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内经》精气与阴阳五行学说

《内经》中的精气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

《内经》里的精气学说精气学说,产生于先秦。管子认为: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指出作为物质的精气,结合起来就会产生万物。“人之生,气之聚气,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认为,无形物质是有形物质的本源,万物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无中生有”的本源在于精气。庄子这种生死“气化”观点含朴素的唯物论元素。《内经》“气合而有形”的生命观,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内经》认为,生命活动是“气”在体内运动变化的外在表现,并从气的存在方式、运行模式、作用机制等多个层次,建立了中医学特有的病机理论。《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提出不同致病因素,或通过改变气的存在状态;或影响气的多少,导致疾病发生的病机理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道家的精气学说是《内经》“气”学说的滥觞,《内经》气相关病机理论经过后世医家的发挥,逐渐演变成为中医病机理论基石。宋元以降,脏腑病机、气血病机、经络病机等病机理论日臻完善,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内经》的精气病机学说。