后的历代五朝,皆沾被其泽,史册俱在,昭然若揭。

文王八卦如何起卦_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_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

1994年起,重修伏羲大殿,正殿广124平方米,高8米,悬山顶,雕甍鸱饰。坚脊皆是花开卉连接组成,横脊中央为龙马奔腾,两边由花卉、龙、麒麟、马、鹿、鸟、象、狮组成,尤以花卉中心陶制太极图式样别具特色。不论地砖、门窗、供桌、匾额至大殿兽吻,无处不显示出八卦太极图形象。大殿正中座台高1米,宽3。33米,深1。93米,上坐国家著名女雕塑家何鄂重塑的伏羲像,高2。6米,分腿端坐于分心上石上(卦台东北渭中流有石焉,屹然卓立。郡人曰:‘分心石也“。云;”石当乎渭,渭分以流’)。似观天地万物之变化。上身披桑衣,腰围虎皮,两手作,“天地合一”式托演八卦,形成扭转乾坤之举动。盘骨外露,气质浑厚,两眼平视,精神焕发。右侧塑龙马,欲从巨浪顶端腾飞跃起之状。东壁画有女娲练石补天,西壁绘有有伏羲画演八卦图,正中坐像背光,是伏羲生地古风台的写实画。顶绘六十四卦及河、洛二图。两侧有八卦要窗各一,周围绘卦爻。西绘伏羲八卦图,东绘文王八卦图,即后天八卦图。大殿前檐悬有赵朴初题写‘人文初祖’、启动手笔“一画开天”,舒同亲书“开天明道”、黎泉书写“与天地准”四块周边木雕图案的金字大匾。檐前分竖八面龙旗,旗面上彩绘出新石器时代鱼龙形开始至商周、战国、秦汉、两晋、隋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龙形图案。

文王八卦如何起卦_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_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

民国张其昀、陆美锷《甘肃省人文地理图志》第二十章《名胜史迹·古迹》云:“大像山伏羲庙:山在甘谷西南五里,峭壁如削,危然挺立,高约二百公尺,相传伏羲为甘谷人,生长于此山沟之内,明万历年间建庙于山麓心祀之”。

大像山上有羲皇故里碑,镶嵌在大像山双明洞崖下栈道南边的这座碑,高1.85米,宽0.7米,碑石刻有“羲皇故里”四字,是民国戊辰年四月(1928年)由伏羌县士庶人等重建。

华盖寺伏羲塑像

华盖寺地处甘谷县城西10公里处,316国道旁。华盖寺始建于元代,寺内重要的建筑有伏羲洞、三眼洞等。伏羲洞内塑有高1.24米的原始人状伏羲坐像一尊,其造型逼真,通体瓦蓝。头部有两个突起的小角,两眼圆睁,两手执八卦于胸前,肩、腰部均缠有桑叶,塑像比天水伏羲塑像、大像山伏羲塑像更为袒露,与“蛇身人首”相吻合。

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_文王八卦如何起卦_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

人面鲵鱼彩陶瓶

1957年10月在甘谷县西坪乡石坪村出土的距今有5500多年历史的人面鲵鱼彩陶瓶,瓶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瓶面绘有墨彩“人面长尾”图案。鲵是一种爬行动物,以头、面、四肢乃至叫声酷似小儿,俗称娃娃鱼。人面鲵鱼彩陶瓶,充分体现了距今55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形态,体现了先民们关于人类始祖神话的联想。国家文物局刘志雄先生评价说:“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新石器时代的繁荣时期,终于在甘肃省甘谷县西坪仰绍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瓶上,找到了最原始的人面长尾形象,对研究华夏文明的起源及人类始祖的源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1996年国家文物局认定人面鲵鱼彩陶瓶为国宝。

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_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_文王八卦如何起卦

伏羲祭祀述要

据《史记》记载,秦文公十年,设祭祀伏羲之祀,祭祀时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只,谓之“三牢”。西汉初年,继承秦之郊祀制度。东汉沿用此制,明帝于立春之日在东郊祠庙祭祀伏羲(《后汉书祭祀志》)。两汉而下,伏羲作为三皇之首,历代无不举祀。至北宋年间(960-1127年),即距今千年前,朝廷在天水卦台山创建伏羲庙,始立庙祀。金章宗明昌年间(1190 -1196年),卦台山祭祀伏羲始成规格,历年祭祀,并三年一大祭。明代初,天水卦台山被明廷列为伏羲的陵墓。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秦州创建伏羲庙。正德五年(1510年),伏羲祭祀中心由卦台山移至秦州,而卦台山则逐渐成为民祭场所。嘉靖二年,秦州伏羲庙祭祀活动逐渐正规化、制度化,祭祀进入极盛期,秦州伏羲庙成为全国性的规格最高的伏羲祭祀中心。到清代以后,对伏羲的祭祀,沿袭明代。清中期后,祭祀逐渐转为民祭,此制一直沿袭至今。

