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姓氏解密丨什么,还有人姓“种”?可别念错了!

前言

鄙人并不姓“种”,而姓“仲”,天下仲种是一家。

鄙人才疏学浅,怀着对列祖列宗的无比崇敬之情,撰此文章,一是用来记录鄙人对自己姓氏,身世的粗浅理解,二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仲”姓和“种”姓。

鄙人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部分内容可读性较差,部分网友的回答或歪曲事实,或主观意味太浓。因此,鄙人参考了部分文献,力求真实、通俗的讲述其背后丰厚的历史底蕴。

了解家族历史意义重大,这是一种文化传承与思想启迪。

囿于本人能力,本文章必然存在着些许不足,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持续更新......

当代人的误读

“种”这个姓氏,比较特殊,百家姓上没有。

并且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种”作为姓氏时,读chóng。

或许有一天,你遇到一个同学或同事,叫“种太阳”,可能ta不叫“种zhòng太阳”,而叫“种chóng太阳”。

种氏起源

说起“种”这个姓氏的起源,避不开的要先谈谈“仲”姓,天下仲种是一家。

(什么?还有人姓“仲”?)

种出于仲,仲源于姬,黄帝后裔。

种出自仲姓,为周代仲山甫之后,为避仇所改。

东汉灵帝永康元年《济阴太守萌孟郁修尧庙碑》:“惟序仲氏,祖统所出,本继于姬,周之遗苗。天生仲山甫翼翼佐兴,宣、平功遂,受封于齐。周道衰微,失爵忘邦,后嗣乖散,各相土,译居。帝尧萌兆生长,葬陵在于成阳,圣化常存。慕巍巍之盛,乐风俗之美,遂安处基业,属都乡高相里,因氏仲焉,以传于今。”

(这段古文主要介绍的,就是仲氏祖先是仲山甫)

南朝刘宋何承天《姓苑》:“种,仲山甫之后,避仇改为种。”

唐朝崔日用《姓苑略》:“种,本仲氏,为避难改仲为种,望出河南洛阳。”

清代陈延炜《姓氏考略》:“种,仲氏,周樊仲山甫之后,避仇改为种。”

(这些古文主要介绍的,就是种本出自仲姓)

此外,还有个有趣的解读:

“仲”是“亻”旁,按草书的顺序,加一“一”,一“丿”,一“丶”,即为“种”,原来的“亻”隐藏到“禾”里面了,也就是原来的人,隐藏到庄稼地之中了,隐居起来了。

种chóng姓,自创造以来一直是这个音、形、义,音chóng,形“种”,义“姓氏”,没有其他读音,写法和注解。种chóng简体和繁体都是这样写。种(種zhòng)地的种,种子的种zhǒng,在没有简化之前,与种chóng没有任何关系,简化后才成了多音字。

好的,现在大家应该大致了解到,种的正确读音,以及仲种本为一家,祖先是仲山甫,但有疑问的是,到底是避的什么难,避的什么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下仲山甫和仲子路。

仲山甫简介

仲山甫,是周太王古公亶公的后裔,家世显赫,在贵族甚至农人和工商业者中间都有很高的威望。

西周王朝在周宣王姬静执政期间,仲山甫受举荐入王室,任卿士,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樊”,所以又叫“樊仲山”“樊穆仲”。

至于仲山甫出生于何地,史籍无载。

《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威戈和施维茨威戈_戈 戈 戈尔贡_姓戈

(意思是,只有仲山甫和申伯是国家的栋梁,并专门颂扬仲山甫品德高尚,为人师表,不侮鳏寡,不畏强暴,总揽王命,颁布政令,天子有过,他来纠正等等。)

据考,仲山甫乃鲁献公之次子,因以次为仲,便成为仲姓族人的始祖,又因居于樊地而封为樊侯。仲山甫在治国兴邦的举措中做出了丰功伟绩,名噪天下,因而载入史册。

仲由简介

仲山甫之后,相传八世而至先贤仲由,其间相距二百余年,汉时以前仲氏皆祖仲山甫,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仲由的地位名声被提的很高,家喻户晓,后将仲由立为仲氏始祖。

仲由,字子路,鲁国卞人,生于公元前五百四十二年九月初七日,少孔子九岁,娶颜氏,生子二人,长子“崔”为父报仇与狐漂搏斗而死,次子“瞥”成为仲氏唯一的二代传人。“由” 祖早年之时,家世已经败落,生活十分贫苦,常以藜董为食,靠猎取野物谋生,但他十分孝敬父母,曾百里负米养亲,乡人成孝,是古史二十四孝之一,因而古今流传。

他青年之时,在演武之中结识了孔子,交往之中两人卓见相投,志同道合,他以友为师,相助孔子兴教办学,协同孔子周游列国,始终是孔子谋事立业的得力助手。他晚年住于卫,坐过蒲邑宰,为官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三善治蒲” 功德昭著,在卫国公室发生父子争国的动乱中,他忠烈义勇,以身殉国,是一个时代少有的干国之臣。

威戈和施维茨威戈_戈 戈 戈尔贡_姓戈

他文武兼备,忠孝两全是个伟大的历史完人,为代贤哲。 因此屡受历代帝王赦封,他的功德声望,标榜天下,荫及子孙。

了解完仲山甫和仲子路,接下来我们来回答之前的问题。

种氏更名缘由

仲子(即仲由)相传至九世“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势燃遍全国各地,儒家学派十分惊惧,于是“隆”携带长子“勃”、次子“动”、小子“绩”隐于山东邹城峄山石鼓洞。

至汉高祖刘邦灭秦后,“隆”携带长子“勃”、小子“纘”仍还于卞,相继仲姓延续至今。多年来,仲姓族人,丁火兴旺,遍居全国各地,历代名人杰士屡出不穷,显现了仲氏族门的声威与辉煌。

秦乱之后,“勃”失传无嗣,“动”在峄山避乱时终日惶惶不安,为免其后患,易仲姓为种姓。“动” 成为种姓之始祖,历今已有两千余年,易姓之后,望族始出于洛阳,名人辈出,史不绝书。

(简单来说,就是焚书坑儒时,为了逃难,有一支后嗣更改了姓氏。)

对于种姓的介绍,到这算是结束了,但我还想再讲点仲由的事情。

仲由之死

姓戈_戈 戈 戈尔贡_威戈和施维茨威戈

在浙江考生都学习过的《论语》选读的91页,写着如下一句:

威戈和施维茨威戈_姓戈_戈 戈 戈尔贡

公元前480年,孔悝被胁迫把当时的废太子蒯聩迎回卫国当国君 (也就是卫后庄公)。仲由为了救孔悝而与蒯聩的家臣战斗,在战斗中被敌方用戈将系“冠”的带子割断了,子路因此停止战斗,弯下身,捡起冠来,系上带子,结果因此被趁虚打败并杀害,年六十三,死后受醢hǎi刑(即剁成肉酱)。

子路事亲极孝,刚猛勇敢,性格爽朗,乐意接受别人的指正立即改过,很尊敬师长,也常常直言进谏孔子。子路后在卫国的蒯聩之乱殉难,孔子闻其死,伤心流泪,死前不吃肉酱。

而我爷爷也曾说过,过年时早晨的第一顿饺子,是不能吃肉馅的,也是为了缅怀仲由。

参考文献

非出版物《种氏里志》

后记

华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间,人才辈出惊世绝,诸子百家齐争鸣。

仲氏起源,源远流长,上起帝喾,迄今已有四千七百余年。自先贤仲子至今,亦有2550余年。

评不掠美,褒不掩过。鄙人才疏学浅,对于更加详细真实的历史,有待鄙人日后继续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