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潘金莲的原型真的是贤惠的千金小姐吗?

据河北省清河县县志记载,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经在山东阳谷县做县令,他少年时候的盟兄弟王某家败破落,逃难到他那里,希望看在多年情谊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武县令平时就乐善好施,对这位落于窘迫的兄弟自然招呼倍至了。王某却不知道武大郎已经暗中为其在原籍盖房修屋,久不见武兄弟资助,便愤然离去。这一走不要紧,他却遂生邪念,忘恩负义,村村说唱,乡乡张贴,谣言惑众,极尽对武县令恶意中伤污辱诋毁之能事。加之曾被武大郎治过罪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武大郎的清官形象从此被毁于一旦。

非但如此,就连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也遭受被辱之株连。潘金莲故居为清河县潘家庄(为避泼污,后改名黄金庄),少女时代是远近闻名聪明美丽的大家闺秀。她老爸曾官拜邯郸知州,在故乡开有染坊。武大郎家本来贫困,年轻的时候到这里打工,因为品行端正又能干,知州就资助他学习,还将女儿金莲许配给他。潘金莲以善良贤惠勤劳仁义的贤妻良母而闻于乡里。

作为明代民间文学家的施耐庵,却在道听途说,收集奇闻的基础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地挥就了“千古奇冤”武大郎与潘金莲。而他听到的材料又是从何而来呢?那自然是早年西门庆和王某四处杜撰诋毁而流传下来的了。从北宋到明朝,那么多年过去,流言蜚语非但没有减少消失,反倒因为四处的流传而更加被人“熟知”。再经过施耐庵在闻名遐迩的《水浒传》中大肆渲染一番,更加使得夫妻二人的“形象”被中国人更多的“认识”。若没有《水浒传》,哪会有后面的《金瓶梅》对潘金莲的彻底“定性”?

对于潘金莲,施耐庵就象一个娱乐记者一样,将听来的东西经过加工整理,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声誉上的损失。……

此文被各媒体纷纷转载,与前一种说法相比,这一版本又多了个西门庆,西门庆也成了现实中的历史人物。十几天之后,《羊城晚报》登出了《武大郎是如何变矮的?》(郭华悦,2015年01月21日)一文,内容大同小异,更进一步的是,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现实中的流氓西门庆奋不顾身将自己抹黑,亦或是镀金,客串了一把小说中的流氓西门庆。文中写道:

此时,西门庆也适时出场了。西门庆本是一个流氓,唯恐天下不乱,见黄堂抹黑好友这么起劲,于是也在一旁跟着策划出点子。最后,这位仁兄还“牺牲”自己,让自己成了谣言里的“男小三”,与诸位女人谱出一段段荒唐之曲。

令人称奇的是,在河北临清武家那村,还真有武植的墓,墓碑铭文云: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全都说得有鼻子有眼,而且为现实中的武大郎喊冤叫屈,想不信都难,然而学术上的事实又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水浒传》里的武大郎就是武大郎,没有“武植”之名,武植这个名字是笑笑生在《金瓶梅》中为武大郎现起的,《金瓶梅》比《水浒传》晚了二百多年,要怪也只能怪笑笑生把武植和西门庆联系到了一起。

其次,以上三处资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介绍作为历史人物的武植武大郎,竟然没说他是哪朝人,这就太不专业了。查阅网上的各种资料,一致称现实中的武大郎是明朝人,更有详细者说他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人。但根据我的考证,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

1、清河人都以故乡有“打虎英雄武松”而自豪,清河县不仅有武松公园、武松雕像,街道门店也多以武松命名,有武松街、武松宾馆、武松饭馆、武松酒厂等。但是,武松作为一个小说人物,在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话本中就出现了。

2、查阅《明清进士录》等有关资料,包括洪武、永乐年间在内的所有明清进士中都没有武植这个人。

3、查阅《阳谷县志》等阳谷的有关史料,阳谷在明朝历史上没有叫武植或武大郎的县令或知县,姓武的也没有。武松是阳谷人的骄傲,假如有的话,因其姓与武松相同,在当地应该会有与其相关的传说,至少会为其是不是武松的后代而感兴趣,但民间却没有任何此类传说。

4、百度百科有“武家那村”这一词条:“明朝永乐年间,武、田、徐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共同建

村。因武姓人较多,故取名武家那。据《武氏族谱》载。”

5、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于1370年去世,而明朝建立于1368年。也就是说,明朝刚立国两年后施耐庵就死了,没能等到武家那村建村那一天。

6、武家那村所谓的“武植墓”,没有该墓的修建年代,也没有证据证明该墓墓主姓武,所谓的武植墓的墓碑及碑文,听着很唬人,实际是当地人1996年在墓前修建碑楼时所立所写。

7、《清河县志》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首次修志,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先后7次重修,都没有关于武植、武大郎以及潘金莲的任何记载。出于民间传言的原因,仅仅在1993年新编《清河县志》第二十二编“文化”条目里,以民间文学的形式收录了《武大郎与潘金莲》。《曝潘金莲原型为贤惠母亲……》一文的作者称“据河北省清河县县志记载”,所引据的就是这个新修的县志的记载。这位作者,大概就是位娱乐记者。

可以这么说,清河的武姓人和潘姓人完全是对号入座,戏说成真,最后连自己都信了。甚至还有人自称武植的后人,却又拿不出家谱之类的证据,完全是一种阿Q式的自取其辱。不仔细考察事实真相,这种娱乐性的说法任其在互联网上继续流传下去的话,全国人民也就都信了。以前的书里我曾写过,善于造假是中国人的强项,难怪400多年前贾三近让他寓言中的游文诞生于“假人国”。有了互联网,国人弄假成真的速度更快、也更真了。互联网,能让未来的历史变得越来越透明,也能让过去的历史变得越来越模糊。

彤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