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古代志怪故事:狐师三则

山西富民彭培方性格吝啬,生有一子取名守珍,即守家保业之意。守珍异常愚笨,十四五岁尚不识字。彭培方也曾请过先生,因为薪酬太低而无人应聘。

有一天,一个老者登门求职,老者自称姓吴,说自己孑然一身,不计较报酬的多少,只要负责吃住就可以。彭培方大喜,把吴先生留下来。

第二天,先生就开始拟定了章程开始教学,尽管日夜督促很严,无奈守珍油盐不进。吴先生拿出一个葫芦,从里面倒出几十颗大小不一的珍珠,大的像药丸,小的像桐树籽。他拿起一颗最小的说:“这是明智丸,能开启人的心智。”

守珍服用三颗后,变得异常聪明。几年内,从蒙学开始,到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无所不晓。

吴先生并未居功自傲,照旧粗茶淡饭不食荤腥,不饮酒。只是偶尔要些水果吃。这一年春旱歉收,街头上的水果价格暴涨。先生要水果的时候,彭培方总是推脱敷衍。先生也没说什么。

有一天,吴先生坐在窗口看守珍写文章,一个丫鬟抱着主人小女儿进来玩耍。小女孩儿手拿一个杏子,颜色橙红,像酒盅一样大。先生问杏子是从哪里来的,丫鬟还没等回答就被彭培方喊了出去。片刻后,丫鬟端进来一盘杏子,脸上多了几个指印。吴先生再次询问,丫鬟说:“我不该让先生看到杏子,被主人责打。”

古代志怪故事:狐师三则

吴先生大怒,站起身在墙上写到:红杏一盘,智珠三丸,取此舍彼,是何心肝!写完对着守珍一指,守珍腹痛如绞,吐出三颗珍珠。先生拿了珍珠离去,守珍旧照愚笨如初。后来有人说,吴先生是个狐仙。《影谭》

《阅微草堂笔记》里讲,有个先生死后被阎王责罚,先生辩解道:“我一生清贫,只是教学糊口,从来不做恶事,为何受罚?”阎王说:“你受罚正是因为做老师,你扪心自问,收人家馆谷教人家孩子,尽心尽力了吗?”这个先生一时语塞。

既有不良家长,也有不良老师,人和人不同,不能用人群来划分人的好坏。再讲两个“狐师”的故事。

浙江有个姓宫的书生,父亲在天津,他跟着老师在私塾读书。宫生连续两届落榜,心情很抑郁。某天邻村演戏,就去看戏散心。人群中有个姿容绝代的女郎,翘首看戏,热汗直流。奇怪的是,旁边的人似乎都没发现她。

回到私塾后的晚上,宫生正挑灯独坐,白天看到的那个美女子出现在灯下。宫生吃了一惊,知道对方不是普通人,强作镇静说道:“这里不是女子来的地方,请赶快离开,我朋友马上就要到了。”女子说:“我是狐仙,除了你我不会让别人看到。”

宫生问女子找他干什么,女子说她曾被猎人捕获,被宫生的前世所救,是来报恩教他读书的的,并不是要做夫妻。宫生有些犹豫,女子顺口指出他写文章的几个弊病。宫生大惊,于是拜服。

女子让他称呼自己为胡姐姐。从此每夜都来,严肃庄重,指导宫生读书。宫生偶尔心猿意马,胡姐姐马上厉声呵斥,变了脸色。

古代志怪故事:狐师三则

她曾教导宫生说:“读书应当取其要义,不要纠结于细节。还要博览经史、诸子百家。现在的八股文束缚了人的才思,又让人无暇去读别的书。”

胡姐姐又说:“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就像黑夜的明灯,功勋流传万世,但是其中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不要拘泥食古不化。”宫生问她朱熹注释的《诗经》,胡姐姐说:“朱子是个大家,但他对诗经的注解,也有模棱两可的地方,他把《郑风》说成是淫奔之词就很不恰当。”

宫生在狐女的教导下,成绩突飞猛进,同学们既惊讶又嫉妒。某夜,众人到他窗前偷窥,看到宫生喃喃自语。他们敲门进去,苦苦诘问。宫生只好说了实话。同学们纷纷说:“妖由人兴,不早日远离,就是自取其祸。古往今来的名师大儒,哪有狐狸敢靠近的?”宫生不以为然。

这些人表面好言相劝,其实是因为嫉妒。次日晚上,他们各执器械躲在暗处,听到宫生和胡姐姐说话就一拥而入,对着四处乱打。宫生很生气,说道:“停手吧,胡姐姐已经走了。”窗外忽然传来女子声音:“宫生学业已成,得功名如拾草芥,我和他缘分已满,就算你们不骚扰,我也要离开了。”

众人追出门去,星月皎洁,银河在天,一无所有。后来,宫生考取了举人,在去京城参加会试的时候,在通州一座石桥上远远看到了胡姐姐,他正要下车,狐女已经一闪消失。《醉茶志怪》

豫章永丰有个偏僻的小村子,离城七十多里,全村没有一个识字的人。一个叫段云岩的樵夫想认字读书,他弄来几本人家不要的旧《论语》、《中庸》、《大学》,但是却无人可请教。段云岩只好把书供奉起来,出去回来对着书深施一礼。

某天,一个女子出现在他房里,自称天汉素女,是来教他学习的,段云岩大喜。女子和他做了夫妻,教他认字读书写文章。女子说:“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不用心,只靠请教别人,收效甚微。还要坚持不懈,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只要坚持,收获就像春园之草,不见所长日有所增。”

段云岩在她的教导下,考中进士,去河南某地做了县令。

某天,女子醉卧,变成一只白狐。酒醒后说道:“我本是山中白狐,冒名天女相助,现在行迹已露,我们的缘分尽了。”段云岩苦苦挽留,但女子还是离去。《小豆棚》

古代志怪故事:狐师三则

后面这两个故事,原作者都在故事中表达了自己对读书的看法。他们的见解还是很先进的。其实古人的挺多教学理念现在也适用,比如孔子在两千年前提出的温故知新,有教无类,循序渐进(下学而上达),因材施教等。曾经有两个学生分别问孔子:“想到什么就应当行动起来吗?”孔子对鲁莽急躁的那个学生说:“不可以,要多问问父兄,然后再决定。”又对懦弱寡断的学生说:“是的,想到了就要马上行动。”

第二个故事中提到的朱熹是宋朝理学家,他曾注释过《诗经》,把里面郑国的几首民歌(郑风)评价为淫奔之词。举一例,其中一首诗是这样的: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大概意思是讲:风雨交加,一个女子彻夜等待情郎,直到鸡叫,心情从激荡起伏到平静(时间太长),又到见面时的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