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与中医学的固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融为一体,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一直用于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着人类的养生和疾病的防治。
1.阴阳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古代哲学理论。
阴阳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阳为阳,背阳为阴。后来逐渐引申为一个概括自然界具有对立属性的事物和现象双方的抽象概念。
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如以天地而言,则“天为阳,地为阴”,以水火而言,则“水为阴,火为阳”。
在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后,就出现了脏为阴而腑为阳,精为阴而气为阳,营气为阴而卫气为阳等对应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这些关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互相联系的,维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如果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又失去了自我调和的能力,在自然界就会出现反常现象,在人体则会由生理状态进入疾病状态,甚至死亡。
在临床上,通过分析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各种资料,包括即时的症状和体征,从而判断阴阳失调的具体情况,就可指导对疾病的诊疗。
养生和防治疾病的关键正是调整阴阳,使之保持或恢复相对平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2.五行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理论最早见于《尚书·洪范篇》。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五行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的基本特性如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
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
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
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
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五行对应五个风水方位。木对应东方,东方为生发之迹;火对应南方,南方主散;土对应中央,中央主运化;金对应西方,西方有收敛之象;水对应北方。五方分别用动物来表现,即青龙、白虎、蚯蚓、朱雀、玄武。
五行之间主要有四种关系: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的母子相及。其中,最重要的是相生相克关系。
五行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是指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医学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就五脏而言,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病变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体现出来。
例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即母病及子。如肾精不足不能资助肝血,将导致肝肾精血亏虚证;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将导致肝阳上亢证。
又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是心火亢盛之病。若脾虚患者,而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是肝气犯脾;心脏病患者,而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多见于肾水上凌于心等。
古人称之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的五气就是风、火、湿、燥、寒;这五气构成了四季自然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的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此五味是一切食物的基本要素。
五气入鼻,藏在心肺;五味入口,先入肠胃。五气、五味可以代表对人体有益的万物。
人的生存离不开五气与五味,离开了五气与五味人的生命就停止了。因此说,古人对于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即所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也就是说,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才能生得自由,活得滋润。如果人不能顺应自然,不能从自然界不断获取物质,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古人把气看得很重要,认为“气聚则生,气散则亡”。具体到身体的内部,气的内容则进一步丰富起来。比如,把人划分为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叫做形与气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形和气相对平衡,才是健康的。如果一个人过于肥胖,一动就气短,没有气力,活动不灵便,中医学称之为“形盛气衰”;如果一个人过度消瘦,虽然力气不小,行动灵活,但是不丰满,甚至是皮包骨头,就叫做“气盛形衰”。在气与形的关系之中,气为阳,形为阴。
身体里的气进一步细化,根据其所分布的部位不同、作用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名称,这就有了肺气、心气、肝气、脾气、肾气、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不同的称谓。
五脏化生的情志活动,即喜、怒、忧、悲、恐。
五色之气,即青气、白气、赤气、黑气、黄气,对应寒、暑、燥、湿、风五气。
据上,按照先后对应顺序排列如下: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色:青赤黄白黑
方位:东南中西北
古人规制中,由此习惯找到家中或办公场所的相应喜神、贵人的方位,并在此方位摆放相应五行的物品或吉祥物来生旺此方位的五行力量。如下:
【五行对应形状、颜色】尖形、尖角、尖顶、多菱角、星形、棱锥图案等形态及红紫橙桔等色彩五行属火;方正方平之形、格仔,及黄棕色系五行属土;圆形、椭圆、半圆、弧形及白、金、银灰色五行属金;波浪、动态曲线及蓝黑色五行属水;直立瘦长而高之形、条纹及绿色系属木。
【风水吉祥物五行分类】以吉祥物升个人风水能量:八字喜木者宜用木科,如绿植、木手串;喜火者宜用火科,如鲜艳之物或神佛菩萨等;喜土者宜用土科,如玉石、瓷质、方形土物等;喜金者宜用金科,如金银首饰、铜器、白色、金银色之物等;喜水者宜用水科,如黑、蓝色之物、风水鱼、风水轮等动水摆设。
有关“五色”概念的记载,最早见于上古文献专事记录舜、禹和皋陶对话的《尚书·益稷》中。古人根据五行法则定位五个方位,并与颜色建立关系,又把权势地位、哲学伦理、礼仪宗教等多种观念融人色彩中,渐渐整合出一套独树一格的色彩文化系统,最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谢阅读,全文完!如果对文章有异议,请私信或评论留言~
文章这么赞,转发一下,分享给更多人学习。本号每篇推文都是经验总结,超赞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