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_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_文王八卦如何起卦

二零一五年,经甘肃省伏羲文化研究会和民间组织爱心善士多年努力,甘谷县太昊山古风台人宗庙慈圣殿华胥圣母圣像和昊灵宝殿人文始祖羲皇圣像塑成。在当年农历乙未年九月初十至十二日(2015年10月22日至24日),在甘谷县白家湾乡古风台举行了开光法会和乙未年秋祭中华人文始祖太昊羲皇典礼仪式。

2015年10月22日,乙未年秋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典礼在甘谷县古风台伏羲庙隆重举行,省市县部分退休老领导和县四大组织相关领导、社会团体代表、捐资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及周边群众近千人参加祭祀活动。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朱志良,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王世文,甘肃省军区原副政委、少将杨耀春,甘肃省军区原副司令、少将张臣刚,甘肃省军区政治部原主任、少将石新贵,甘肃省平凉市佛教协会会长、崆峒山法轮寺主持释妙林,天水净土寺主持海正法师以及甘谷县委、县政府等各位嘉宾出席了此次典礼。)

文王八卦如何起卦_文王八卦 自测吉凶_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

甘谷古风台秋祭活动由甘肃省伏羲文化研究会主办,甘羲研华都工作委员会、甘谷县伏羲文化研究会、太昊山古风台人宗庙承办。

祭祀典礼按照甘谷历代传承的民间祭祀程序进行,包括击鼓鸣钟(击鼓81咚、鸣钟9响,放礼炮9响),明烛、上香、化表,三献礼,恭读祭文,行拜礼,瞻仰伏羲圣像,歌舞贺祭等活动。

伏羲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自秦汉至明清都对伏羲钦崇有加,历代祭祀,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甘谷古风台作为伏羲诞生地,一直被推崇为伏羲祭祀地,经过经久不息的代代传承,伏羲的祭祀已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祭祀活动,早已根植于老百姓心中。

公元2007年祭文

王金慎撰

公元二零零七年岁次丁亥五月初六日,全县各界人士为追怀人文始祖伏羲皇帝开天明道,明道与人,象天法地,道启鸿濛的无上功德,谨以三牲鲜果,清酌茗茶,礼乐爆竹,香烛云马之仪,致祭于伏羲诞生圣地尊像前,拜而祝曰:

惟我羲皇,功德无伦。象天法地,道启鸿蒙。开天明道,明道与人。洪荒降世,先民至尊。青史有载,成纪出生。朱圉圣地,雷泽遗踪。古台风高,佛手奇雄,峰峦八卦,灵泉互迎。画卦笔挺,巨砚深存。洞纳瑞霭,土蕴幽明。圣德伟业,昭彰后人。奇闻轶事,相传至今。像山宫殿,华盖元身。秦州新乐,奠基硕隆。淮阳故都,陵园恢弘。远古辉煌,中道沧桑。盛世伊始,举世煌煌。雄风重振,福佑无疆。

惟我故里,土瘠民穷,今逢尧舜,始得康宁。士庶同仁,追怀高风。奔波数载,奠基始成。论坛闻讯,赴会取经,黄土鲵瓶,呈奉高明。以期来日,澄清讹论。圣德昭昭,灵光炯炯,龙源吐瑞,泽被黎民。国富民裕,福祉无穷。四方朝圣,拜谒至尊。赫赫祖灵,来格来歆。

尚飨

伏羲文化的交流与研究

伏羲文化研究

甘谷县伏羲文化研究会经县民政局登记成立的专门从事伏羲文化研究的民间社团。负责组织、管理、协调县内伏羲文化研究与宣传,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络,与热心伏羲文化的专家学者联系,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搜集、整理有关伏羲文化的史籍、传说等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编辑出版发行甘谷伏羲文化研究会会刊《雷泽古地话伏羲》期刊,开展伏羲文化挖掘、研究、开发工作,进行学术交流,负责组织古风台伏羲祭祀活动。

有关伏羲文化研究著作、文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